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立志到梦想成真,我学习中医的几点感悟

健康   2024-12-06 16:31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辑:小药童




肖师师门七期弟子董秋立学习中医的几点感悟,一起来看。

全文共3904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尊敬的师父、师门兄弟姐妹:晚上好!
书院安排我今天晚上到大讲堂交流,感觉很是为难。因为我不是中医科班出身,不在临床岗位工作,没有其他兄弟姐妹那么多的临床案例。思来想去,能够跟大家分享的,只有学习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01

学习中医是人生难得的幸运之事



前段时间,何老师曾分享过一个今年在网上炒得很热的视频,就是文科生不能报考中医,甚至选择化学为主科的也不能报。这很搞笑,但却是残酷的事实。其实最残酷的,是将改变很多人一辈子的命运。我是过来人,对此深有体会。
因为我在少年时就是一心想学医,却因为年少不懂事而错误地选择了文科,结果被迫从事了一辈子自己最不喜欢、也不擅长的职业。
今天,我能够与大家坐在一起,交流中医学习和临床经验,感觉非常幸运、难得。
看到、听到师门中的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实现了师父倡导的健康、自由、快乐地生活和工作的目标,甚至年纪轻轻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感觉选择中医真的是当今社会最有魅力的一份职业,非常值得好好珍惜。
我在退休以前,由于职业关系,与卫生健康部门和医院接触比较多,也在医院担任过职务,因此经常帮助他人找大夫和安排住院等,见到了很多中、西医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其中最刻骨铭心的是我的弟弟和母亲。我弟弟在30多年前是从拉肚子开始,现在看就是我们刚学习完的太阴脾虚寒证。
就这么一个小病,先是被某个中医主任医师按痢疾治成了西医的慢性结肠炎症候,西医用大量激素只能控制一时;又被医院用锡类散灌肠等治的越来越重,变成吃什么拉什么,每天十几次;最后被某个省级中医脾胃专家几乎治成了脾肾衰败,饭吃不下,人没力气,还没完没了的拉。
生死关头,幸好遇到了经方专家李发枝李老,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汤挽救了过来,现在我弟弟已经很健康。但是这中间的过程却经历了近二十年,对个人、家庭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其实学习《伤寒论》以后再来看我弟弟的这个病,非常简单,他就是照书生病,也就是第273条说的“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病因及治疗也非常清楚,就在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我不清楚为什么那么多的省级医院和中医专家连这样的病也治不好,甚至还治的越来越重。类似例子还见过很多,甚至有的人因此而失去了生命。
现在再分享一下我母亲的例子。三年前,我86岁的老母亲从妹妹家回来,出现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条文说“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我母亲当时的情况,病因不是“伤寒八九日,下之”,而是此前摔了一下,用中成药治疗过腰疼。
症状表现没有“小便不利”,但有不大便的情况;也没有“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相反因为有热证表现,反而行动、动作都有些夸张,这都是可以观察到的。
当时最突出的症状,一个是“谵语”,就是说胡话,不认识人,精神高亢,不停地说话,睡眠很少,类似于西医的精神病;同时有惊恐表现,总是说有人要偷她东西、要害她之类,甚至有幻觉。
第二个是“胸满烦惊”,这个“胸满烦惊”不用触诊也能观察到,除了总说害怕,还经常用手捶打胸部。
师父讲课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多用于神志症状同时又有少阳表现的病症,当时虽然没有跟师父学习,但也是根据这两个突出症状,加上脉象是弦、数的,舌象记不住了,就使用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只是把其中的铅丹改成了生铁落。
结果药吃了一周就明显好转,连续又吃了两周就基本好的差不多了,因为她自己不愿意再吃就停了。现在已经过去三年了,老母亲已经89岁,一直没有大的毛病。
所以,我就经常想,假如我当时没有学习中医,假若当时把老母亲按精神病送到了医院,现在我还有机会在家守着老母亲吗?假若我弟弟当年没有遇到李发枝老先生,又会是什么结果?再假如我们现在遇到了类似情况,举手之间就能够轻松地帮助解决问题,这可以减少多少人间不幸和痛苦啊。
我想,这已经不是什么个人成就感的问题,而是在做救苦救难的伟人之举、圣人之举。所以接触中医、学习中医,做一名真正合格的中医,这是人生中的一大幸运。
这也是我一个非中医专业的人,并且年龄到60岁以后依然能够坚持学习中医的信心来源和不懈动力,是我学习中医的初心。有了这个初心,学习中的那点困难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只是找到正确的路径和明师指引不太容易。


