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为民办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I技术可以成为突破围墙的藩篱,让学习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缩小国别和区域之间的差异。让我们紧紧把握AI技术带来的机遇,努力创新,携手并进,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11月8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会议活动中唯一的教育论坛《全球视野下,AI+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会议成功举行。汇聚了教育行业领导、教育领域专家、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企业代表、教育行业优秀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推动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主办、WWEC教育者大会、上海东昊岚天会展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支持单位。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高德毅先生为大会进行致辞,强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发展,在教育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明确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重要性,AI为民办教育带来新机遇,民办学校应主动拥抱。上海某高校利用AI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彩呈现给学生,实践证明AI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个性化推送。但AI+教育发展也面临数据隐私、伦理等挑战,我们应确保其健康发展,为学生幸福成长贡献力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把握机遇,努力创新,携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下内容摘自高德毅的演讲:
人工智能技术经历了漫长的酝酿期,在最近两三年内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这一迅猛的发展态势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尤其是在技术领域,人们未曾预料到其会有如此巨大的飞跃。
我曾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事IT硬件工作,那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非常缓慢,我们需要通过数据加速板和图像加速板来提高性能。作为一名硬件工程师,我参与了从覆铜板到逻辑电路的设计。当时,我怀揣着一个梦想:除了计算机能够辅助人类进行数字化运算外,何时能够发展出类似人脑的应用,这将对教育及其他行业带来革命性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如今,这一梦想已经初现端倪,许多应用场景已经展现了AI技术的巨大潜力。
2021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我作为人大代表,随市人大和市政府走访了147家跨国企业,了解他们在疫情期间遇到的困难。其中一家企业投资2亿元用于英语教育中的AI技术应用。尽管当时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其颠覆传统英语教学的巨大潜力。
回想我在出国前的经历,尽管在学校里翻译了几本厚厚的英文教材,但到了国外仍然难以适应课堂。80年代初,我花了两三个月时间才克服语言障碍。这反映出当时的英语教学方法存在很大问题。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这一局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今天,我们有幸在进博会这样一个国际平台上,汇聚了民办教育及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各界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AI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工具性的概念,而是成为了一个生态性的概念,我希望借此机会,加快民办教育与新技术应用的结合步伐。
纵观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教育模式。近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教育强国规划纲要》,这份纲要明确了国家在教育发展方面的首要目标,并强调数字化赋能教育不仅要停留在赋能层面,更要实现教育与数字化技术的高度融合,形成新的教育生态系统。
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喜讯,为民办教育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我们正见证一场比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更快、涉及面更广、颠覆性更强的社会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的加速跃进,科技创新已成为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只有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赢得战略主动。无论是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是新生产力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将重塑人力资源结构,并推动教育内容和人才评价体系的巨大变化。
另一方面,审视学校与改革、学校与创新的关系,AI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育的壁垒,让学习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缩小国别和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从教育数字化的角度来看,AI不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更是深度融合教育教学的关键。通过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AI可以帮助教师真正理解学生,精准推送学习资源。
例如,党的二十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全社会的政策导向和传播。在学校教学中,这一内容成为难点,因为内容新颖,教师自身尚未完全消化。为此,教育部组织了全球几十万人的集体备课,甚至制定了统一的PPT。然而,据我调查,许多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反映,PPT内容过多,难以在有限时间内讲完。相比之下,上海一所高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习近平在公开场合的讲话内容进行逻辑整理,以简洁、精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这表明,技术运用得当,可以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我们能否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方案,推动教育从规模化向个性化转变,甚至颠覆千年来的经典教育模式?我相信,民办教育拥有无穷的潜力,我们的机制、创新冲动和智慧的头脑可以共同塑造新的教育形态。
总之,我们已经进入智能时代,尤其是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展示了AI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及教育方式的巨大潜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的一体化改革,力争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从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教育强国规划纲要》中一个重要要点是跳出教育谈教育。如果我们能在这一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我们的工作和展望将发生巨大变化。不久前,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民办教育在全国已有16.72万所学校,但数量有所减少。各学段的变化显示,幼儿园数量明显减少,小学数量持平,初中略有短缺,高中短缺更为明显,大学最为紧缺。预计到2042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利用技术提升教育品质。
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机会:一是AI将为民办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二是民办学校应积极拥抱AI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三是要引导科技向善,培养有责任感的人才。随着机器类人化的发展,意识形态和立场观点的导向也将成为重要议题。
教育强国建设为民办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紧抓AI技术带来的机遇,努力创新,携手并进,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