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力执行力太差?可能是肠道菌群出问题了

文摘   2024-08-13 06:02   日本  
网络上曾经有过热议:“为什么读了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更多的人一生中常立志,结果是志大才疏,一事无成。心理学术语描述来说,这类人执行功能差可能是重要原因。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是一组高级认知过程,包括计划、决策、问题解决、自我监控和行为调节。这些功能帮助我们设定目标并采取有效行动,是实现目标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简单理解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的能力。
执行功能主要包括4个方面:抑制控制:如抑制冲动反应,集中注意力;认知灵活性:如在不同任务或规则之间进行切换;计划和组织:如制定计划、安排步骤、追踪进度;问题解决:如分析问题、制定策略、执行解决方案。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除了大脑功能状态、情绪、教育等因素外,你可能想不到,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也不能忽视。除了在疾病状态下(比如病菌感染)的执行功能下降,在相对健康的情况下,人的执行功能也与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
1. 聪明人的肠道微生物能让小鼠更聪明

文章:Obesity Impairs Short-Term and Working Memory through Gut Microbial Metabolism of Aromatic Amino Acids
期刊:Cell Metab
日期:2020年10月

很多人认同这样一种现象:越是胖的人,越是不爱动,行动力越差。明明知道比别人更应该动起来,很清楚需要做什么,就是懒得动,仿佛沉重的身体让大脑都变慢变懒了。
大量调查也发现:无论是学龄前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肥胖都与执行功能受损有关。绝大多数肥胖的人,工作记忆力更差(记不住做事时需要记住的信息)、抑制控制能力更低(更易分心)、认知灵活性更差(难以在不同任务和规则间切换),更不要说去做一些复杂的活动了。当然这不是对肥胖者的歧视,是科学调研的结果。
研究实例
研究者评估了116名中年人的认知情况(其中65人肥胖(BMI>30),65人不肥胖),发现肥胖者在学习、即时回忆、短暂延迟回忆和工作记忆方面存在障碍。
个体的认知评分与肠道微生物特征显著相关,这种关联不受性别、年龄、BMI指数、受教育年限和抑郁得分等因素影响。特定梭状芽胞杆菌与学习和语言记忆、工作记忆得分正相关;相反,特定拟杆菌和变形菌(如产气克雷伯氏菌)与记忆能力呈负相关。
一年后的追踪测试再一次复现了这些微生物与认知之间的关联,表明肠道微生物与人的认知能力间的关联稳定存在。

不仅微生物的(群体)组成会影响宿主认知,微生物的(个体)功能也与认知相关。代谢微生物B2、B6、叶酸和B12的细菌功能与上文中的各种记忆能力都呈负相关。这些细菌功能对记忆的不良影响可能在于细菌优先利用了这些维生素,从而导致宿主可用的维生素减少,给宿主造成了一种类似于维生素缺乏的状态。
结合大脑结构的分析显示:所有受试者的语言和学习记忆与左右海马体的体积相关,工作记忆与右额叶下眼眶 (FIO) 体积相关。与认知相关的微生物与海马体积也有关联,比如与言语记忆负相关的拟杆菌属,与左侧海马体体积和FIO体积都呈显著负相关。所有记忆测试分数均发现与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血浆代谢物水平改变有关。粪便奎宁酸和色氨酸水平与记忆分数呈显著负相关,几种参与色氨酸和苯丙氨酸代谢的细菌功能与记忆测试分数负相关。粪便色氨酸与记忆力评分之间的负相关可能与其转化为色氨酸代谢物(如吲哚)或其增加的全身吸收有关。
为了进一步揭示菌群与宿主认知之间的关联,研究者将人的粪便菌群(11名高记忆力者+11名低记忆力者,在性别、年龄、BMI指数和抑郁得分方面匹配)移植给了缺菌小鼠。结果发现:接受肥胖者菌群的受体小鼠记忆力更差,人类供体的认知得分与受体小鼠的记忆能力正相关(即接受了聪明人的粪便菌群的小鼠则更聪明,人的记忆能力可通过粪菌移植传递给小鼠,让小鼠更聪明)。对于受体小鼠的分析再现了微生物与宿主认知能力的关联,特定拟杆菌属于记忆能力负相关,代谢维生素B6、B12和色氨酸的细菌功能与记忆能力负相关。菌群移植后的认知变化也与受体小鼠大脑前额叶中多个记忆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有关。

