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丨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民间文学本土概念的体系化建构”开题论证会成功举行

文摘   2024-06-20 08:02   北京  

点击上方“到民间去”可以订阅哦


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民间文学本土概念

体系化建构”开题论证会成功举行


2024年6月16日上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中国语言文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当代实践”开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办。当日下午,各重大项目分别展开了分组研讨,其中“中国民间文学本土概念的体系化建构”课题组在文学院4004会议室召开了开题论证会。



开题会由本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所长杨利慧教授主持,特别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安德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巴莫曲布嫫研究员、毛巧晖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泳超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林继富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万建中教授进行学术评议。子课题负责人北师大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康丽教授、彭牧教授、唐璐璐副教授,以及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漆凌云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祝鹏程副教授,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





杨利慧教授首先对“中国民间文学本土概念的体系化建构”课题的选题缘由、创新之处与价值、总体框架、研究方法、难点与应对方法等进行了总体汇报。杨利慧教授指出,本课题将聚焦中国民间文学学科自20世纪初叶以来迄今的百余年间从无到有、从照搬西方到更具自主性、产生出大量本土性概念的发展历程,以概念史的方法,对中国民间文学的本土性概念与理论的形成背景和过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适用的范围、产生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总结梳理;这将是中国民间文学百余年学科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对本土学术贡献进行的检视和研究,有利于增进对民间文学学科自主性知识生产道路的认识,增强学界的学术自觉和学术自信,并从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的独特视角,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积极助力国家战略。

 

康丽教授对其负责的子课题“中国特色民间文学学科体系的建构”进行了汇报。她指出,在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的百年历史中,出现了繁如星辰的本土概念,因此,术语筛检应是研究的首要步骤。子课题将对学科术语网络的发生、确认、甄别和转换做历史性检阅和讨论。此外,边界问题也是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视角。课题将在多元学科的视野内、在世界与本土之间、在过去与未来的面向中,寻找中国民间文学的定位,思考知识体系的本土立场和自主建设问题。


子课题二“文本范式下的本土民间文学理论和方法”的负责人漆凌云教授阐述了其研究设想:以中国民间文学为本位立场,在中西结合与跨学科的语境中对本土的原创概念与研究范式的生产过程和生存状况进行记录与描述。除文献研究和个案分析外,漆凌云教授重点提及了对概念提出者进行访谈,了解概念和方法背后的摸索过程,为学术史留下相关口述资料。漆凌云教授也列举了研究目前的难点,并与现场专家进行了讨论。


子课题三是由唐璐璐副教授负责的“语境范式下的本土民间文学理论和方法”,与子课题二在总课题统摄下各有侧重。唐璐璐副教授指出,语境范式的本土理论和方法也存在本土、与海外研究交融两种背景。因此,要在梳理生发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探讨语境范式、时代变迁、学科观念对中国民间文学相关本土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以及相关概念的得失等问题。该子课题将重点研究本土学术概念的原创性内涵、本土语境与概念独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土性概念转化为普遍性概念的路径与方法。


彭牧教授对子课题四“中国民间文学的本土文类观”的研究构想做了汇报。此课题的核心内容是对研究史中的本土文类进行梳理和批判,辨析普遍的分析性范畴中的文类和实践的地方文类之间的张力关系。通过个案的历史梳理,揭示本土文类实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中国民间文学实践的文类分析框架和文类体系史。


祝鹏程副教授对子课题五“中国现代民间文学事件史”的研究框架和内容进行了汇报。此课题聚焦在中国民间文学现代建设的重大事件上,以记载事件的历史文献和相关论著对事件的解读为线索,旨在勾连从晚清到当代的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同时阐述这些事件、概念对于中国本土理论建设的意义所在,直观地呈现集事件和论述为一体的编年史工具书。


课题组汇报


在听取了项目组成员的汇报之后,评议组专家们对课题的研究设想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并提出了诸多建议。林继富教授强调,如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应是课题的首要问题;需处理好民间文学与民俗学之间的交互关系,明确二者的共性和区别;中国民间文学知识体系不是一座孤岛,必须将问题放在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中来考察。陈泳超教授指出,学术史有两个层次,一是了解之同情,厘清概念、事件的来龙去脉;二是批判的继承,与前辈学者开展对话并进行批评,而后者是难点和重点所在。巴莫曲布嫫研究员建议,课题组应抓住“自主知识体系”“理论创新”与“当代实践”等关键词进行子课题的架构,并明确子课题之间的边界,框定负责人主要的研究对象和工作任务;其次,兼具向外和向内的双重视野,既注重中西对话,也要涉及学科交叉;最后,慎重选择概念、工具,并加强与前代学者间的对话交流。安德明研究员指出,该课题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学术思想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本土的学术创造,一方面是要梳理本土的传统和历史,另一方面还要坚持文明互鉴的思路,形成学术史上的对话;而在进行概念梳理时,既要看其在学科内部的影响和价值,也要看其在学科之外产生了何种影响,注重实际证据与时间跨度的考量。课题组成员、北师大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万建中教授建议,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应注重把概念还原到当时的学术语境中,并对其学术价值进行分析阐释,进一步在体系化的过程中理清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毛巧晖研究员认为,该课题的性质是概念史研究,可围绕“概念”这一核心,建立起分级化的概念体系,厘清本土概念的历史演化与外来概念的本土化。课题组成员、北师大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杜博思教授从历史学角度出发,指出各位负责人需注意学术史、学科史和概念史等不同研究领域,并明确研究的主线与脉络。


专家评议


最后,课题组对专家们的建议进行了回应。杨利慧教授对本次论证会进行了总结。她感谢各位评议专家为课题组提供了重要指导与建议,指出本课题将以民间文学为探究主体,在概念的遴选和研究过程中,既要注意辨析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也要注重批判性与对话性;在进行研究时,要把当下放入历史的脉络中,并分析概念被选择或扬弃的过程及原因。


开题论证会结束后,在场专家一起合影留念。



撰稿丨沈月 朱韵伊

摄影丨朱韵伊


到民间去


顾       问:万建中

                  杨利慧

指导老师:唐璐璐

本期编辑:林诗瑶


投稿地址:mjwxyjs@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到民间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