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河南博物院

文摘   2024-10-03 00:00   江苏  

长江岸,日渐微凉,秦淮河畔,秋意已盎然。

秋水长,流尽思量。

听涛声,声声拍岸,独坐窗台,抚纸墨飘香。

望长空,鹰在翱翔。

借月色,蘸一身秋光,聊发惆怅,藏入琅嬛。


2024年10月3日 


去过并记录的有多个省博,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博等,举一省之力建省博,能够在省博中展出的多是重中之重,每一件文物皆举足轻重。
作为河南大省的博物院自是期待已久。
在众多博物馆中,河南省博算是成立较早的,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便已开馆。1998年落成新馆,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等最具特色。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有两件为禁止出国出境文物,一件是“莲鹤铜方壶”,另一件是“春秋云纹铜禁”。 

2008年5月18日,与南京博物院等一起被评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一个省(市、地区)的重要文化元素,其外型设计自然少不了费些心思。

安徽省博是“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南博是仿辽建筑,古朴大气;湖南省博寓意“鼎盛洞庭”;湖北省博源于博物馆藏品青铜器——簠等(许多博物馆皆以本馆的一件重要器物作为设计参考,例如铜博溧博镇博广博等);眼前的河南博物院主体建筑是以元代古观星台为设计原型。

观星台,在登封市告成镇,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两部分组成,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

观星台北侧的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早在西周时期,周公便在这里,求日影,测地中,找出天地的中心,河南的别称中州、中原也是从这里来的。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

到了元代,郭守敬用观星台编制出了领先欧洲300年的历法,把一年的时间精确计算到了365.2425天,跟现在所使用的公历仅仅相差了26秒。

观星台见证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的测量演算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

河南省博新馆的原型即以观星台以参考。

形如两个斗拼接而成。上面为仰斗,开口向上,象征“承接宇宙之甘霖”。下面是一个覆斗,开口向下,象征“吸纳大地之精华”,将仰斗和覆斗合在一起,构成了河南博物院的整体外形。

上承“甘露”、下纳“地气”,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

建筑物的最上边一层用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指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 孕育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院内一共有九个建筑,象征九鼎定中原。
基本陈列位于主展馆1至3层,分10个展厅,由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东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等部分组成。

遴选超过500件(套)馆藏文物,加以文字,展板,影片等多种方式,围绕各个历史时期中原都城文化以及都城中的人文生活进行解读。

从文明曙光的原始社会时期、三代辉煌的夏商周时期、兼容并蓄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到盛世荣华的隋唐时期、再到余光明媚的宋金元时期,一件件古朴庄严的文物、诉说着跨越千年的荣光。

大厅正中有幅巨大的雕塑,是中国著名雕塑设计师江碧波先生为河南博物院专门设计的。

展示的是一个人向两边推开两只大象,蕴含着从予从象的意思,一如河南的简称“豫”=“予”+“象”,中间这位人的形象代表中原的先民,两边的大象代指中原的自然环境,表达人类文明最早从这里产生,代表河南厚重的文化。

雕塑背后的背景墙上正中间展示的是嵩山,嵩山被称为中岳,周公在这里求日影,测地中,测定这里是天地中心。

嵩山两边的图形叫做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语出易经《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

看过省博的外型及雕像,走进陈列馆,从一号展厅开始顺序看展。

一座博物院,半部华夏史。
用文物彰显历史,馆中这么多的文物没法一一看过,唯“九大镇院之宝”当不可错过。

本篇以两段视频以及九大文物的照片,对河南省博里的文物作个大致了解。

春秋莲鹤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出土时是一对,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立鹤方壶),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莲鹤方壶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既有接近于以晋地器物为代表的中原色调,又有接近于楚地器物的飘逸风韵。
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手边在读《中国美学通史》系列书,在“先秦卷”中分析“华美器物”时将之作为代表,作重点介绍。

贾湖骨笛


距今7800年~9000年的河南贾湖遗址,是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先后出土了30多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笛孔有2、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仍为7孔。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

没有因时间而腐败,反而因石化而变得晶莹亮洁,质地似玉一般,是“中华第一笛”代表作品。这支骨笛经过漫长的时间,却仍能奏出骨笛耳动听的呜鸣,其文物本身可算上是传奇。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中国稀世珍宝,绝世无双。是1987年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蓝釉器物。

宋朝素雅含蓄的风格可能算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巅峰,而这件北宋徽宗年间的“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又是其中的巅峰之作。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不但是唯一一件经考古工作者科学发掘所得的器物,而且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


玉柄铁剑


西周晚期,号称“中华第一剑”,把中国冶铁向前推进200年。

玉柄铁剑玉柄、铜芯、铁身,集昨天、今天、明天于一剑,它的发现,标志着作为社会生产力新代表的铁器已经萌芽,预示着我国的青铜时代行将过去,宣告铁器时代即将来临。



武则天除罪金简


“上言:‘大周国主武曌(zhào,同“照”,唐代女皇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选用的新造字)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妇好鸮(xiāo)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妇好,是商王朝晚期一代雄主武丁之妻。武丁以其赫赫武功,扭转了商朝一度衰落的国运,史称“武丁中兴”。通高45.9cm,出土一对,一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一件在河南博物院。
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一件鸟形铜尊。


