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西—在介休citywalk

文摘   2024-10-11 00:24   江苏  

摘要:在介休citywalk,祆神楼、三贤文化广场、介休博物馆、后土庙、城隍庙、文公祠、介公祠等。这几处景点相距不远,可逛吃逛吃。


2024年10月11日 


介休在山西省晋中市,先从“介休”这个城市的名字说起。
“介休”的“介”说的是介子推。一座城市以一个人来命名,此次行程中还有灵丘——“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墓葬之所,晋城——迁晋静公到此而名
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名臣。
时,晋国发生“骊姬之乱”,(骊姬,晋献公妃子,姿色艳美。深得晋献公的宠爱,获立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使计迫使晋献公的另外三子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改立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重耳流亡他国,介子推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后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迫其出山相见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这段故事引出三个旅游资源,一是绵山,二是介子推死在绵山故名“介休”,以及“寒食节(后为清明节)”发源于此。

介休有“三贤故里”之称,这“三贤”除了介子推,还有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以及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

文彦博为祆(xiān)教建了一座楼,名为“祆神楼”就在介休,家祠之侧。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曾经描绘过一个“明教”,因反抗朝廷被称为“魔教”。这明教的原型便是这个祆教。
“祆教”是中国人起的名字。其正源来自古波斯东部的琐罗亚斯德教,主张善恶二元论,以波斯古经《阿维斯塔》为经典,通过崇拜圣火与神沟通,所以也称为拜火教。因拜光而又拜日月星辰,中国人以为其拜天,名之曰“祆教”。
公元3-7世纪祆教兴盛,由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其信仰者包括鲜卑人、突厥人、吐蕃人及来华定居的波斯人、粟特人等,从隋唐两京到西北的凉州乃至南方的广州等皆有祆教祠。
佛教也是外来教,到中国再本土化,其演变的过程漫长且涵盖诸多因素,在云冈石窟看到佛祖的火焰纹背光,就有学者认为是佛教雕塑艺术受到了拜火教的影响。
会昌五年唐武宗灭佛时,“释教既已釐革,邪法不可独存”,祆教遭池鱼之殃,祆教祠多有损毁。之后一蹶不振,南宋以后,汉文典籍中已不再有祆教的记载。但如今仍可在一些地方见到带有“祆教”特色的建筑构件等,例如泉州的开元寺。
北宋时期的文彦博与王安石,司马光以及苏东坡属同时代,反对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等并入元祐党人碑,但他没有如苏东坡大起大落而是寿终高寝,政坛上的事不在此多言,单说文彦博他本人笃信佛教,怎么会在家乡建了这座祆教楼呢。
据说与文彦博的一次率军作战有关,当时战事失利几近覆灭,一只白猿从天而降。帮文彦博突出重围,还助他打败了起义军,文彦博由此得到朝廷嘉奖。
晚年回到家乡的文彦博建造家祠时,同时建造了祆神楼,以纪念胜利之神白猿。为何选择祆教呢,在祆教教义里,猛虎、牧羊犬、神牛、大象等都是神兽,估计文彦博将白猿也算入此类
关于祆教与祆神楼先交待这些,待后面走到跟前再细说。
前往博物馆途中穿过一小巷,巷内有所小学——“彦博小学”,也是取文彦博之名。

介休城不大,但文旅资源可谓丰富,有11座全国文保。

中国唯一的祆教代表实物祆神楼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的双林寺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彩塑镇国寺,还有三贤文化广场,后土庙城隍庙等。

