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教育公平观,构建公平正义的民办高等教育制度,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及学校的自主权。要通过多种措施提升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并强调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当前教育公平存在的薄弱环节,构建公平正义的教育制度。”
2024年8月20日至22日,第十届WWEC教育者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落幕。会展面积近3万平方米,6000+家教育及各类企业参与、300+位演讲嘉宾、大会总人流量超过五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超50万。
浙江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学院分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无锡太湖学院副校长、研究员阙明坤先生围绕《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演讲,围绕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和见解。
以下内容摘自阙明坤的演讲:
关于新发展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考,首先,提出两个问题引导我们的讨论:
1. 在建设教育强国还有11年的紧张征程中,民办高等教育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2. 民办高等教育应如何行动以应对这一挑战?
一、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2023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专门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为即将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奠定了基础。此次学习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六大要点:
1. 根本保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2. 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
3. 根本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4. 基本路径:实现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
5. 核心功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6. 最终目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人民为中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办高等教育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机遇包括国家和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政府对民办学校内涵发展的关注、师资力量的加强以及高品质学校的展示平台等;而挑战则在于民办高校面临的大浪淘沙般的竞争和体系重塑压力。
二、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我认为,中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最大短板之一是民办高等教育。尽管民办基础教育中有许多优质教育资源,但民办高等教育整体上仍处于金字塔底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办学基础条件薄弱: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在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上存在不足。
学科专业建设滞后:特色和高质量的专业建设相对滞后,办学往往受限于成本考虑。
教学水平质量孱弱:以获得国家级教育奖项为例,民办高校获奖比例极低,远低于其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
法人治理结构失序:长期存在的治理结构问题影响了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法律制度政策体系不完善、大学制度尚未健全、办学资金匮乏以及合法性危机等方面。例如,分类管理中的霍布森选择效应导致营利性民办高校登记注册进展缓慢;同时,传统观念使得民办教育在公众心中并未完全获得认可。
三、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高水平的民办大学。这不仅意味着从现有789所民办高校中选拔出佼佼者,还涉及不同类型(如义务型本科、职业技能型)高校之间的比较,乃至在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当前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正处于国内向国际过渡的阶段,距离成为世界顶尖仍有较大差距。
高水平民办高校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丰富的办学资源、卓越的治理能力、出色的培养质量、优质的科研服务、良好的办学声誉
此外,高水平民办高校的成长遵循一定的规律,包括举办者的创业精神、明确的战略管理方向、有效的资源整合、稳固的治理结构以及社会认可度的提升。
四、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民办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几条路径:
1.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判断一个举办者是否真心投入的关键在于他是否愿意在教师培养上加大投资。
2. 打造高水平学科专业: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品牌。
3. 建立高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学校的日常运作高效有序。
4. 创新高质量培养模式: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式。
5. 提供高质量科研服务: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同时,还需提升民办学校的治理现代化水平,具体措施包括:
健全法律法规: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编制发展规划:根据区域特点制定长远发展目标。
完善财务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合规性。
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支持与规范并举: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保持必要的监督。
最后,我建议树立教育公平观,构建公平正义的民办高等教育制度,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及学校的自主权。正如马克思所言,“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一种权利”,因此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政府都应尽力支持其发展,避免因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马太效应。
更多精彩内容详细报道,后续将持续更新,关注【WWEC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