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创新方面,解决内卷问题,更新质量观,注重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多样化发展。民办教育需在内卷中走出新路,探索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教育数字化是新的发展赛道,民办学校需抓住数字化机遇,实现与公办学校并跑或超越。”
2024年8月20日至22日,第十届WWEC教育者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落幕。会展面积近3万平方米,6000+家教育及各类企业参与、300+位演讲嘉宾、大会总人流量超过五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超50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民办教育专委会理事长王烽先生带来了关于《教育强国建设下民办教育的政策走向及发展前景展望》的分享,他表示民办教育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并详细阐述了四个发展新常态:公益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与合规发展。
以下内容摘自王烽的演讲:
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平台上分享我对民办教育多年来的观察与思考。我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的研究员。
作为本次论坛的第一位发言人,我希望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引入一个关键概念——民办教育发展进入新常态,并探讨我们如何把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新常态”最初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经济发展概念,随后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用以描述从规模扩张向提升质量转变的状态。对于民办教育而言,“新常态”的特征尤为显著,其核心在于追求高质量发展。
一、公益发展
《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了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公益性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特别强调民办教育要坚持公益办学,这不仅是为了规范民办学校的运营模式,更是为了确保教育公平和质量。
自2017年9月1日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尤其是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学前教育规范发展的意见》后,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旨在推动民办教育回归公益轨道。这些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学前教育的普惠性要求、培训机构的非营利注册规定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规范措施等。随着政策逐渐稳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路径也日益清晰,特别是在当前人口变化对教育需求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民办教育必须更加注重公益性和社会效益。
二、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趋势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点,民办教育也不例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公办与民办教育的融合:过去,民办教育被视为公办教育的补充;现在,二者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化,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合作愈发普遍。
学校与社会的融合:现代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园内,而是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育人共同体”。例如,利用企事业单位、家长资源及研学基地等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职普融通):高中阶段教育正逐步构建综合中学、普通高中、中专/中职学院三类并行的格局,鼓励民办学校探索多样化发展模式,避免单一的竞争导向或低层次吸纳生源的传统思路。
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所有类型的学校都需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将企业引进校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
三、创新发展
创新是解决现有教育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过度竞争(即“内卷”)的问题。创新的核心在于更新观念,摒弃唯分数论的质量观,转向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兴趣特长。民办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凭借灵活的机制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在数字化、智能化教育领域,民办学校应抓住机遇,争取在新技术应用上取得突破,甚至超越公办学校。
四、合规发展
合规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底线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办学行为合规:严格遵守招生范围限制,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管理规范,杜绝变相特长招生、竞赛招生等不正当手段。
治理结构合规: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确保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有效运作,防止举办者个人或家族对企业式的原始管理模式持续存在,建立现代化的委托代理关系,保障学校的长远健康发展。
财务资产合规:明确区分举办者与学校的财务财产关系,特别是非营利性学校要确保资产独立性,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集团化办学中的每所独立法人非营利性学校也需保证财务独立,从预算编制到资金使用均做到透明公开。
党的建设合规: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确保党组织在学校决策中的领导地位。这不仅是政策要求,也是保障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民办教育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必须坚定地走在公益、融合、创新与合规发展的道路上。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民办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详细报道,后续将持续更新,关注【WWEC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