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教育首席战略官高岩: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科技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系统化的工程

文摘   2024-11-01 20:55   上海  

“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科技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系统化的工程。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才能真正解决教学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推动未来产业的人才培养。”

2024年8月20日至22日,第十届WWEC教育者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落幕。会展面积近3万平方米6000+家教育及各类企业参与、300+位演讲嘉宾、大会总人流量超过五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超50万


职业教育行业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机会?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出现,现代产业学院有哪些发展与变化?软通教育首席战略官高岩带来《新质生产力时代下现代产业学院创新与发展》的分享。

高岩

高岩先生,软通教育首席战略官。


软通教育是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软通动力旗下教育品牌,专注于ICT人才供给与培养,是软通动力进行校企合作、人才供给与发展、人才生态建设的平台。软通教育深耕高校,致力于产教融合,解决产教供需矛盾,弥补现有教育和市场脱节的问题,打通企业用人“最后一公里”。



以下内容摘自高岩的演讲:


在这类论坛以及职业教育交流活动中,我们一直努力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平台,包括遇到 K12 机构和教培机构面临政策风险而转型之时,他们也在关注头部企业以及市场的变化动态。鉴于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持鼓励态度,每一个头部机构或者拥有更好资源且致力于资源型服务教育的机构,都期望通过参与职业教育的整体建设过程。


软通动力拥有成熟的模式和良好的案例,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从企业端的视角探讨产教融合以及如何与高校更好地合作,同时剖析高校的痛点所在。


软通教育作为一家全栈式IT服务提供商,软通动力不仅在行业内名列前茅,而且与华为、阿里、腾讯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它们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支持。软通教育则成立于2017年,起初专注于内部员工培训,随后逐步扩展到与高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特别是在校企合作和产业学院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回到今天的主要议题——“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国家提出的新要求,旨在推动科技发展以应对国际环境的复杂性。这一过程中,人才供给至关重要。从人才培养到实际产生生产力,需要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来支撑。因此,职业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既有985、211高校提供基础学科的人才,也有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培养复合型人才,而职业院校则是向企业提供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面对这样的分层结构,高校需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培养相应层次的人才。


技术革命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就业市场。例如,AIGC的出现使得插画师等岗位的需求大幅减少。这提示我们在人机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此外,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4.0的推进,如何利用数据优化工艺流程,实现产业升级,成为众多行业关注的重点。为此,我们需要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站在行业的视角来看待职业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尽管面临双减等政策变化,但职业教育依然充满机遇。一方面,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政策鼓励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发展。2022 年的《职业教育法》从法律的规范性上鼓励多层发展,鼓励上市企业和头部企业参与到办学过程中。之后 2023 年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实施方案,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上市融资,为产教融合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打造新质生产力全链路的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这个过程中,人才是关键要素,随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需要培养能够适应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劳动者。


在人才培养方面,教育和培训体系需要与新质生产力岗位需求相对接,通过岗位画像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从教育到就业的路径,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满足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的要求。


同时鼓励生态合作模式和开源的的思维方式,与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合作,共享资源,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通过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促进不同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创新的生态系统,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时代下,产业学院的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列出了这些变化趋势:


1. 功能变化

以前专注于人才培养,让学生顺利毕业即可,现在强调在产业中能否创造价值,包括通过学校人才培养产生社会价值和生产价值,如引产入校。


2. 教育主体的变化

以前高校管理者主要是管理学校、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和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更多是作为经营者,要主动思考如何让更多产业方进入高校,促进专业与产业交叉学科的发展,而不是守株待兔。


3. 产校企合作关系的变化

以前签订合同,明确服务内容,现在国家有共同体、联合体。可以看到,新的产教融合建议方案都与教育部的联合体、共同体有联系。如果没有搭建这个平台,就如同没有参与游戏牌桌。


4. 职业教育形势的变化

以前实习实训完成给予学分即可,现在很多企业和学校吸收引产入校,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学习,产生经济收益。


此外,还可以看到国家强调的五金专业和教材的变化。从整体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科建设来看,不能仅用系统思维,而要用学科思维。


