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学忠教授:“制大黄-川芎”药对肾保护机制研究

健康   2025-01-10 17:01   北京  








编者按:急性肾损伤(AKI)是住院患者中最常见且具有高死亡风险的危重症,也容易演进为慢性肾脏病(CKD)和显著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资料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30万例AKI新发病例,导致近170万人死于AKI及其并发症。我国住院患者AKI的发病率约为11.6%。AKI易感因素包括感染、肾毒性药物、血容量不足、尿路梗阻、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对病情相对较轻的AKI(1~2级),尚缺乏公认的治疗药物,因此临床需重视AKI的药物防治研究。在近期举行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委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上海市中医医院肾科龚学忠教授分享了“制大黄-川芎”药对肾保护机制研究。




“制大黄 - 川芎”药对肾保护机制研究的起源



长期以来,AKI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西医多以控制危险因素,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已发生肾功能衰竭者,则需要接受透析治疗。中医治疗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中医角度看,AKI为肾病领域代表性的危急重症,发病急、变化迅速,临床表现复杂,中医学认为多由外邪侵袭脏腑,导致肺、脾、肾之功能异常,水湿浊邪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所致。


龚学忠教授团队立足临床实践及名老中医经验,提出AKI的发生是“毒为先导、因毒致瘀、毒瘀互结”,治疗AKI应重在“解毒化瘀”。所谓毒邪,既包括六淫之毒、药毒等外毒,也包括湿毒、热毒、瘀毒等内毒。基于此理念,龚学忠教授团队采用具有解毒化瘀功效的“制大黄-川芎”药对为君药,形成了专方专药(以“川黄方”为代表的系列方剂),配合中药灌肠方(制大黄、川芎、牡蛎、六月雪等)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制大黄 - 川芎”药对肾保护机制的临床研究




近期,龚学忠教授团队完成了3项“川黄方”防治CKD基础上合并急性肾损伤(A on C)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方案的试验,结果证明,解毒化瘀法能有效保护上述患者的肾功能、减轻AKI。


“川黄方”联合谷胱甘肽(RG)治疗的临床疗效[1]研究,旨在评估“川黄方-2号”联合RG治疗CKD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A on 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脂质组学分析探索其潜在的治疗机制。


研究共纳入98例患者,并随机分配至RG组或RG+“川黄方”组。两组患者均接受RG治疗,RG+“川黄方”组在此基础上额外接受为期2周的“川黄方-2号”治疗。评估终点包括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血脂水平、尿中AKI生物标志物以及中医证候评分。收集血清样本进行脂质代谢产物分析。

图1. 受试者流程图


结果表明,RG+“川黄方”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5%,而RG组为40.8%。RG+“川黄方”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酸(UA)水平均有所下降,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有所上升(p<0.05),且RG+“川黄方”组的这些变化幅度更大。RG+“川黄方”组的尿中AKI生物标志物下降更多(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表1. 两组临床结果比较


表2. 两组有效性比较

脂质组学分析川黄方治疗机制,共鉴定出58种不同的脂质代谢产物和48种脂质生物标志物。根据KEGG数据库,涉及的可能代谢途径包括甘油三酯代谢途径和脂肪消化与吸收代谢途径。

图2. 潜在脂质生物标志物途径。(A)甘油三酯代谢途径;(B)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代谢途径。


研究表明,“川黄方-2号”有效减轻了CKD基础上的AKI患者的肾脏损伤,并改善了其中医证候评分。脂质差异代谢产物可作为CKD患者AKI的诊断指标。甘油三酯代谢途径和脂肪消化与吸收代谢途径可能涉及“川黄方-2号”在CKD基础上的AKI患者预防和治疗中的治疗作用。


经龚学忠教授团队长期临床实践及研究,川黄方被证明在治疗多种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DI-AKI)及A on C方面疗效显著。





  “制大黄 - 川芎”药对肾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制大黄-川芎”药对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调节细胞凋亡来减少造影剂引起的AKI,临床研究中,基于大黄和川芎的草药配方被证明可以影响多种肾纤维化(RF)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并改善AKI[2-3]。根据“草药-成分-靶标”网络靶点预测结果,推测“制大黄-川芎”药对可能通过调节p53和Akt等分子来降低AKI后的RF[4]。“制大黄-川芎”药对经龚学忠教授团队长期实验研究,被证明在防治DI-AKI方面效果显著。
 

图3. “制大黄-川芎”药对抑制p38MAPK / p53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造影剂对肾组织的急性损伤


川芎嗪(TMP)是川芎的活性成分之一,TMP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效。龚学忠教授团队前期研究证实TMP可通过多靶点抑制炎症、氧化应激、自噬、凋亡、线粒体分裂异常、铁死亡等信号通路的活化,减轻造影剂和三价砷诱导的肾脏损伤。
 

图4. 川芎嗪抑制造影剂诱导的自噬、凋亡、炎症和线粒体分裂异常,减轻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5]
 

图5. TMP通过抑制转铁蛋白受体和细胞内活性氧来减轻造影剂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6]

 

图6. TMP减轻砷剂肾毒性机制[7-8]



  小 结  




AKI尚缺乏公认的治疗药物。龚学忠教授团队率先提出解毒化瘀中医治法,形成了以“制大黄-川芎”药对君药的个人经验方——川黄方。“制大黄-川芎”药对的肾保护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自噬、凋亡、炎症、线粒体分裂异常等密切相关。“制大黄-川芎”药对及经验方-川黄方,经龚学忠教授团队长期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被证明在包括造影剂肾病在内的多种AKI及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合并AKI均具有较好的肾保护效应,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Chen L,Wang Q LiT,et al.Ren Fail.2024;46(1):2356021.
2. 龚学忠,邱安东,段怡汝,等.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1(06):58-61;
3. 龚学忠,王骞,符丹,等.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03):69-71.
4. LiJ,LiT,LiZ,Song Z,Gong X.Front Pharmacol.2023;14:1154743;
5. Gong X,Duan Y,Zheng J,Ye Z,Hei TK.Oxid Med Cell Longev.2019;2019:7096912.
6. Zhu Z,LiJ,Song Z,LiT,LiZ,Gong X.Clin Sci(Lond).2024;138(5):235-249.
7. Gong X,Ivanov VN,Davidson MM,et al.Arch Toxicol,2015,89(7):1057-1070.
8. Gong X,Ivanov VN,Hei TK.Arch Toxicol,2016,90(9):2187-2200.












专家简介


龚学忠 教授 


上海市中医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科主任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导、教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青年岐黄学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浦江人才”
上海市第13届“银蛇奖”提名奖获得者
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研究专委会常委兼青委会副主委
世中联肾病专委会副秘书长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委
上海市静安区肾脏内科专业组组长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常委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等多项奖励。



推荐阅读


2025年肾脏病领域学术日历来啦~
文献速递丨阳晓教授团队开发腹透患者难治性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疗效预测模型
吕晶教授:基于残肾保存的腹透处方调整
孙伟霞教授:《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

来源:《肾脏在线 Nephrology Online》


END

肾脏在线管理员
进入学术交流群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肾脏在线Nephrology Online征稿邀请



01
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
投稿方式 | 商务合作

联系人:王老师 15028711519

投稿邮箱:danfeng.wang@lbmedtec.com

肾脏在线 Nephrology Online
关注肾脏病学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会议活动、视频直播、人物报道等前沿内容,推动中国肾脏病学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