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N丨气候变暖的危机:室外高温与严重低钠血症密切相关

健康   2025-01-24 17:01   北京  

编者按:

低钠血症是一种常见疾病,症状不典型且病因复杂。室外温度对低钠血症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且因气候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近期,《美国肾病学会杂志》(JASN)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探讨室外温度与严重低钠血症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高温与严重低钠血症之间存在强烈关联,严重低钠血症的高发病率在老年人中最为显著。


研究摘要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基于斯德哥尔摩钠离子队列的回顾性注册队列研究,旨在探究环境温度与成人严重低钠血症(<125mmol/L)之间的相关性。严重低钠血症的发病率按每位研究参与者在相同温度下的危险人天数中严重低钠血症的天数计算得出,使用每位研究参与者居住地区的日均温度来计算暴露时间。本研究采用了一个包含人口统计学变化和气候变化因素的预测模型,以估算斯德哥尔摩至2050年的严重低钠血症负担。




研究结果


我们在21,924名成人中发现了51,143例严重低钠血症事件。观察到在温度上升至20°C之前,发病率随温度升高而近乎线性地适度增加,之后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加。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温度超过22°C时,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超过了每百万人天100天。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预计至2050年,气温每升高1°C或2°C,严重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将分别增加66%和7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是首个基于人群、详细探讨环境温度与实际血钠浓度所定义的严重低钠血症发病率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研究发现,在较高温度下,尤其是老年人群中,严重低钠血症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考虑到未来全球气温预计将上升1°C或2°C,以及到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增大,估计严重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将分别增加66%和73%。


本研究利用了影响斯德哥尔摩地区个体的逐日温度数据,获得了整个人群及各亚组中发病率估计的高分辨率结果。与65岁以下个体相比,8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严重低钠血症发病率明显更高,基线水平高出10倍。虽然最年轻组在高温下的发病率翻了一番,但老年人在热浪期间的发病率却高出近8倍。


在所有研究群体中,大约20°C存在一个阈值,超过此阈值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病率急剧上升。虽然未针对低钠血症进行研究,但全因死亡率已发现存在温度阈值。热浪期间,电解质紊乱是住院的主要原因,而低钠血症是已知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根据本研究,温度驱动的严重低钠血症仅限于炎热天气,在瑞典的阈值为15至20°C。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考虑到医疗保健系统和建筑标准等基本差异,阈值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是合理的。


研究建模预测,到2050年,温度每升高1°C或2°C,严重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将分别为每百万人天8.29例和8.64例。与当前发病率估计值每百万人天5例相比,发病率将分别增加66%和73%。根据研究期间的人口结构,温度每升高1°C或2°C,发病率将分别更温和地增加3%和6%。因此,2050年模型中严重低钠血症发病率更高的现象似乎主要是由人口结构变化驱动的。根据瑞典统计局对2050年人口年龄分布的预测分析,确实发现65岁以上人口比例预计比2018年增加73%。相反,同期年轻人群数量预计将大幅下降。这一人口结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2050年发病率更高的原因,因为老年人对高温更敏感。然而,病例数量的增加将进一步加重医疗保健的负担,尤其是在夏季。


老年人和体弱者由于患有更多共病和服用药物,更易发生低钠血症。出汗和心血管功能随年龄的变化可能是其一种发病机制。而更可能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导致的水潴留,这是低钠血症最常见的总体原因。现有数据无法对热相关低钠血症的潜在机制进行分析。当前研究结果所显示的对高温的显著易感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促使进一步开展研究,以阐明其潜在机制并探索预防热相关低钠血症的策略。从人群角度来看,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建立热浪预警系统,向公众发布警报,并提供适当的生活方式建议。如果潜在原因是水潴留,那么无条件地倡导大量饮水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高温与严重低钠血症之间存在强烈关联。高温相关的严重低钠血症发病率在老年人中最为显著。根据2050年全球变暖的预测,严重低钠血症的发病率预计将增加三分之二。因此,未来气候变暖的情景促使我们制定预防热相关严重低钠血症的策略,并优先关注老年人群。



参考文献

Issa et al. Clinical Research: Acid Base and Electrolyte Disorders The Association of Outdoor Temperature with Severe Hyponatremia A Study Based on the Stockholm Sodium Cohort.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10.1681/ASN.0000000519IF: 10.3 Q1 , October 14, 2024.


推荐阅读


揭示HBV感染与IgA肾病的关联:抗原沉积如何影响肾脏预后?
氢氯噻嗪VS氯噻酮,谁在预防肾脏结局方面更甚一筹?
汤水福教授:疑难肾脏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思路
KI:肾脏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评估

来源:《肾脏在线 Nephrology Online》


END

肾脏在线管理员
进入学术交流群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肾脏在线Nephrology Online征稿邀请



01
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
投稿方式 | 商务合作

联系人:王老师 15028711519

投稿邮箱:danfeng.wang@lbmedtec.com

肾脏在线 Nephrology Online
关注肾脏病学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会议活动、视频直播、人物报道等前沿内容,推动中国肾脏病学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