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期文章中,食与心介绍了一些物质成瘾的原理及干预方法,本期让我们关注另一种成瘾方式,这就是非物质成瘾,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过度依赖。除了人们从前所说的赌博成瘾,购物成瘾,随着电子产品普及,不少人对手机游戏/短视频/上网成瘾,特别是一些孩子,上瘾更加明显,有些家长甚至会将孩子送到戒网瘾学校,期望能通过强化教育甚至惩罚性干预来让孩子戒断,结果多数事与愿违,甚至给孩子带来了巨大伤害。有些孩子甚至对记者说,想长大了杀了那个电击他的老师。根本原因就是以往的研究没有深入了解成瘾问题的机制,多数觉得是教育教养问题。只有充分认识行为成瘾的生理生化原因和机制,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成瘾问题,而不是用暴力强制、电击、体罚等伤害性的方式来减轻或改变另一种伤害的损失。1. 孩子成瘾与大人成瘾的不同人体大脑中最后一个发育成熟的区域是额叶皮层,负责执行功能,包括冲动控制、风险确定、后果评估和决策。由于额叶皮层在20岁左右才发育成熟,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和年轻人往往控制力较差、更加冲动、更偏爱冒险和刺激。而青少年时期尝试成瘾性物质往往比成年期尝试更容易发展成物质使用障碍。【1】这就是常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本能上连危险都不能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国际上青少年一般指10-25岁人群,即少年+青年,而不单指青春期孩子。对于酒精使用的调查显示:14 岁之前开始饮酒的人中有45% 在长大后罹患酒精使用障碍, 而21 岁之后开始饮酒的人中这一比率降至 21%。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开始提高了青少年饮酒的年龄标准,从16岁提到18岁,又从18岁提到20岁。据说日本还有打算继续提升到21还是22岁。食与心相信这些政策法规的制定一定是基于科学证据的支持。青少年对酒精成瘾高敏感性可能与酒精造成的大脑功能和结构改变有关。与未开始饮酒的青少年相比,开始饮酒的青少年在多项神经认知指标上表现更差,比如灰质体积加速减少,尤其是在颞额和外侧区域,而白质生长减弱,左颞叶、尾状核、丘脑和脑干的脑体积减少幅度更大。男孩女孩们一定要看过来:开始饮酒的女孩在记忆测试中表现出更大的损害;男孩在视觉注意力测试中表现更差。与很少或没有酗酒的受试者相比,极度酗酒与语言学习和记忆表现较差有关。尽管在饮酒前,这些被观察的青少年的大脑和认知都没有以上描述的缺陷。也就是说,由于执行功能相关脑区尚未发育成熟,同样的成瘾性刺激下,青少年更可能从自发的尝试行为(寻求快乐和刺激)转变为强迫性的行为(减少不做的痛苦),因此更可能成瘾。人的肠脑与大脑同步发育,但是肠脑(肠道菌群丰度)会稍微滞后,在大脑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时期,人的肠道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多样性尚未完全达到完美对付各种对身心健康不利的因素。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肠道菌群组成不同且稳定性较差,更易受到化学物质、早期生活压力、酒精、运动或抗生素等因素影响。动物和人类研究都发现,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大学时期)间歇性酗酒会对肠道菌群(从口腔开始)产生即时和持久的变化。【2】也就是说,成瘾性物质会对青少年产生与大人产生相似的行为、大脑和肠道菌群异常。但由于青少年的大脑和菌群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青少年时期就接触成瘾性物质比成年人更容易成瘾,对大脑的损害明显大于成年人。2. 手机/网络/游戏/短视频成瘾及原因不过就成瘾而言,家长们最头疼的莫过于孩子们的电子产品成瘾。2022的全球电子产品成瘾的汇总患病率估计为:智能手机成瘾 26.99% ,社交媒体成瘾17.42% ,网络成瘾14.22% ,色情网络成瘾8.23%和游戏成瘾6.04%。相对于女性,男性患网络和游戏成瘾的风险更高。【3】二十年来,随着电子产品普及,成瘾率不断增加,甚至在疫情期间急剧恶化。除了以上所述类型,目前还有不少人对短视频、网络直播和网络小说等成瘾,总之一刷手机就停不下来,根本不愿理会身边的人和事。最近一位国际摄影大师在给学生们讲摄影艺术,一多半人在下边看手机,以至于大师讲了几句后就谢幕了,意思是说,你们接着玩吧。这种尴尬的场面何止大师演讲,就连我们给研究生大学生上课时,下边也不断有人看手机玩微信。当然不光是孩子,成年人对智能手机也有明显依赖,区别在于成年人的控制能力更强,再加上生活的重担,一般不会因为玩手机影响工作。而孩子一旦对手机成瘾,往往无法再顾及学业和生活。调查显示,手机成瘾在在中国学生中的患病率为 21.3% ,西班牙学生的患病率为 20% ,印度为 18.5% ,英国为 10%。为什么明明不是成瘾性药物,手机这类电子产品却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研究发现,手机成瘾与负面情绪(如抑郁、焦虑、压力/stress和无聊)和述情障碍正相关(这种关联在疫情期间更强),而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负面情绪和述情障碍都是成瘾的强预测因子。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均有报道。【4-5】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述情障碍。述情障碍(Alexithymia,emotional blindness)也叫情感难言症,其特点是情感意识低下(难以感知自身的情绪状态,不知道自己感受到的是什么情感)、情绪描述困难(难以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仅能描述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而非情绪本身)、内心体验贫乏(对情感体验的反应较为平淡,缺乏想象力和情感共鸣)、外向思维倾向(个体更多关注外在事件或事实,而非内心的情感体验)。不是难言之隐那种有事不好意思说,而是真的有事,自己不知道怎么说。确切来说,述情障碍并不算一种疾病,而是不善于处理情绪的症状,尽管这种问题在各种各种心身疾病、神经症和心理障碍中都非常常见。童年创伤、教育和文化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述情障碍。