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小学的转型与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数量、质量、特质上。同时,应注重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民办教育的独特优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8月20日至22日,第十届WWEC教育者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落幕。会展面积近3万平方米,6000+家教育及各类企业参与、300+位演讲嘉宾、大会总人流量超过五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超50万。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小学初中分会理事长、湖南金海教育集团总校长、研究员王文源先生就《新形势下民办中小学校转型发展策略思考》发表演讲,围绕民办中小学的转型与发展。
以下内容摘自王文源的演讲:
一、转型与发展
1. 转型的本质
所谓转型,即意味着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体现在结构、形态、型号、运营模式或价值观上。对于民办中小学而言,我认为最核心的变化应当集中在运营模式和价值观两个方面。高书记提到当前民办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和同质化问题,这一观察非常准确。未来的发展路径,或许正是从这些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2. 发展的内涵
发展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减,更在于质量、特质和功能上的优化。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培养人的基本功能不应改变,而应在数量、质量和特质三方面寻求策略。董所建议讨论具体的策略,然而在现有环境下,许多实际操作层面的策略未必适合公开讨论。因此,我们将重点放在实践中的探索与成长上。
二、民办中小学转型的表现
1. 数量变化
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占比已降至5%,并有继续精简的趋势。与此同时,民办高中数量显著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僧多粥少的局面,许多地方的民办高中面临招生困难。未来,民办高中是否会有明确的增长趋势尚不明确,但从现实情况看,整体数量并未呈现明显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公办为主导的格局将更加稳固。
2. 质量诉求
家长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不仅体现在升学成绩上,更在于学校能否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以往,部分民办中小学通过同质化竞争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差异化成为必然选择,包括公办与民办之间的差异,以及民办学校内部的个体差异。为了吸引学生,民办学校需要同时注重升学和特色建设,确保学生不仅能升入理想的学府,还能在学校中获得独特的成长体验。
3. 运行模式变化
非营利与营利性质的转变、招生评价政策调整及财务监管加强等都是运行模式变化的重要方面。这些变化为民办中小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4. 价值观转变
自1993年算起,民办中小学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在这个过程中,公民办关系不断演变,如何认识这种变化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问题。民办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自身存在的价值,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提供多样性和个性化选择的重要性。长远来看,真正能够茁壮成长的学校将是那些具备多样化和个性化特色的机构。
三、民办中小学转型的策略
虽然没有现成的策略可供直接应用,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底线思维与长期战略
办学过程中需坚守底线,遵循规范,避免触碰红线。民办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体制性稳定性,举办者可以制定长期规划,并确保即便校长更替,既定方针也不会轻易改变。相比之下,公办学校由于人事变动频繁,往往难以保持连贯的战略执行。
2. 回归本质,抓好教学
学校的核心任务始终是教书育人,这里的“教学”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包括教什么、学什么的根本问题。解决好教与学的关系,特别是内容选择和效果评估,才能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教师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优秀的硬指标,投入更多资源在教师身上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3. 准确定位,打造特色
明确自身的定位,处理好与周边环境和社会的关系,确立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每个学校都应根据自身特点描绘出独特的画像,进而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最重要的是实干精神,无论多么美好的愿景,都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当前民办中小学的领导者们正踏踏实实地做着每一天的工作,这些努力将塑造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
最后,我想说,尽管当下民办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但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光明就在前方。
更多精彩内容详细报道,后续将持续更新,关注【WWEC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