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五代时期的万佛殿的建筑和彩塑。
2024年10月11日
镇国寺,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庙经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现存寺院共有两进院落,坐北朝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为数不多的五代建筑之一。殿内的梁架上至今清晰地留有建殿时的题笔——“维大汉天会七年建造”。即北汉王刘钧天会七年(963年),可见镇国寺万佛殿至今一千多年的历史。镇国寺虽经金、元、明、清历代屡次修葺,但万佛殿始终保持着初建时的唐、五代原貌风格,是中国寺庙木结构建筑中的珍品。正立面左右开窗,前后明间开一门,可通后院。全殿砌以厚壁。殿宇用柱12根,均包入墙内,柱础不可见,为防止包入墙内的殿柱因日久潮湿而腐朽,在每根柱底于外墙处开一气孔,匠心独具。万佛殿建造年代距离唐朝灭亡仅50多年,这座北汉建筑却具备唐代建筑风格出檐深远,斗拱雄大,屋顶平缓,万佛寺出檐足足2.94米,类似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进深六架椽,采用两道六椽栿通搭前后,梁架大气而且漂亮,柱头铺作是七铺作双抄双昂,补间铺作采用双抄,没有普拍方,柱头卷杀圆润,殿内梁架结构、纵横构件,联结牢固,繁复之至,是我国现存早期建筑中体量不大,但斗拱最繁复的构造实例。镇国寺万佛殿内的11尊彩色塑像,均为五代时期的原作,目前国内除敦煌莫高窟尚保存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的五代彩塑已是全国仅有的绝版作品。万佛殿里的11尊五代塑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胁侍、二金刚和二供养人。每尊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主像为佛祖释迦牟尼,全身金妆,神态自如,尽显威严神圣气势。右前臂和手呈伸出状,为免其下垂力因年久有断裂之虞,雕塑艺术匠师巧妙在前臂之下添塑一组镂空莲花,既解决了脱落掉落的后顾之忧,又显得别有风韵情趣,独具匠心,令人叫绝。佛祖的座台为须弥座,但没有八大力士及莲花雕饰,有别于后来明清佛寺须弥莲花座台的惯例。佛祖的背光花饰雕琢细腻考究,外框带以金粉相间的火焰为主调底色,间有雕塑精美的金龙鸣舞、彩凤展翅、孔雀开屏,融容着大量民族趋吉文化。基底部左右所塑青狮、白象,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殿内壁画东、西、北壁壁面上绘制千佛图像,共有721尊,虽千佛人物图像在内容上相似雷同,但是在装饰表现上还是有所区别。镇国寺的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清嘉庆年间修建的乐楼(被拆除)、元代的天王殿、五代时期的万佛殿、明代的三佛楼。寺的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钟楼上悬挂着一口铁钟,金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铸成,造型古朴,音色洪亮,工艺独特,“击之数十里可闻”,全国罕见。
一进院内有明代的二郎殿、土地殿;有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东西碑亭,有清光绪年间由寺外移入的三灵殿和财福神殿。二进院东廊有重修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观音殿,西廊有重修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地藏殿,有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东西经堂。前后两院用东西两月亮门相通。平遥镇国寺,这座建于五代北汉的皇家寺庙,全国五代时期建筑所剩无几,殿内彩塑,更是国内唯一五代时期保留至今。
“京城宝刹五代造庄严绝妙,天竺金身大唐风法宇宏开”这副悬挂在平遥镇国寺大门上的楹联是对镇国寺的完美总结。
本篇属晋豫研学游的行程,其他景点及游记还在整理中,未完待续。
唐朝在赶走突厥以后,疆域达到了极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