童年创伤(比如身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目睹家庭暴力等)可能导致个体从小就压抑情感,认为表达情感是不安全的;或者采用情感脱离的策略,来避免体验创伤的痛苦。这会导致儿童无法正常发展情感识别和表达的能力,成年后依然缺乏有效处理和表达情感的技巧。家庭教育。如果父母不善于表达情感,或者家庭中情感表达受到压抑或否定,孩子也将学会忽视或否认自己的情感。如果父母缺乏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回应,孩子可能感到自己的情感没有价值,逐渐失去表达情感的动机。健康的家庭环境通常有助于孩子通过父母的反馈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情感。在缺乏或忽视情感教育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无法习得识别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文化因素。在东亚文化中,人们期待个体有很高的情绪控制能力,情感的表达通常受到压抑,过度表达情感被视为不恰当。面对压力或负面情绪时,个体往往倾向于通过自我压抑或内化情感来应对,而不是公开讨论或寻求情感支持。男性表达负面情绪会被视为软弱,俗语“男儿有泪不轻弹”,“哪像个男子汉啊”,人们总被教导要韬晦和喜形不露于色,心事勿让人知。这种文化背景下,个体更倾向于隐藏内心情感,避免直接情感比如负面情绪愤怒或焦虑。这些都会导致个体识别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受损,甚至发展成述情障碍。这种问题在疫情期间更加明显。调查显示,疫情期间(2020-2021),中国青少年述情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6.45%;而疫情之前(2014)的调查显示,医学大学生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15.7%(男23.9%,女13.8)。【6-7】有述情障碍的人难以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容易处于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状态,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同时由于识别和表达情绪能力受损,也难以识别和理解他们的情绪与他们建立联系,影响社会交往和家庭关系。由于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述情障碍的人更可能通过药物、手机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方式来应对情感不适,从而对物质滥用或者发展出各种成瘾行为。目前,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但怎样有控制的使用这些电子产品,而不沉迷其中,不仅需要自控力,还需要有更多的情绪处理能力。当人处于情绪不适(焦虑、抑郁、烦躁、不爽、无聊等)时,更容易通过刷手机来改善自己的情绪,长期就可能手机成瘾。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出现了沉迷手机/游戏的时候,更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而不单一是玩手机这一行为,一味批评斥责只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为了减少痛苦会更沉迷手机。而情绪调节能力,与手机沉溺者的肠道微生物密切关联。(什么?喜怒哀乐也跟肠道细菌有关?)3. 肠道微生物在行为成瘾中的作用那么,除了情绪调节方面的教育支持,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孩子解除手机成瘾呢?从肠道菌群入手也许是最简单有效和安全易行的方法。研究发现,与非手机成瘾的大学生相比,手机成瘾的大学生肠道菌群组成明显不同。手机成瘾与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呈负相关,而与放线菌门和双歧杆菌属呈正相关。【8】临床研究发现,8周的常规体育锻炼显著降低了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得分以及头晕和疲劳症状,改变了肠道菌群组成,且网络成瘾的改善与肠道菌群有关。打太极拳也能缓解疲劳,但对于网络成瘾影响不明显。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三个月的运动(每周4天,每天跑步30分钟)不仅能改善青少年的抑郁得分,也显著改变了肠道菌群,且效果优于心理教育(游戏+阅读+唱歌)。这些可能与运动对大脑奖励系统的影响有关,先前也就发现,运动能够提升大脑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的表达,增加奖励系统的敏感性,让人更容易感受到快乐!【9-10】一项双盲安慰剂随机对照组研究发现,连续28的益生菌干预,能让参与者(成年人)的冒险行为显著减少,而面向未来的行为增加。这种认知层面上的改变一定是家长们最期待的,当孩子们能更好的权衡现下的短暂快乐(刺激)行为和人生发展行为时,正确的选择就会越多,家庭关系自然会更加融洽和睦。这些发现与食与心研究室的观察研究完全一致,当家长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坚持健康饮食,并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时,不仅家长身心健康水平提升,孩子也变得更优秀更聪明更讲道理了。很多坚持食与心健康饮食和喝NS酸奶/豆浆/谷浆的朋友就常跟食与心感叹:NS乳酸菌太神奇了,居然能让家里这么和谐幸福!实际上并不神奇,好的微生物能不仅能改变人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压力系统)和神经系统,让人更健康(免疫力更强)、更聪明(行动力和控制力更好)、更快乐(更好的情绪处理能力和行为决策能力),当一家人的都处于良好的菌群状态时,和谐幸福的家庭关系更易构建。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食与心温馨总结:青少年由于大脑执行功能和肠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自制力比成人差,此时更容易对物质和行为成瘾,此时成瘾对身体(包括大脑发育和其他方面)的损害比成人更大。 