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南京—从“大业”到“邺城路”

文摘   2024-10-16 00:00   江苏  

摘要:由南京的邺城路路名扒拉一下历史

2024年10月16日 


晋豫研学游记整理完毕,更新至《行走天下》接下来,聊聊咱大南京的事。
南京城日益扩大,即便每日工作生活的城市也不一定都会走到。于是,有些地块或许已建了好长一段时间,但对于初闻者来说仍保有好奇。
有一阵跑到奥南,走到之前不曾到访过的地方,觉着新鲜,遂到处溜达,那段时间发的视频和文字也多围绕在那块。

从鱼嘴方向向东流淌的秦淮新河南河在赛虹桥下与外秦淮相通,南河入江处有莲花湖湿地,与雨花台的莲花湖公园不是一个地方、体验一把坐地铁S3在地铁车箱上看江上风景,河西生态公园建成国际友谊公园,公园南侧还有一南京国际友好城市展览馆,因在地下一层,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知。

继续往南有个南京河西南爱情湾公园以及因一篇文章误打误撞走进金陵金菱艺术馆,目前是中海的售楼部,估计以后会改成艺术馆吧。

以及十年前作为青奥中心的场馆,完成历史使命后现如今改建成国际青年公园等。

这些说的是景点,再说一说道路。

说来,南京的道路(包括其他城市也一样)命名都有一定的规划,肯定不是随意瞎定的。

例如,城南以南京旧称,如白下、建康、建邺等命名;城中以大城市,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命名;城北以省名如江苏、湖南、山西、福建、黑龙江等命名。这是早期南京主要街道的命名。

还有一些以明朝的遗留进行命名,像明故宫、午朝门、御道街、北安门街、西安门、东华门、西华门等围绕着明故宫,临近明孝陵的有孝陵卫、下马坊、卫岗等,早以前作坊工匠集中的仍沿用作为街巷名称。(民国时期命名的后来给改了,例如中正街改成白下路。)

随着城市扩大,例如奥体中心所在的河西新城,纵横交通的路尤其多,横向道路以江河命名,纵向道路以山岳命名。

这些概已熟悉。那么,青奥中心所在的奥南版块新增这么多条路,当如何命名,其中又有何深意呢?

打开地图,看都有哪些道路:邺城路、吴候路、平良大街,还有龙王大街等。

“平良”之名说清朝年间在此形成村落,初名凭良村,寓意“做人办事,要凭良心”。后因谐音“凭良”讹为“平良”,如此,因平良村而名平良大街。
“吴侯”说的是南京六朝时期的东吴大帝孙权吗?“他”为何出现在这里,此处既非定都的石头城,吴候在南京的治国之所,也非明孝陵之侧他的葬身之地。
还有一个“邺城”路,也没找到答案,特意去了位于青奥公园的滨江陈列展,也没有提到这个,遂将疑问暂且搁置,留意着。
这两天看邯郸博物馆以及邺城考古博物馆的直播,加之之前写山西游记时查找资料,寻找到一些答案。不一定成熟,但担心时间长给忘记了遂先作整理,便有此篇:《从大业到邺城》。

“大业”有点面熟,写《走进山西—灵丘的赵武灵王墓》一篇说到山西大同的灵丘因战国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葬于此地而得名。

赵武灵王墓这样的景点本身没什么可看的,无非是借着“此地那时”去追忆历史。

在邯郸博物馆中有关于赵国以及赵武灵王这一段历史的展板及文物。说赵与秦是一家。

这张表里就有“大业”这个人名。

从业到邺,多了一个“耳朵旁”,但这个“耳朵旁”实际上跟“耳朵”并无关系。
“耳朵”作为汉字偏旁,有两种,一是在左边,读音为fǔ。同“阜”,俗称“左耳旁”;另一个⻏(右)读音为yì,同“邑”,俗称“右耳旁”。
也就是说:业+⻏(右)=邺,组成一个因“大业”建的城邑,那么此城邑是何时建的呢,或者说,为何建座城以纪念“大业”这个人。

