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依然会选择踏上那条船,继续我的航海之旅。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事情,让自己感到活着的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
2024年8月20日至22日,第十届WWEC教育者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落幕。会展面积近3万平方米,6000+家教育及各类企业参与、300+位演讲嘉宾、大会总人流量超过五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超50万。
中国女子帆船环球第一人、世界帆联离岸委员会委员宋坤女士以《不为彼岸只为海——环球航海故事分享》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环球航海经历,激励青少年勇于探索未知。
宋坤
宋坤,中国女子帆船环球第一人、世界帆联离岸委员会委员。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官方形象代言人之一,全球形象大使,其中唯一的中国面孔。
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非奥项目运动员提名奖、联合国妇女署与网易联合颁发2014女性传媒大奖、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赛事推广大使、新浪微博x新浪体育“体育星势力”2019年度突破奖、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市场委员会委员、蓝丝带2020海洋公益倡议大使、青岛“帆船之都形象大使”,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国内帆船发展运动青年杰出代表、HUAWEI华为学堂特聘讲师、中国户外金犀牛年度突破奖。
以下内容摘自宋坤的演讲:
许多人认识我,是因为我在2013-2014年完成了一次帆船环球航行,成为第一位完成这一壮举的中国女性。
帆船作为一种利用自然风力作为动力的船只,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蒸汽动力和石化动力成为主流之前,帆船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军事以及跨洋航行的方式。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理大发现,到荷兰的海上贸易,再到英国的日不落帝国,甚至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帆船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年环球航行时所用的帆船,全长约70英尺(约23米),桅杆高达29米。这条船之所以能够前进,全靠桅杆上撑起的主帆和前帆。船上共有11面帆,根据不同的风力和风向,选择合适的帆进行航行。实际上,在那次环球航行中,并不是只有我们一条船,而是有12条一模一样的大帆船在全球最大的赛场上竞技。
这次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英国伦敦出发,穿越大西洋到达巴西里约热内卢,再向东经过南非开普敦、西澳大利亚,绕过澳大利亚最南端,北上悉尼、新加坡,继续北上至中国青岛,横跨北太平洋到达美国纽约,穿过巴拿马运河,北上旧金山、牙买加,再次横跨大西洋回到英国伦敦。整个航程大约45,000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历时315天。
在这次环球航行中,有些航段相对容易,如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的一段;而有些航段则极为艰难,尤其是南纬40度以上的“南大洋”,那里被水手们称为“魔鬼的游乐场”、“咆哮的西风带”。这段海域的风浪异常凶猛,对航海者来说是一大考验。
我们在南大洋中,船员们需要在凌晨1点半被叫醒,穿上层层衣物,摸黑到甲板上值班。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巨浪不断拍打甲板,每个船员都必须系上安全带,以防落水。在这种极端条件下,一旦有人落水,救援难度极大,几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船上的生活空间非常有限。每个人只能携带少量个人物品,因为每增加一点重量都会影响船速。我们每人每周只能携带20公斤的行李,而环球航行的船员也仅限于25公斤。淡水非常珍贵,我们主要饮用净化后的海水,洗碗和清洁则直接使用海水。
尽管条件艰苦,但我们也见证了无数美丽的景象。我们见过各种颜色的天空,发光的海水,成群结队的荧光水母,以及夜晚嬉戏的海豚。这些经历让人难以忘怀。
然而,航海也充满了危险。在2015-2016赛季的一次跨越北太平洋的航行中,一位年轻的女船员不幸落水,最终未能获救。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即便如此,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依然会选择踏上那条船,继续我的航海之旅。很多人会问,现代交通如此发达,为何还要选择这种原始的方式?我认为,虽然很多事在宇宙尺度上看似乎没有意义,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事情,让自己感到活着的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
环球归来后,我常常想起那些风平浪静的夜晚,躺在甲板上仰望星空,感叹宇宙的浩渺。我意识到,即使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种渺小促使我们去追寻内心的热爱,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后来读了一本书《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书中提到,构成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原子都可以追溯到宇宙最初的那场大爆炸。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宇宙星辰的一部分,肩负着探寻自我使命的责任。
我曾做了100多场演讲,分享我的航海经历。我希望通过我的故事,激励更多人找到自己内心所爱的事物,成为闪光的自己。我写了一本书《不为彼岸只为海》,并在抖音和微信上分享我的故事。虽然我自己不做研学机构,但我愿意为青少年团体和社会团体提供演讲和激励分享,帮助大家找到自己的方向。
更多精彩内容详细报道,后续将持续更新,关注【WWEC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