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丨2024年北师大文学院暑期民间文学专业实习(一)

文摘   2024-06-25 19:13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4年6月22号,晴空万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生一行28人来到太行山东麓的井陉县,开展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同学们共分为5个小组,分别在井陉县下辖的南横口村、于家村、吕家村、大梁江村、天长古镇进行调研。井陉县素有“燕晋通衢”之称,也有以井陉拉花、南张井老虎火为代表的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本次调研将集中搜集、整理相关村落的口头传统。我们将陆续呈现各小组的调研情况。




井陉·田野调查报告


天长宋古城



小组成员:沈开一、杜蒙男、苏会闲、杨洁惠子、熊文琪、刘珊珊、郭颖

6月23日

图1  参观古城

我们小组前往的地点是天长宋古城,天长宋古城位于井陉县西部晋冀交界处的天长镇,西接山西省阳泉市。漫步古城中,细看两侧林立的店铺与民居,这座古城沉淀出的质朴与悠然让人沉醉。当天晚上,我们熟悉了该村落的庙宇、广场、民居、街道等,在几位当地居民那里了解到村落平时的主要活动和作息,感受到鲜明的本地生活氛围。


6月23日上午8点,我们前往城墙与当地的蔡志义爷爷汇合,在这位熟悉文化历史的退休煤炭管理局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解天长镇的险要地理位置、军事历史、建筑沿革和文化发展。


图2 井陉窑文化博物馆展品

井陉窑文化博物馆主要展示了井陉窑陶瓷文化。井陉窑瓷器釉色温润质朴,装饰技法特色鲜明,不同时期有贴花、点彩、绘花、刻花、剔花以及其独创的截印点彩等多种装饰手法,产品美观实用。图案多为人物、奔鹿、花鸟、游鱼,饱含情绪奔放、喜庆吉祥的民间审美情趣,表现出介于磁州窑和定窑装饰风之间的一种北方民族大俗大雅的艺术格调。


图3 同学们听蔡爷爷讲王家大院的故事

王家大院是华北地区保存完好、集不同风格于一体的家族式建筑群,这里保存了明、清、民国、新中国四个时期的建筑,整个大院廊柱引绕,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壮丽。房屋纵横高低错落,八个院落既是自成一体的四合院,合而为一又浑然天成。精美的砖雕是王家大院的特色。


图4 同学们与蔡爷爷合影

蔡爷爷接下来介绍我们进入大院的北院部分,到了第二道门,首先看到的是正面墙壁上的“福、禄、寿”砖雕图案。大门为一字形砖彻门楼。经过前院,主院台阶之上的主房建筑格局整齐有序,房屋多是拱券成屋,房顶覆瓦,为典型的清未民初的建筑风格。

随后,我们了解到一系列有趣的故事。例如,解放后,当地政府对大院建筑作了改造,归属城镇人民,作公务使用。


图5 皆山书院

朱红大门的是皆山书院,书院历经二百余年,传承着井陉文脉,是保存基本完整并且仍发挥教育功能的清代大规模古建筑群。


图6 炮楼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女子学校、文庙、城隍庙、盐库、钱庄、天长戏台、许总兵府、蔡家巷一号宅院等建筑的历史沿革,也在故事中了解了叉戟、猫头等雕纹的丰富内涵和寓意。


6月24日—6月25日

接下来两天的田野生活,我们继续深入挖掘天长宋古城的传说与故事,感受古城历史魅力,陆续走访了城内村和乏驴岭村,听蔡志义爷爷和李建生叔叔为我们讲述关于雪花山和二奶奶的故事。

图7 同学们在蔡爷爷家中听故事

图8 与李建生叔叔合影

结语

未来一周,民间文学专业实习的同学将分组对井陉的口头传统进行调研,搜集、记录和整理这里的民间传说与故事,感受口头传统在当地民众生活中的魅力。



顾      问:万建中 杨利慧

指导老师:唐璐璐

撰稿:郭颖 杜蒙男

摄影:沈开一

本期编辑:杜蒙男 杨洁惠子

投稿地址:mjwxyjs@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到民间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