双林寺镇国寺平遥古城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三处分别整理。

本篇介绍另外几个景点,都离得不远,且全部免费,不用预约,直接入内参观。汇成《在介休citywalk》。

citywalk就是逛吃逛吃,看到街头有种烧饼,跟南京街头的不大一样,三角的是咸口味的,圆的是甜的。

刚出炉的烧饼香味扑鼻,好不诱人,遂带了两块继续溜达。

走出巷子老远便看到一座巍峨壮观的楼阁,即祆神楼,始创于北宋。明代复建改名为三结义庙。到了清朝又逢大火,后再度按原样重修。现存的袄神楼为清代复建,至今三百多年,但其样式仍遵从初稿显“祆教”特色,故此列入国保,冠以“我国现存唯一的祆教建筑”,与万荣县秋风楼、飞云楼合称为三晋三大名楼‍‍

这是一座雄伟高耸、建筑风格独特的木结构楼阁。集山门、乐楼、过街楼于一体,三重檐歇山顶,平面呈'凸'字形,突出于廊外的过街楼面宽三间,进深三间,街心部分面宽五间,进深四间。

周设回廊,下层为庙门,上层为乐楼,中心为神龛。楼高二层,腰间设平座色栏,上部覆盖重檐,实为四层。

四根通柱直承上层梁架,山门戏台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式,檐下四向凸出山花,瓦件脊饰全为琉璃制品,瑰丽壮观。

檐下木雕雀替与众不同,雕刻的图案是猛虎、牧羊犬、神牛、大象等沃教神兽,而非传统的龙凤狮子。‍成为研究中国祆教文化的“活化石”。

当天只能算是路过,隔着栏杆看祆神楼,没能进去参观,更多细节不曾留意拍摄 ,下次再来一观。

每每旅程回来整理游记,查找资料剪辑视频的过程中,会发现当时没有关注到的内容,带着“余温”梳理,虽说比当时参观的时间更长,收获也在其中。

就说这个祆神楼吧,从楼前穿过驻足停留欣赏拍照不过十分钟的事,整理游记至少一小时以上,但因此印象更深,也为下一次去作了更充分的预习。

前文已写,文彦博晚年退休回家建造自家宗祠时,同时建造了祆神楼,当年的宗祠如今改作文公祠,就在其侧。
文公祠门关着,匾额上的三个字有点特色。
文公祠、介公祠、祆神楼皆挨着不远,离三贤广场也靠得很近。这几处算是左邻右里。

穿过三贤广场,前往介休博物馆。

佛家有七宝,各宗派,不同的佛经可能略有差别,但无论哪宗哪派,琉璃必定位居其一。介休是琉璃之乡,此言不虚,不过要加上一个定语:建筑琉璃之乡。
在古代建筑中,琉璃是最耀眼的装饰构件。有人把琉璃称作“带色的陶”,当陶开始着色时,琉璃便出场了。在一片灰瓦白墙中抹上七彩,还透着亮,发着光,岂不美哉。
南京曾经有一座极恢弘气派的琉璃宝塔——大报恩琉璃宝塔,世界闻名,安徒生把它写进了童话故事《天国花园》中:“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
大报恩琉璃宝塔是皇家敕建,自然民间没得比,若是还存世的话,八十米的高度远超过不足五十米的洪洞广胜寺。
可惜,毁了。
走在介休街头,看到满街满眼各个建筑,新的老的,屋顶照壁皆饰以琉璃,恍然,来到了建筑琉璃的故乡。
为何介休的建筑琉璃这么有名?得从琉璃的制作说起。曾经显赫一时的唐代九大名窑之一的洪山窑,是介休古琉璃的主要产地。洪山窑址是介休国保之一。)

名窑大多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一个是土,一个是水。
洪山镇地区的粘土性能好,根据耐温高低,各种等级的都可以找到。洪山泉的水资源也特别丰富,当地人利用地理优势发明了水磨,助推了琉璃的发展。

介休琉璃烧制技艺起源于唐代之前,作为发源地之一,介休琉璃历经千年。代代有佳作,相承不衰。
了解介休建筑琉璃的最佳方式是走进介休博物馆。

介休博物馆是一座新馆,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有介休历史人文展、馆藏文物精品展、介休琉璃艺术展和专题展览等多个常馆。
因时间关系只看了其中一个馆:琉璃展。拍了详细的视频,再分享博物馆的几个镇馆之宝,这是一尊脊兽獬豸琉璃雕塑。