课程方面,传统课程较为陈旧,未与产业对接。现在的新课程要求具有高阶性和创造性,高阶性意味着提出问题让更多人思考,创造性则要吸引学生。


教材方面,由于职业教育教材随着产业变化速度太快,如人工智能产业,大模型不断内卷,若仍使用旧教材,会导致学生培养滞后。


因此,我们强调教材数量,采用活页教材,避免依赖出版社印刷。同时,将实训实习室改造成 “线场”,即生产线的 “线”。培训方式也从单向输出变为互动,多模态输入输出能产生更多结果。未来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改变,才能适应学校和产业发展,实现真正的新质人才培养。


另外,在新质人才培养的专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上,不能仅按照本专业进行,而要按照行业或产业标准,涉及更多交叉学科,如医疗、工业互联网、金融、智慧交通等。在学校中可能找不到这些专业,但产业发展是按照这个逻辑进行的。


因此,回到学校,我们要思考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制作微课、促进课程交叉学科建设以及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作为产业学院,要明确学校、企业的分工以及输出结果的买单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产业与学校的专业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详细探讨。此外,政产学结合也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要鼓励职业教育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同地方支持的产业不同,对产业学院的建设相关性很强。因此,要结合政府要求。后面我们也会分享软通与学校合作的案例。


说到西亚斯数字产业学院,这是软通动力与西亚斯大学联合成立的二级产业学院,拥有股权结构(如图所示)。这是当时河南省教育部的批文,我们建立了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产业学院,该学院有单独的招生代码和支付体系,软通动力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在二级学院中,包括院长的聘用,都是软通动力在市场上寻找最好的院长来支持。在过程中,通过项目制加导师制,学生在第二年入学后就成为软通业务线的实习生。从各业务线的角度出发,要告诉软通教育如何培养好这些人才,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将人才供给市场后就不管了。更多的是从身份认定或定位上进行转化。


最后是政校企三方联合的产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在产业园办学,学生住在专家小楼里,楼下是教学区域,楼上是业务线,楼下还有学生的实训中心。学生一下楼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业务。这是我们的招生情况,2022 年我们整体获批了 6000 人本科指标。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多地采购学校的西亚斯通识类课程,由软通承担。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这是我们的导师,所有导师都是业务线的领导或负责人(如图所示),他们认领学生未来在业务线的配比,这也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如图所示)。另外,我们获批了特色软件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包括联合体申报等。在各个层面上,加上政府和学校,再加上产业第三方,共同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这条路线做好。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这个模式。一是从产业方参与教育过程,主要输出实训、真实案例实训设备。当地政府提供额外教学指标,让我们有单独的招生计划。对政府来说,盘活了当地的产业资产,因为很多实训中心和小镇空置,没有实质性运营。我们在原有小镇上重新赋予其生机,使其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另外,目前有很多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虽然师资成熟,教学评估良好,但没有额外的招生指标。我们通过投入教学资源和产业加持,与政府联合,向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申请额外的招生指标,满足扩招要求。


二是我们的梦工厂项目,这是一个真实的项目。国家最近推出各地国家级基地,围绕数字经济和数字要素,相关产业需要大量用工人才,各地也在推动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软通教育从软通动力每年 12 亿的 BPO 业务中筛选出合适的项目,引产入校。学校可以提供人才和电脑。我们的真实项目落在温州数安港,也与多鲸有所合作。在这个项目中,政府主导,希望将数字产业落在当地,需要产业机会和订单。软通提供订单,当地院校提供人才和机器,我们共同落地。我们与当地成立了联合体合资公司,浙江安防职业学院、温州市政府和软通动力一起联合运营这个主体,让数字产业落在当地,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业务线上工作,因为他们在学校阶段就已经有了真正的价值产出。这是我们与政府合作,实现引产入校,借助政府资源将产业落在学校,与学校深度合作的案例。


更多精彩内容详细报道,后续将持续更新,关注【WWEC820】

WWEC820
WWEC教育者大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