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
旅程当中,少有前辑视频,都存着准备到最后再来集中整理游记,唯南禅寺,回到酒店当天便剪辑制作分享了,没有过多的语言,对南禅寺一句足矣: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
南禅寺,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建设。
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两院,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
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唐建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古朴。三间正殿高大雄伟,据实际测量,面宽11.62米,进深9.9米。
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
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
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
即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
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
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显的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证。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了。
殿内有一座佛坛,长八点四米,宽六点三米,高零点七米。塑像分布在佛坛上,整个佛像群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是一个动静结合,各具形态,生动活泼的场面,也是一个尊卑有序、各尽其职、和谐协调的环境。
佛坐莲台,慈光四照,尊贵而端庄,严肃而安详,似在讲经说法。骑狮的文殊、坐像的普贤菩萨分列两旁,带着侍从和教民赶来恭听。
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凝神注目,显得虔诚而恭谨;胁侍菩萨戴璎珞,约宝环,亭亭玉立,容貌健美,耳若有闻,心似有思;护法天王,威武健壮,一边张目观察外界,一边侧耳倾听圣言。
其余,仰望童子、撩蛮、佛霖等15尊塑像布满佛坛。
这些塑像,姿态自然而若动,表情逼真似有神,丰满优美,夸张适度,衣纹简练准确,和谐流畅,栩栩如生,给人以真实和动感。
寺内,须弥座下有唐代砖雕,石塔与石狮。佛坛四周壶门和叠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花边和莲瓣,是唐代砖雕艺术的杰作。
南禅寺内还有三只石狮和一座石塔,也都是唐代遗物。
石塔底方而十六厘米,高五十一厘米,共分五层,总高五十一厘米,第一层四周刻满佛教故事,四角各有一座小塔。
第二层每面正中雕刻佛像一尊,两侧各分上下两层,每层雕刻佛像二尊。三至五层,每层各面均雕刻佛像三尊。
南禅寺大佛殿没有佛光寺东大殿的震撼,简约而内敛。
借用一位团友分享在朋友圈的一段:与其说到南禅寺看古建,不如说来膜拜的。整个大殿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
南禅寺,1200年前的唐构,唐塑,他们就在这儿,还在这儿。如同神话一般的存在。
站在南禅寺的大殿跟前,时间好像在这儿停止了,不再流动。似乎可以看到唐时的人,穿着唐服,进进出出。
“把时间交给山西”,让匆匆的我们停下脚步走到千年古建前,道一声:你好。
本篇属晋豫研学游的行程,其他景点及游记还在整理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