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遥干坑的南神庙,供奉的是耶輸陀罗,释迦摩尼出家前的夫人,抱着年幼的“罗睺罗”,如果不说她的身份,看塑像就是一民间送子观音。
2024年10月7日
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平遥古城南2千米的干坑村有座庙,名为“干坑南神庙”。顾名思义——干坑村南的一座神庙。
名字起的没啥深意,我们那天到景区时,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差点没能进去。
干坑是个非常偏僻的小村子,庙前的路正在维修(跟这座寺院没什么关系),原先铺好的水泥路全部砸开,一个洞一个坑的,实在不好走,当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庙前,大门关着。推了推,没推开,遂绕着庙的院墙走一圈,以为其他方向有其他门得以进去。
围着小庙绕了一圈(这庙不大)又回到门口,其他方向没有门,只此一扇。再仔细一看门虽挂了锁,并没有锁上,旁边无工作人员,也不见村民。
我们一行人这都到了跟前了,遂开门入内。
免费+无人管理+自已开门进入景区,这便是进入“干坑南神庙”时发生的故事。委实感慨,若不是本次研学游的领队是个在外面玩的很多年的“老户外”(西祠时便开始做户外了。)怎么会有人知道这么偏僻的所在呢。
山西古庙多,之前看到过有些偏远的庙宇(也是国保单位)只有一个人看守庙宇,既住在里面同时也是上班,觉着可能不会来人参观了,遂虚掩上门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那么问题来了,大老远地跑到干坑南神庙看什么,或者说这么偏僻几乎无人知晓的小庙有何特色。
这么偏远的地方竟然出了个“全国唯一”。
有点疑惑,为什么?
作为佛陀出家前的夫人,全国没有任一处单纯供奉她的塑像,即便是偏殿也从没有设立过。这么做不合常理。
全国这么多佛教寺院,大体制式还是有的,虽说各个寺院规模,大小、新旧等有所不同,但总体规制不变。即便因地制宜,可以改变建筑格局,例如小西天就非寻常的“庭院深深”,但常设殿宇一应俱全。
即便同是几进院落的也有不同,但改变的或是佛像塑像,包括观音男像、女像,佛祖坐像、立像,手印或说法或禅定;又或是法身,报身;又或是模竖三世佛,又或是因宗派的不同供奉不同的佛像加胁侍菩萨等诸如此类,概“有章可循”。
若不按常规建庙,也是有的,不过不成为正规寺院,或是城煌庙,土地庙之类,建成啥样都可,拜谁也都自定。总之,建佛教寺院还是有章法可依的。
这儿为何单单只拜佛陀的世间妻子?“传说在此地显化”,这句话便显得有点糊弄的意味了。
遂一边怀揣疑问,一边走进庙宇。
殿内主祀耶输陀罗,面容端庄清秀,右手抱着年幼的儿子,胁侍和供养人像侍立两旁。
再说了作为佛祖出家前的夫人,生在释迦族迦毗罗卫国,无论无何也不可能长这样吧,典型中国本土化的耶输陀罗。
一柱石经幢立在殿前,年代不详,高约3米,由基座、幢身、顶刹组成。
基座为三层,第一层平面八角形,每面浮雕卷草纹,第二层为八角形束腰须弥座,每间开壶门,内浮雕梅花、莲花等,第三层雕仰覆莲瓣。幢身刻有悉达多太子出游东西南北四门图,并有书传相配,中间饰以宝盖。顶刹由仰覆莲瓣、六角及圆形宝盖、宝珠组成。
墓冢的对面是座观音殿。
殿内的塑像。
院子不大,这一圈转过来,看来看去倒觉得山门前两个金刚的雕塑还强一些,好像在哪儿见过。
对了,在双林寺,天王殿廊檐下塑有四大金刚(元塑),每尊约高三米,一字排开。
在西安碑林里有块碑,名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碑文中记载了贞观九年到建中二年(781)基督教在大唐传播。后来景教在中国不甚流行,逐渐衰落直至消失。
明朝刻立的《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碑记》并没有提到景教一事,只是作者的个人解读,也算是提供了一个思路。且至少证明对“全国只此一座供奉耶输陀罗的佛教寺院”皆有疑问。
整理山西游记,南神庙的视频是最短的,庙宇是最小的,造像是最少的,可看的东西是最减版的,但,也是唯一一处心有存疑的。
暂先搁笔,疑团尚未解开,但不影响继续前行。
那天去南神庙时正在修路,估计以后再去这个景点会逐渐完善。或许到那时已作为一成熟景区,疑问皆无也是极可能的。
本篇属晋豫研学游的行程,其他景点及游记还在整理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