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抬头庙,十字街角的市民广场,却是元代建筑,国保。
2024年10月10日
津,渡口之意。镇江的西津渡,长江岸边的著名景点;天鹅座的“天津四”,传说中七夕之日为牛郎织女架起的“鹊桥”。,还有甘家大院中的藏书阁“津逮楼”,以此通往“大雅之堂”,皆取“渡口”之意。要过黄河,渡口的位置很重要,水流缓,还有跨度窄。从地图上一看便知。行程中黄河边有两个景点,先到黄河大梯子崖,之后到大禹古渡口——龙门,当晚住河津。先说河津市里的一处无意闯入的不在行程中“景点”—抬头庙。回酒店时放下行李,出门溜达,寻找当地特色小吃,走到一处形如街心广场的地方,一看有碑,是国保;名为:台头庙。
开放式的群建,四周围没有围墙,没有遮挡,也没有门票,没有管理,老百姓在殿内一个角度里打牌(形如南京的街心公园),还有在里面打球的,骑车的,练拳的。好不热闹。
当晚便剪辑了30秒“一镜到底”。
发圈感慨:都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来到山西方能明白。当一日的行程结束,在酒店边溜达,走进一广场,老百姓在里面打球,玩扑克,骑车遛弯的所在竟然是元代建筑——抬头庙。
这会儿行程已结束,重新梳理再来整理游记,汇成此篇《行走山西—河津的抬头庙》。
河津台头庙,又称西岳庙、抬头庙,在运城河津的城区内,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元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
河津台头庙是以祭“泰山神”的东岳庙(德云殿)为中心,其它西岳庙(灏灵殿)、后土祠(圣母殿)等为辅的综合神庙。据河津台头庙内碑文记载,明成化四年(1469年)、明成化九年(1474年)、清道光十年(1830年)均有重修。庙址现存10座殿宇,自南向北轴线依次有大门、中门、献殿、东岳殿;两侧配有后土祠、西岳殿、东西过殿、东西耳殿。 河津台头庙是一座主祭东岳大帝兼祀诸神祇、具有较大规模的、在元代直至清代颇具影响力的民间道教庙宇。大门和中门皆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施素板筒瓦。前后檐下皆施横跨当心间与两次间的粗圆木大额枋,两稍间施板枋承置于大额枋上。额枋与板枋之上皆置四铺作单下昂、蚂蚱形耍头斗栱。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柱头科为斗口出麻叶头装饰,实为抱头梁出头之饰。每间平身科皆三攒,为斗口出龙头或卷叶装饰。
东岳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前檐与献殿几乎相接,无斗栱,仅于四椽栿前后出头制作成出跳华拱。 柱头有覆盆卷刹。前檐斗栱皆四铺作单下昂,蚂蚱形耍头形制。走到最后东岳庙,看左侧小门内有位长者,遂前去请教。老人家比较重的口音,听得不是太真切。介绍了台头庙,但并没有说太多,最后一迭声祝福的话,为了让我们捐善款。傍晚时分在庙里溜达,这四边无遮挡,一副大辣辣的样子,随你看,随你瞧,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工作人员在一边盯着,看着,等着关门。太阳悄悄地退下了,原先大殿里打牌的几位正收拾着准备回家吃饭,那一边,用完晚餐的已进来散步。孩子们追逐打闹,打牌的走了,“元代遗存的大殿中”来了一对夫妻,打起羽毛球,羽毛球高高地在大殿里飞舞,不必担心会碰到什么,他们也没担心,一副天经地义,不以为然的样。本篇属晋豫研学游的行程,其他景点及游记还在整理中,未完待续。
唐朝在赶走突厥以后,疆域达到了极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