也就是说,人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肥胖者肠道里养育着更多损害健康的微生物,不仅引起肥胖,更麻烦的是导致认知能力和行动力下降。这些微生物可通过抢夺重要维生素(如B6、B12、叶酸)和氨基酸(如色氨酸)并产生对大脑有害的代谢物来损害胖人的认知能力。
这项研究与食与心所在研究室的发现吻合:补充瑞士乳杆菌NS8能改善小鼠遭受压力时的认知能力,减少焦虑和抑郁行为,提升记忆能力。补充发酵乳杆菌NS9能恢复(超量恢复)抗生素使用造成的认知能力损伤。在日本NS Bio Japan开发的極慧产品实验证实,补充复合微生物制剂NS8+NS9 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育,减少多动、抽动和焦虑问题,提升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多种表现。

除了肠道细菌、肠道真菌、原核生物和噬菌体(细菌的病毒)也都能影响宿主的执行功能。
2. 肠道有酿酒酵母的人执行功能更差

文章:Subjects with detectabl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n the gut microbiota show deficits in atten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
期刊:J Intern Med
日期:2021年9月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酗酒者在长期饮酒后会出现明显的认知障碍(一次酗酒后也会有1-几天的认知降低),主要表现为额叶皮层依赖性认知功能障碍,执行功能和决策能力严重受损,也就是我们看到或听说的那种口无遮拦,酒后吐真言的说法,甚至警察可能会让喝酒的人走几步直线看看。令人不安的是,即便有些人根本不喝酒,但是消化道里有能产酒精的微生物,他们的执行功能同样会受到影响。
与肠道没有酿酒酵母的受试者相比,肠道有酿酒酵母的受试者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受到干扰。尽管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BMI、教育年限和其他人体测量学、临床和生化特征没有差异,且空腹时乙醇/酒精水平相似。你也许看过一些人,吃完饭就满脸通红,异常的困倦,如同喝酒后昏昏欲睡的状态,那很可能就是这种自身携带“酿酒厂”的个体。
(工作记忆是大脑用来暂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一种认知系统。它类似于计算机的随机存取存储器,允许我们在短时间内保持和操作信息。工作记忆在日常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在阅读、计算、计划和解决问题时。)

这一发现与额叶皮层依赖性认知功能障碍相符,即长期酒精暴露的受试者的执行功能和决策能力严重受损。虽然没有摄入酒精饮料,肠道有酿酒酵母的受试者可能会表现出慢性、餐后、低度乙醇的过度生产,尤其是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后,这最终会影响他们的认知。
3. 肠道芽囊孢子虫的存在会降低执行功能

文章:Presence of Blastocystis in gut 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traits and decreased executive function
期刊:ISME J
日期:2022年9月

芽囊虫(blastocystis)是一类常见的微小寄生虫,可以生活在人和动物的消化道中。一些出现腹泻、腹痛或其他胃肠道问题的人的粪便中往往含有芽囊虫。特定在人体中寄生的芽囊虫为人体特有和普遍的类型,称为blastocystis hominis。hominis是拉丁文中“人的”的意思。
健康的情况下芽囊虫寄生在人的消化道中但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有研究发现可能还有益于人类。也有研究提示它们有致病风险。
研究者对一个成年人队列(27-65岁,初始114人,75人完成研究)进行了一年追踪,在入组时和一年后进行菌群检测和认知检测。发现队列中检出的4种芽囊虫亚型(ST1, ST2, ST3, ST4)都与认知评估结果呈负相关,即肠道芽囊虫越多,认知能力越差。入组时的芽囊虫水平也与一年后的执行功能呈负相关。难道这种寄生虫感染后单独能造成认知水平下降?

菌群分析显示:芽囊虫与肠道细菌有显著关联。ST1、ST2和ST4都与双歧杆菌属、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属呈负相关。ST3也与双歧杆菌属和放线菌属呈负相关。不同芽囊虫亚型的 clr 转化(居中对数比转化,一种统计方法)水平与双歧杆菌、科林氏菌、放线菌、乳酸杆菌和产生 SCFA (短链脂肪酸)的细菌物种呈强负相关,但与短螺旋体属的物种呈正相关。功能分析显示:芽囊虫亚型还与嘧啶、一碳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相关的细菌功能有关。
研究者在另一项大规模队列(942人,50-98岁)中验证了这一发现。芽囊虫是参与者肠道感染率最高和丰度最高的真核微生物,但总体并没有观察到芽囊虫与执行功能的显著关联(控制年龄、性别、BMI和教育年限后等因素)。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在65岁以上参与者和60岁以下中,ST1与数字后跨度呈负相关。在女性中(428人),ST1与执行功能缺陷的关联不受年龄影响。在60岁以下人群中,其他类型的ST1都与执行功能有显著关联。考虑到卫生条件是促进芽囊虫传播的重要因素,研究者控制社会经济条件后再进行分析,得出与之前队列中一致的结论:所有芽囊虫亚型(ST1-4)都与执行功能呈显著负相关。
研究者在另外两个小型队列(31人和19人)再一次发现和印证了芽囊虫与执行功能的负相关。
在第一个发现队列和后面3个验证队列中均确认,芽囊虫与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负相关关系,以及与嘧啶、一碳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相关的细菌功能的关联。体外实验显示:双歧杆菌在芽囊虫存在时氧化压力增加,表明芽囊虫有抑制益生菌的能力。
研究者接着进行了粪菌移植实验,将22名人类供体的粪便菌群移植给小鼠,4周后评估小鼠的认知和大脑变化。结果发现,ST1与小鼠的物体识别能力呈负相关;ST3与小鼠恐惧反应增加有关。对于小鼠前额叶皮层(执行功能和记忆的关键脑区)的RNA测序分析显示:ST3亚型显著改变了小鼠大脑前额叶皮层的转录组,包括重要通路的过表达,比如神经递质分泌、蛋白质突触、轴突引导、多巴胺能突触和胆碱能突触。
食与心小结: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在40%的人群都具有的小小寄生虫——芽囊虫与认知功能呈负向关联。也就是说,肠道芽囊虫越多,人的执行功能越差。科学家推论芽囊虫导致认知能力下降与芽囊虫削弱有益微生物(比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有关。
4. 肠道噬菌体能提升执行功能