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给现代人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和快乐,但也让不少人,特别是一些孩子玩手机成瘾,这种情况让很多家人烦恼不已。 除了手机/网络/游戏本身的诱惑力,孩子的情绪状态、情绪调节能力和肠道菌群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由于家庭关系、家庭教育和文化等因素影响,不能正确识别和表述自己情绪感受的孩子往往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无法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更容易感受到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家庭成员之间无话可谈的情况下,更可能通过手机这种简单的方式平复心情(改善心理上的不舒服),也就更容易手机成瘾。而提升情绪调整能力,不仅需要情绪方面的引导交流,也需要好的菌群。同时,通过体育锻炼、益生菌等方式保持好的菌群,也能增加大脑奖赏系统的敏感性,让人更容易感受到生活中的其他快乐,减小对手机的依赖。 也就是说,手机成瘾并不单单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父母可能忽视了孩子的情感,没有教会孩子怎样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没有帮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没有帮孩子处于好的菌群状态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反而在孩子面前表现了其他成瘾行为(比如饮酒、抽烟、嚼槟榔)。比如自己有没有一到家就看手机,沉浸其中,忽略家人在说什么,比如孩子在分享她/他的经历;或者一到家就葛优躺,从来不出去运动;或者自己就爱吃垃圾食品,虽然知道不好,却要求孩子多吃蔬菜少吃垃圾食品。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手机成瘾,可以考虑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运动习惯、饮食习惯和肠道菌群,从这些方面调整往往会取得比简单粗暴的说教更好的效果。简单的说教只会受亲子双方都更加烦躁和对立,惩罚往往只会适得其反,压而不服;而将孩子送去戒网瘾学校让孩子接受暴力戒除,只会给孩子带来身心创伤,以后出现多激烈的家庭矛盾都不足为奇。不了解戒网瘾学校的人不妨看看2015年的德国电影《感化院》(Freistatt)。了解被送到感化院的“问题儿童"所遭受的非人待遇,那样的残酷和绝望处境会消弭亲人间所有美好的感情,让仇恨无限制地延伸。由于中国传统教育上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多数父母自身就没有受到充分情感养育和教育,缺乏情绪调节能力,这时的问题是全家的问题,不过在孩子上表现得更明显罢了。此时只知惩罚孩子无异于是推脱自己的责任。因而积极地学习和调整不仅是帮孩子,也是在帮自己和拯救家庭!参考材料1. The neurobiology of addiction - PMC (nih.gov)2. The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microbiom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ubstance use: a scoping review - PMC (nih.gov) 3. Global prevalence of digital addiction in general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ScienceDirect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exithymia and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mong Mainland Chinese Students: A Meta-Analysis - PMC (nih.gov)5. Relationship Between Alexithymia, Smartphone Addiction,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 Multi-country Study - PMC (nih.gov) 6.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lexithymia in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 BMC Medical Education | Full Text (biomedcentral.com)7. Frontiers |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Alexithym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ife Events in Chinese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frontiersin.org)8. Association betwee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sleep disorder and the gut microbiota: a short-term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 PMC (nih.gov)9. Effects of exercise or tai chi on Internet addic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potential role of gut microbiot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ScienceDirect10. Exercise effect on the gut microbiota in young adolescents with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psychoeducation-controlled Trial - Scienc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