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 ,1974年在郑州商城遗址出土,它的发现,刷新了考古界对郑州商城遗址的认知,确定了郑州商城在中国古代王都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杜岭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装饰饕餮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


纹铜禁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这件春秋晚期的云纹铜禁,庄严瑰丽,造型奇妙,铸艺巧夺天工,霸气自然天成,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起于西周初年,灭于战国时代。之所以称“禁”,盖因周人总结夏、商两代灭亡之因,均在嗜酒无度。“酒禁”所见甚少。
铜禁整体由三层粗细不同的铜梗相互套结,纤细精致,似焊无焊缝,似铆无铆痕,通体镂空透雕云纹。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工艺精湛复杂,堪称禁类青铜器中的精品。


四神云气图(壁画)


创作于西汉早期,1987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壁画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原样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

西汉梁王刘买墓室主室里的壁画是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

名为“四神云气图”,所谓“四神”多指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但如果细细观察,找到其他三个动物,并无玄武。这是为何?

有多种说法,比较认同的一是避讳。梁共王的父亲是梁孝王刘武,刘武的武字和玄武的武字同音同字,故而用另一个神兽来代替玄武。

二是第四种怪兽是白虬龙,对应史料中记载的高祖刘邦作为白帝之子的化身,斩蛇起义的传说。墓主人梁共王刘买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在梁共王陵的主室内绘画这样的“四神云气图”,为歌颂其祖先刘邦开创江山的丰功伟绩也说的通。



除了九件镇院之宝,还有一些极有特色,极有价值的文物。

这是“匍”雁形铜盉。“匍”是人名,这件器物的拥有者;“盉”,青铜酒器的一种;“雁形”是这件“盉”的外形。器物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大雁,大雁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忠诚、守信和礼仪。

这件器物见证了西周邦交礼节。“匍”雁形铜盉通高25.2厘米,流至尾长31.8厘米,体宽17.2厘米,口径14.3厘米;重3550克;容量2125毫升。

1988年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整体造型栩栩如生,仿佛一只大雁跪伏于地面,栩栩如生,极具艺术价值。

这是黄釉扁壶,陶器,北齐时期的文物,通高20.5厘米、宽16.5厘米,出土于安阳县的北齐范粹墓葬。
壶形体扁圆如皮囊,敞口,短颈,扁圆腹,平底实足,两肩各一系孔,颈肩之间饰联珠纹一周。壶腹两面模印乐舞图案,乃风靡当时的“胡腾舞”。五人皆高鼻深目,头戴蕃帽,身着窄袖长衫,腰间系带,足蹬半筒高靴,属于当时西域人的形象。

彩陶双连壶,1972年郑州市北郊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房基内出土,高20厘米。两壶并列,腹部相连处有一圆孔相通。西壶两侧各附一耳,圆腹平底。泥质红陶,红衣黑彩,器表满布平行线条。造型别致,构思新颖,彩绘线条古朴流畅,风格独特,是发掘出土的唯一单件国宝酒器。
鉴于年代及出土地的相近,专家认为炎黄二帝结盟之时,就是用双连壶共饮盟誓,化干戈为玉帛。

走进唐代展厅,入口处便可看到这件三彩贴花炉,陶器,唐代,高16厘米,口径15厘米,腹围70厘米。1976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巩义黄冶遗址出土。
整件器物造型浑圆饱满。白陶胎,侈口,短颈,口沿部向外翻转成弧形,口沿上遗留有三处支烧痕。肩部饰有两条非常浅的弦纹,腹部鼓起,圜底下有三个外撇的兽蹄足,呈三足鼎立之势。
在器身中上部施有浅色黄釉及蓝釉,下部施褐色釉。炉的肩、腹部采用贴花工艺各贴塑四朵花卉和宝相花图案作为主题纹装饰。

正如前文中所述,能在省博中展出的件件都是重器,受篇幅所限不能一一罗列,建议有时间亲自到河南省博欣赏。

之前每到一个景点多会大致说一下游览时间,唯博物馆例外,博物馆是越长越好。若可以的话,建议带上水、干粮在馆里泡一整天。走累了歇一歇,歇一会儿再继续逛。

如今多个博物馆已不需要实名,但河南省博还需提前在官网预约。有些博物馆周一已正常开放,但河南省博仍周一休息,且闭馆时间早,下午五点就闭馆撵人,希望以后可以延长参观时间。

本篇加之前《行走山西——明长城》皆属晋豫研学游的行程,其他景点及游记还在整理中,未完待续。

唐朝在赶走突厥以后,疆域达到了极盛时期

湖居太平
关于旅游,生活和读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