2024年10月17日
晋豫研学游缘于在铜陵博物馆看到临展《中国营造·梁思成先生手绘稿特展》,之后读了梁思成的文章《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详细记录对佛光寺的测绘考察过程。
“访墓塔于岩后坡上,松林疏落,晚照幽寂;虽峰峦萦抱亘古胜地,而左右萧条,寂莫自如。佛教迹象,如随高僧圆寂。唐代一时之盛,已渺不可追,亦不禁黯然矣。”
不仅仅实地测绘,还从《续高僧传》、《宋高僧传》以及《佛祖统记》等史册中查找佛光寺初建以及历年复建的主持高僧等资料明细,以极为严谨的学术态度写考察报告。关于梁思成的内容不再多说,本篇说另外一个,《缘起》一文中与梁思成先生一同出现的——刘敦桢。“营造学社成立时,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的营造学社以此展开近代中国建筑之先河。”
刘敦桢,写南京游记时提到过。
1930年由光化亭的设计者刘敦桢教授设计,至1932年秋落成。仰止亭单檐攒尖顶,覆蓝色琉璃瓦,朱红色立柱,额仿、藻井、雀替均饰以彩绘,雅丽不俗。“仰止”二字,出自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光化亭通体灰白,两檐之间镶嵌石制竖匾,楷书阴刻“光化亭”三个字。所有构件包括拱斗、梁柱、藻井等全用大石雕塑而成,花纹至细,刻工至巨,为中山陵园最精之工程。下层台面左右对称位置,刻有文字,一边是“光化亭立礎石”,另一边刻有“建筑师刘士能,刘福泰监造,福州石匠蒋源成建筑”的字样。“建筑师刘士能”就是刘敦桢(1897—1968),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建筑学教育的重要开创者,与童寯(1900-1983年)、梁思成(1901-1972)、杨廷宝(1901年—1982年)一起被尊称为“中国现代建筑四杰”。(还应该加上早逝的中山陵的设计者吕彦直)
“四杰”可说各有所长。
童寯长于园林,南京的愚园便是以童寯所著《江南园林志》中《愚园》手绘图为蓝本还原。
当梁思成穿越在山西等地找古建时,刘敦桢到了河南、河北以及山东进行实地调查、测绘,留下了诸多详实的手稿。残破的石塔,一个孤独的身影,如果说梁思成爬到六十多米的应县木塔的塔刹上测绘是件危险的工作,不难想象刘敦桢的工作也同样不容易。先四方打听,再千辛万苦来到荒野古建前,趁这些古塔、石幢遗存还在,细致认真地测绘,这些“艺术作品”有的不幸地(或幸运地)成为“遗照”,更多是为了保护,战争年代或许对古建力不从心,新中国之后这些资料弥足珍贵。
在邯郸博物馆展厅中有一张照片便来自刘敦桢。这些“齐隋建筑遗例”对今天研究那段文化和历史具有极为宝贵的价值。刘敦桢到南禅寺做过测绘。这是中国现存的最古的唐代木构。这是河南登封元代郭守敬建造的测景台,在河南博物院中见到过,博物院的外型设计便来源于此。
刘敦桢的足迹不限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这是一张对云南井干式民居的测绘。
中国营造学社被称为中国古建大师的“黄埔军校”,到1946年因经费来源枯竭被迫撤销。1949年刘敦桢来到南京工作,先后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创办中国建筑研究室,出版《中国住宅概况》等著作。1960年左右,当确定在瞻园建太平天国纪念馆时,同时要上马的还有瞻园的园林恢复整建工作,刘敦桢再次接过重任,历6年,用太湖石1800吨,使瞻园面貌一新。瞻园里设有一个单独的展馆,题为《刘敦桢与瞻园》。以前写瞻园游记时记录过,但那会儿没有太多关注到刘敦桢,此番因晋豫一行看古建,由梁思成先生想到了他,事隔多年再到瞻园,走进展馆。看了刘敦桢的设计稿,体会到他的巧妙用心,再看瞻园又有些不一样的体会。这说的是瞻园的复建,那么,瞻园因何称作瞻园的呢?
2018年,在阅江楼碑廊中看到瞻园的一幅画,旁边刻有几行文字。
瞻园,原为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作府邸花园,以假山著称,园中有一副名联: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据传是徐达出了上联,请天下文人应对,后有一书生揭榜应征,写了下联。下联:“小苑春回,帘卷起一庭风月,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遂特意去瞻园找对联,可惜没找着,可能这说的是轶事,不作正史讲。此番因刘敦桢再去瞻园时,看完展绕着园林转了好几圈,后找到一石碑,依稀辨认出字来:乾隆皇帝南巡时曾题字“瞻望玉堂”,故名“瞻园”。瞻园不大,多有回廊相连,很容易走迷路。
瞻园的设计很是用心,得慢慢看。瞻园里的几样宝贝可别错过了,乾隆帝亲题的“瞻园”二字,一笔画成的“虎字碑”,三百年的紫藤,几个北宋时期的太湖石,还有刘敦桢悉心筹划的传世精品——南假山。
瞻园,因其历史的厚重,建筑名家的设计,故称作“金陵第一园”,得静下心细细品。
瞻园里四季皆有花开,春有木香,夏有荷,这时节,桂花正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