翻开“邺城”这座古城的历史。
邺城,春秋齐桓公时期始筑,距今已有2700多年。后有赵王在此建都,即与秦同宗同源的赵国定都于此,为纪念先主“大业”取名邺城。赵国的先祖是大业,这下对得上号了。
在“邺城考古博物馆”了解到更多内容。
邺城由南北二城构成。
邺北城是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封魏王后营建国都,曹丕代汉移都洛阳,以此为北都。后赵、东魏、北齐相继定都于此,承光元年(577年)北齐亡,此城衰落。邺南城为东魏元象元年(538年)依邺北城南墙而建,毁于隋代。
邺城之名始于赵国,后历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皆曾定都于此,史称“三国故地、六朝古都”。

你看与南京何其相像,南京也是“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三国故里指的是东吴,六朝就更清楚了,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连时代也差不多,当曹魏在邺城建孔雀台时,孙权来到南京,改秣陵为建业,营造东吴帝国与之抗衡。

这时是“建业”,还不是“建邺”。

历史的车轮继续往前推进。不久之后司马炎统一三国,成立西晋,到太康三年(282年),武帝司马炎改“建业”为“建邺”,以念其故地邺城,自那时起“建邺”成为“南京”之代用名之一载入史册。
南京从秣陵改为建业,再到建邺,这个逻辑理清楚了。南京的别名建邺,包括今天的建邺区皆因此而来。
秣陵>>建业>>建邺
视线再转回北方,邺城又是何时消失的呢?
建兴二年(公元341年),为避晋愍帝司马邺讳,改名为临漳县。同时,京由建邺更名为建康。即:邺城>>临漳;建邺>>建康。
“临漳”因县城北临漳河故名。河北、河南也是因这条漳河而分成南北。

“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曹植当年在邺城铜雀台落成大典时挥笔而成的《登台赋》中便有“临漳”二字。
邺城一样,“魏帝当时铜雀台,黄花深映棘丛开。”被无数后世诗人吟诵的铜雀台与“邺城”一同烟消云散,仅在诗作中留下身影。
北方的邺城作为一个古城名渐已消失,南京的史册中又新增一个名称“建康”一直沿用到隋朝以前。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
之后八王之乱西晋分裂,“五马飞渡,一马成龙”,司方睿到建康延续东晋政权,但不久“长江后浪推前浪”,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诸雄乱世的年代;北方也乱成一锅,这张图显示出南北朝财时期的对应关系。
东魏、北齐相继定都于临漳,直到北齐灭亡,此城衰落,响堂山石窟留下北齐最后的绝唱。
如此,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短命与南京从东吴、东晋到宋齐梁陈,也是六个短命,可谓“同城相怜”。
于是,中国历史中,一南一北,南京与临漳,皆是“六朝”古都。
通过这一段,概知:南京与邺城确实有关,但南京那么大,为何“邺城路”落在此处,有何特别原因吗?
即便没有今天六朝考古遗址的陆续发现,建康城的宫城恐怕也到不了如此远郊,想来可能与建邺区的新区建设有关吧。
且不仅只有一条邺城路,附近多条纵横小路的命名也与“六朝”相关。
太清路,太清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最后一个年号,含“天下太平、美好昌盛”之意。
永初路,地铁S3与7号线的周转站,永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
还有“天保路”,天保,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第一个年号,可谓南北朝在此“融合”。
估计还有一些其他“小路”的命名也借用年号,不一一罗列了。
再说一条路——“新亭”。
新亭,不是“年号”,是因历史上的一座亭而闻名。《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一则故事,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相视流泪。感叹西晋转向东晋之无奈。”后人以《新亭泪》称之。
曾写过一篇《南京的亭》,南京这么多亭,哪座可排第一,代表“南京文化特色”,我当时选的便是这“新亭”,但曾经“泪奔的的新亭”早已不存,连确切的地址也不知。按地图上标注的江宁区的“新亭路”地址找过,第一次因修路寻“亭”不遇,隔一段时间再去时建小区施工围档,再次“不遇”
——南京的历史遗存多,资源丰富,概不太重视对遗址的勘测,一如李白吟诵的“凤凰台”也没个着落。
一把“新亭泪”将“南京与临漳”因“大业”同源的南北两座城市相联通。于是与邺城路相交有一条不那么宽也不那么长的寻常小路也取名为“新亭大街”。
如此一来,南京就有了两个新亭路(大街),一是“新亭路”,在江宁;一是奥南的邺城路之侧的“新亭大街”。
一座城市道路重名,且还是这么“有特别意义”的“新亭”,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呢。

唐朝在赶走突厥以后,疆域达到了极盛时期

湖居太平
关于旅游,生活和读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