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隍庙始建于宋,后历代都有重修,可在一座庙宇中寻找各个朝代建筑特点。
2024年10月12日
城隍庙,概不陌生,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但若多问一句为什么?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答得齐全。中国古代的城市,一般用土来筑城墙,城墙的四周都挖有护城的堑壕,有水的称池,没水的称隍,所以这种护城的壕沟就叫“隍”。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从城隍到为“护卫城隍的神”建的庙即为城隍庙。
城隍信仰初时在南北朝时期悄然兴起,明代时,因朱元璋“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于是城隍信仰在帝王的推崇下遍及中国各地,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一两座建筑雄伟堂皇的城隍庙。
原先是道教中的一个类似于土地神的角色,渐演变成与人间政府所派遣的“阳官”对应的“阴官”,专责这一地区的大小阴间事务。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
且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新官到任前需到城隍庙斋宿;上任日,更需在城隍前完成祭礼才能就任,请求城隍爷一起协助地方政治事务。
欧阳修的祭城隍文中提到:“吏竭其力,神祐以灵,各供其职,无愧斯民”,显示了当时官吏们对城隍的敬重和与城隍互相依赖的关系。
不知道有没有人遍访全国所有的城隍庙,再作一比较,何为最古旧,何为最气派,哪些是国保,哪些已圈入步行街,与百姓生活融于一体。
南京有城隍庙吗?钟山脚下的蒋庙当是一个,鸡鸣山下也有,写过一篇《行走南京—进香河》,提到过。
城隍庙多得数不清,但经过那个特殊的年代,恐留存下来的不多。以前也去过不少城市的城隍庙,但写进游记的不多,广西南宁的,湖南长沙的、此行平遥有座城隍庙,还有介休,以及本篇芮城皆为国保。
接下来,正式步入芮城城隍庙。
芮城城隍庙始建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元、明、清皆有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建筑大殿为宋代遗构,享亭为元代建筑,其余皆为清代所建。
中轴线上有享亭、献殿、大殿、寝殿等主体建筑,两侧配有东西廊房等享亭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柱子粗矮,柱头置圆木大额枋,额枋上施四铺作单抄斗拱,斗拱硕大古朴,构件加工粗糙,具有早期建筑特色。芮城城隍庙献殿面宽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卷棚顶,前檐设插廊,外露明柱,中部明间辟门通向大殿。为清代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柱头施阑额与普柏枋,枋上置柱头斗拱与补间斗拱。补间斗拱每间一朵,斗拱形制参差不一,分五铺作双下昂与五铺作单抄单下昂两种。斗拱硕壮,斗拱明显,拱弯瓣数清晰,下昂为劈竹式。享亭与献殿间东西两侧各有面宽九间、进深一间。寝殿位于大殿之后,为封闭式院落格局。前部设清式垂花门,东西两侧建有三间面宽的厢房。寝殿面宽五间,进深二间,悬山式屋顶,柱头平板枋上置简单的斗口出单浮云耍头斗拱。沿着中轴线一路走过去,集宋、元、明、清四代古建筑风貌于一处,也算是芮城城隍庙之特色。芮城博物馆在新馆(2014年)落成之前,芮城城隍庙曾作为芮城博物馆,存放有多个碑刻,还有两面现代复刻的碑墙,刻有“兰亭真迹”和记录芮城八大景观的诗赋。殿前玻璃罩中的便是。石狮憨态可掬,体态圆润,歪着脑袋,带有一丝俏皮娇憨之感。虽有獠牙露在外面,但不点不觉凶恶,胸前挂着一个铃铛,沿着铃铛的绑绳纹路转到石狮的后背,可以看到绑结是一个可爱的蝴蝶结。狮的毛发卷纹,尾巴向左缠绕狮身。石狮左爪抓着一只小狮子,一般多见是压在爪下,而这只石狮的掌心向内回扣,像是往自己怀里揽,显得颇有母爱。芮城城隍庙的所在是芮城比较热闹的地方,出了城隍庙可以沿小街逛吃逛吃,品一品芮城特色。本篇属晋豫研学游的行程,其他景点及游记还在整理中,未完待续。
唐朝在赶走突厥以后,疆域达到了极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