文章:Caudovirales bacteriophages ar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executive function and memory in flies, mice, and humans
期刊:Cell Host Microbe
日期:2022年3月

这组研究者不仅关注了可能损害执行功能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还关注了能提升执行功能的微生物,特别是一类经常被忽视的微生物——就是肠道微生物的病毒。
与我们熟知的各种流感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不同,人体内由于有庞大的微生物系统,因此还有一类病毒不是针对人下“毒手”,而是对细菌下“毒手”。这类病毒被称为噬菌体。顾名思义,它们的作用对象是肠道微生物。
其实人类病毒组中数量最多的成分就是噬菌体。你看图便一目了然,它们长相更像个钻井平台,坐落在细菌表面,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菌内而完成自己的使命。温和(溶原性)噬菌体可以将基因转移到其细菌宿主,从而调节细菌基因表达并改变其表型。可能超过80%的细菌基因组都含有噬菌体,并可通过塑造细菌多样性和功能来影响人类健康。

肠道噬菌体群落(改造或杀死细菌)表现出较大的个体间变异和时间稳定性,以温和的尾病毒目(Caudovirales) 和有毒(裂解性)微病毒科为主,控制细菌的组分,数量和质量。尾噬菌体目包含了所有有尾噬菌体,传统上包含三个科:肌尾噬菌体科、短尾噬菌体科和长尾噬菌体科。健康的噬菌体组,以温和噬菌体为主,而噬菌体失调(以溶解性噬菌体和/或活化的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增加为特征)则与疾病有关。微病毒科噬菌体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与长尾噬菌体科的相对丰度呈负相关。从正常饮食过渡到高脂饮食导致长尾噬菌体科显著减少,同时微病毒科噬菌体增加。
研究者对纵向发现队列(114人)的分析发现:参与者的执行功能与粪便特定尾病毒目噬菌体的丰度呈正相关,而与微病毒科呈负相关。性别特异性分析显示:特定尾病毒目噬菌体丰度高的女性执行功能更强,特定尾病毒目噬菌体丰度高的男性工作记忆更好。
对于噬菌体与细菌组成和功能的分析显示:特定的有尾噬菌体水平与乳酸菌 (乳杆菌目) 呈强正相关,特别是与链球菌、乳杆菌、乳球菌和肠球菌属物种,与拟杆菌属物种呈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与特定尾噬菌体目联系最密切的物种中约 40% 也与执行功能评分显著相关。相反,微病毒科水平与几种乳酸杆菌、链球菌和肠球菌呈负相关,而与拟杆菌和普雷沃氏菌属呈正相关。(最近的CRISPR 间隔序列匹配分析也预测微病毒科噬菌体会感染肠道主导细菌类群,比如拟杆菌和普雷沃氏菌。)
一年后的随访重现了上述噬菌体和认知以及细菌间的关联,提示噬菌体与执行功能的稳定关联。