02

中医是分层次的



中医其实是分很多层次的,只有那些能够达到较高层次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中医。
在一般百姓看来,中医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方式看病,凡与西医看病不一样的基本都是中医,这种认识没有错。
但是,不同中医人的水平和疗效却有着天大的差别。放眼世间,满天下并不缺中医,但如果真的有病,要找到真正有水平的中医却是可遇不可求。现实中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中医都是在迷茫中摸索与前行。
就像医圣所说,有的是打着家传旗号在抱残守缺,治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是在大学混一个考医师证的资格,甚至到了硕士、博士毕业仍然不会看病;更多的是在医院混日子,小病治不好,大病不敢治,实则在败坏中医名声;有的甚至直接打着中医的旗号行骗。
更多的中医爱好者是有心学习却不得其门、不得其有效路径,大部头、豆腐块、偏方偏见、道听途说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看了一脑子,却连基本的生理、病理和辨证都不得要领,更不用说临床治病。
医圣当年所说的现象不但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让一般百姓很难分辨中医的真假,更难体会到中医的疗效,找到好中医只能靠缘分。
即使是中医管理部门也并不清楚中医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然也不会拿西医的办法和标准来管理中医,不会只允许纯理科生报考中医。
这一切都说明,中医其实是分很多层次的,骗子与真正的中医之间、爱好者与专业之间、低端与高端之间、内行与外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并不是中医两个字就能一并囊括的。
今天,我们有幸能够在师父为我们搭建的这个高级平台上一起学习、交流与进步,这是非常幸运的。我觉得我们现在就是在师父的教导和指引下,正在走一条专业、高端的中医路线,这不仅将提高我们的医学和临床水平,更是以我们的存在和追求,让真正的中医能够在鱼目混珠的杂乱现实中继续传承下去。


03

中医学习和运用没有止境



在进入师门之前,我对中医的学习基本上是靠自学。在十多年的学习包括与一些人士的交流中,我感到大家基本上都有一些共同的体会。
第一是入门难。古人说“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其实真的没有那么简单。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真的、假的,有用的、没用的,古代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各种信息充斥大脑,要做出甄别就已经很难了。
加上物欲横流,能够坐下来坚持学习的时间并不多。更不用说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脏腑、五行这些人人都认识却很难搞明白的概念,很快就会把大多数人挡在专业之外,甚至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也不例外。很多人学了一辈子中医,仍然把中医的脏腑等同于西医。
第二是进入专业难。中医属于传统文化,即使是经典,每个字和每个句子,凡是有点文化的人基本都能认识,甚至也能看懂字面意思。但是,要真正看懂、学懂、透切理解那些字面背后的意思并懂得运用,却是非常有难度的。
千百年来,仅一部《伤寒论》就被无数中医大家注释和讲解,却仍然存在众多的不同理解和争议。历代医书更是浩瀚无际,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也只能掌握其中极少的一部分。
第三是临床运用无止境。现实中很多中医人只是满足于对照成方、照猫画虎,有的则醉心于对着症状堆药扎针,疗效只有天知道。但是在古今中医大家的那些医案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大家与庸医之间存在天壤之别。
在那些中医大家手中,一个方、一味药的应用和一个症状的辨证,无不透出精准的方证契合,透出原则与灵活的结合,透出无与伦比的中医临床艺术性,其疗效令人赞叹不已。
我自己虽然没有多少经验,但也经常会有一些现实感受。比如前段时间,因为牙有点疼到医院开药,因为是虚疼,过去用引火汤比较多。
正好大夫问我开什么药,就根据自己的情况把药物和剂量报了出来,即熟地60g,麦冬30g,巴戟天15g,茯苓15g,五味子6g,骨碎补9g。
这个大夫大概没有使用引火汤的经验,就把熟地60g改成了生地12g,麦冬30g换成了玄参15g,骨碎补从9g加到了15g,另外还加了点当归、丹皮。
我也想看看医院大夫的水平,就没有反对。结果晚上吃上以后,牙更疼了,直接影响了一晚上的休息。原因在于,这个大夫不太明白原方的原理和阴阳比例。
第二天我自己加上了熟地60g,麦冬30g后,重新煎了一副,结果很快就好了。更有趣的是,几天后老母亲出现了口腔溃疡影响吃饭,我都没有怎么辨证,因为大多数人的这些口腔问题都是虚火,所以就直接把剩下的两副药一起煎了,一天两次,一次给她服一碗,结果两天就好了。
这些经历不断说明,中医学习真的没有止境,并不是你每天坐在那里开方,就有了多高的水平。那些中医大家的方子都是经过了他们一生的临床锤炼,其中含有极高的造诣。这些东西正是我们现在要跟师学习的,也是我们要终生努力追求的。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不当之处,请师父、老师和师门兄弟姐妹们批评指正!



关于肖相如老师招收

第八期弟子通知


各位热爱中医的同学们:大家好!
应广大同学要求,诵明书院经肖相如老师同意并授权,启动2024年招收内部弟子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报名事宜:

1、报名条件:中医师、中西医医师、深度中医爱好者。
2、考核时间:根据报名时间,由招生负责人通知考核时间。
3、考核方式:网络考核。

详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咨询

 THE END —


 ▍版权声明:

▶文章作者:董秋立来源:师门大讲堂。封面图片来源:包图网。

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切勿以身试药。




诵明书院
跟名师学中医,带你成为真正的中医高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