这是一件2米高的三龙鸱吻。

旁边有文字介绍,来源于介休洪山镇石屯村源神庙正殿屋顶。博物外立着的大型琉璃雕塑的原型。

这是广场上的“四狮抬瓶”,狮子高6.6米,是介休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刘开宝老师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研发烧制而成,已成为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现代作品的代表之作。

新旧不同时期的琉璃制品体现的是琉璃之乡的技艺传承。

说到传承,南京的大报恩寺倒下后,有一些残件(备件),收藏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以及南博院六百年前的老物件,至今仍色泽鲜艳。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按原样烧制了一件六拏具琉璃拱门。比对今天的复制品,比明朝时的原件逊色多了,尤其是色彩。是技艺还是原料,具体原因不清楚呢。


说回博物馆,馆中更多文物来源于介休后土庙。

除了镇馆之宝,馆中还有很多不同造型的琉璃制品。


有文物,也有展板,对琉璃制品的发展、制作、历史进行全方位介绍。


之前看到的琉璃多在建筑屋顶,距离太远,难免看不清,看不真,在博物馆里可以贴近了细看,无不精美之极。

参观博物馆那天,有央视的记者在馆内拍摄,不知是做纪录片还是其他。可能是趁着这阵儿刮起的黑悟空的东风做些宣传吧。

离开博物馆前往后土庙。

后土庙在庙底街,距离不远,溜达着就到了。

这是一处道教全真派庙堂建筑,有“道家地”之称。这三个字是米芾写的。(是集字,还是题写的?)

介休后土庙坐北朝南,呈纵向双轴、南北合围布局,主要建筑有三清楼、后土庙、吕祖庙、关帝庙、土神殿等。

主体建筑三清楼、献楼、戏楼联结成一体,十字歇山琉璃顶,结构精巧,为明清楼阁式建筑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庙西区之吕祖、关帝、土神三庙和三连台之建筑形制,也为国内所罕见。

三清楼顶上覆盖着黄绿蓝三色琉璃瓦,多组鸱吻和脊刹高低错落,彼此呼应。
周身上下各种木雕、砖雕也都极尽精雕细琢之能事,使得这组楼阁从头至脚处处可见花卉绽放、游龙翻腾,堂皇华贵
三清观内保存有明代“万圣朝元”千尊彩塑,是立雕、壁塑结合的道教神祇群像。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了后土庙,离集合时间还有半小时,再去附近转转,无意间走到介休城隍庙。
城隍庙创建于明洪武年间,坐北朝南,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山门、仪门、戏台、献殿、正殿、后寝殿,两侧为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及东西垛殿。

城隍庙看起来很新,也没什么人,应有许多后来新建的,与之前古旧的合在一起,倒也不觉违和。
好在城隍庙的主要部分格局保存比较完整,形制等级较高,修缮沿革有据可考,是较重要的古代木建筑实例。故尔也是国保之一。

祆神楼一路溜达过来,这沿途的祆神楼、后土庙,城隍庙无不是全国文保。还有后面有待整理的重磅景点双林寺,镇国寺等,介休真乃一宝藏小城。

“地上文物看山西”,名不虚传。

近三个小时的citywalk,只觉时间不够用呢,甚至没来得及坐下来吃饭,好歹之前稍带了两块烧饼,算是解决了肚子问题。

口福之欲没得到满足,但大饱眼福。这一趟溜达把琉璃看了个够。以至于离开晋中,再到其他地方,看到古建上琉璃时,不由得直感叹:哎,这可差远啦!

本篇属晋豫研学游的行程,其他景点及游记还在整理中,未完待续。

唐朝在赶走突厥以后,疆域达到了极盛时期

湖居太平
关于旅游,生活和读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