大型验证队列(942人)的分析再一次显示了特定的有尾噬菌体水平与乳酸菌 (乳杆菌目) 的正相关关系,且与该噬菌体家族最相关的细菌种类与发现队列中鉴定的细菌种类相同。结合认知评估也发现,特定的有尾噬菌体水平更高的人,在额叶皮层活动(如执行功能)的测量中得分更高(音素语言流畅度和信息处理速度),这种关联不受年龄、BMI、性别、受教育年限、摄入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的药物、身体锻炼、抑郁评分  以及葡萄糖和胆固醇水平影响。在男性中,特定的有尾噬菌体水平不仅与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有关,还与短期和长期言语记忆以及一般认知能力有关。
另外的两个验证队列也都确认了特定的有尾噬菌体水平与乳酸菌 (乳杆菌目) 的正相关关系。
功能分析显示了特定的有尾噬菌体水平与叶酸介导的一碳代谢的强烈负相关,以及与维生素B2和B6的负相关。这些会影响对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和记忆至关重要的DNA甲基化,且叶酸介导的一碳代谢损伤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特定的有尾噬菌体水平还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其他途径呈负相关,如谷氨酸能、GABA能、多巴胺能、5-羟色胺能突触和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
粪菌移植会重现这样的结果吗?研究者将所对应的人的粪便菌群移植给缺菌小鼠(抗生素处理),发现了特定有尾噬菌体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剂量依赖效应。即受体小鼠肠道噬菌体水平越高,认知表现(短期记忆和情景记忆)越好;相反,微病毒科噬菌体水平的增加与受体小鼠的认知受损有关。结合大脑转录组分析发现:随着特定有尾噬菌体的增加,小鼠大脑中记忆促进基因的表达增加,而记忆抑制基因的表达减少。这个实验证明了噬菌体对细菌的控制而导致的认知能力改变。
由于发现队列中最丰富的噬菌体类型是乳球菌936,且这种噬菌体也是乳制品发酵中最常分离的乳球菌噬菌体类型,研究者用这种噬菌体在黑腹果蝇中进行了干预研究。给果蝇喂食含乳清的饮食(936噬菌体浓度达1亿PFU/mL),发现喂食富含活的乳球菌936噬菌体能增强果蝇的味觉记忆能力,而乳清和热灭活噬菌体都没有这种效果。与小鼠中发现的相似,喂食936噬菌体能增加果蝇大脑中记忆促进基因的表达,减少记忆抑制基因的表达。
事实上,饮食是塑造共生微生物的主要因素,饮食不仅调节肠道细菌,也影响着寄生虫、真菌、真核生物和噬菌体。

食与心温馨总结:卫生条件差的环境和饮食不仅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会引入芽囊虫这类损害执行功能的微生物;食与心在以往的文章中反复强调过,高精加工碳水化合物(如精米白面糖)的饮食能促进白色念珠菌、酵母和肺炎克雷伯氏菌这样削弱认知功能的微生物;富含发酵乳制品的饮食则可增加温和的有尾噬菌体,提升认知能力。
直到今天,谈论人的正常认知是哪里来的,绝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聪明才智与微生物有关,都认为是自己的学习所致。这些研究以及以往食与心关于肠脑轴的研究以及科普文章都有介绍,微生物并不能直接指挥/控制神经细胞来影响宿主执行功能,而是通过改变人体对一些一些关键物质的获得性和分解来施加影响。比如增加微生物对于维生素B2、B6、叶酸和B12的代谢从而与宿主抢夺这些维生素,改变氨基酸(特别是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路径,抑制短链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影响宿主的免疫、神经细胞生长、神经递质分泌、以及神经细胞基因表达等影响大脑,进而提升或者降低认知能力和执行功能。就像一个计算机的硬盘,它存储巨大量的信息不是靠那个盒子或者里边的几层铁片,而是涂布在金属片上表面积巨大的磁性载体。我们的肠道微生物在体内执行着几乎相类似的功能,为认知和记忆提供必需的生化材料。无菌动物的行为研究表明,没有菌会失去很多基础认知功能。
看到这些深入细致的研究,也许有些人可能觉得更有理由摆烂了,“反正是微生物影响的,不是我自己不想动,不是我自己的原因”。如果反过来想,既然拖我后腿,不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的是那些肚子里的小东西们,那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肠道微生物整理一下,让它们互动积极改造自己和我的肠道?显然人类不应满足于基本本能的认知,而是要获得更好的认知和记忆能力。
这次的文章归纳而言,为了更聪明和更健康,应当考虑减少精加工食物、甜食等摄入来避免酵母菌在自己体内酿酒,摄入高纤维食物(比如豆类和杂谷)来促进细菌产生短链脂肪酸,摄入发酵乳制品来增加有益噬菌体(加工乳制品有害无益),从而让自己更加聪明、甚至更能把知识转化为行动。
不能不承认,人与人之间差异极大,很多人是说了不做,完全没有执行力。另外每个人有同样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有些人能把获得的信息转化成促进自身发展的行动,而有的人只是听听看看而已,甚至还有人根本无动于衷,没听懂。
食与心为了避免继续深入讨论这个话题而进入血统论的辙印,因此就此打住,最后只是想与大家一起思考,世界上特别智慧的发现和能够发现者,大多数不是生活条件很落后的非洲和南美洲。讲卫生,理智饮食,锻炼身体更可能拥有一副优质的肠道菌群和聪慧的头脑。

食与心
梁姗,日本未来食品研究所所长。金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PI研究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