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N 2025丨腹膜透析研究进展精粹

健康   2025-02-07 17:00   黑龙江  

编者按:2025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世界肾脏病大会(WCN 2025)于印度新德里举行。本刊精选3篇腹膜透析领域研究进展摘要,以飨读者。





01
腹膜透析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肾损伤(AKI)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肾衰竭患者更频繁地被收治到重症监护室,并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在危重病患者中,腹膜透析作为一种透析方式,其效果仍然优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本文案例中,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取得了比其他透析方式更好的效果。



研究方法
研究者描述了5例在过去1年中收治于印度一家医院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入院时的参数(包括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清钠、血清钾、尿素氮、pH值、碳酸氢盐、乳酸以及生命体征等)、治疗后12小时和24小时的参数(根据治疗反应指导)、透析结果以及总体预后。



研究结果
本文讨论的5个案例强调了急性腹膜透析在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同时维持具有多种共病的危重病成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的高度有效性。这些患者因临床表现导致AKI并需要透析支持。在当今时代,尽管CRRT是ICU中AKI的首选肾脏替代治疗(RRT)方式,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脑血管意外(CVA)、慢性肝病(CLD)伴出血倾向等使用肝素/CRRT困难的情况下,急性腹膜透析在治疗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研究结论
有足够证据表明,即使在危重病ICU患者中,腹膜透析与体外治疗的结果也相当。腹膜透析具有降低出血风险、成本效益高、培训简单以及减少电力和水资源需求等优点,使其成为低资源环境下的最佳治疗方式。




02
肾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性研究




肾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MIDD)的特征在于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管基底膜上沉积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些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异常浆细胞或B细胞谱系的克隆增殖分泌。MIDD包括轻链沉积病(LCDD),沉积κ或λ轻链;重链沉积病(HCDD),沉积单一重链;以及轻重链沉积病(LHCDD),沉积单克隆轻链和重链。据报道,LHCDD在活检中可能伴有轻链管型肾病(LCCN)。本研究旨在分析单一病理中心报告的肾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的临床病理特征。



研究方法
研究者对2018年至2024年期间所有报告为肾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的原发性肾活检进行了观察性研究。免疫荧光研究小组包括IgG、IgA、IgM、C3、C1q、κ和λ轻链。所有病理切片均经过复审。根据肾小球形态以及MIDD与MIDD+LCCN组之间的差异,分析了临床病理参数。



研究结果
共复审了23,182份活检样本。确定了60例MIDD和73例MIDD+LCCN病例,活检发生率分别为0.25%和0.31%。病理谱系包括LCDD(41例)、HCDD(7例)、LHCDD(12例)、LCDD+LCCN(69例)和LHCDD+LCCN(4例)。在总共133例病例中,94例为男性。65.4%的病例出现急性肾损伤,53.3%需要血液透析。所有病例均有蛋白尿,其中45.1%达到肾病综合征范围。就诊时平均血清肌酐为5.2±3.5mg/dl。35.3%的病例在活检时已知患有多发性骨髓瘤。1例患者患有霍奇金淋巴瘤。其余病例无血液病临床怀疑。肾小球表现出三种形态:正常细胞型(54.1%)、轻度系膜基质增多(12.7%)、结节性肾小球硬化(33%)。无一例出现毛细血管内超细胞性、新月体。肾小管基底膜明显。在LCCN病例的肾小管腔内观察到PAS阴性管型,并伴有巨细胞反应。所有病例刚果红染色均呈阴性。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的患者表现出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正常细胞的病例表现为亚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且活检中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管萎缩(IFTA)<25%。MIDD+LCCN组在急性肾损伤、亚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和血清肌酐高于MIDD组方面表现显著。MIDD+LCCN组的活检主要表现为λ沉积和正常细胞型肾小球。



研究结论
肾活检结合免疫荧光结果的系统分析对于MIDD的诊断至关重要。仅35%的MIDD患者具有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或实验室特征。MIDD的肾脏组织病理病变谱系广泛。伴有轻链管型肾病的MIDD在活检中肾小球表现正常,且相较于孤立的MIDD,其急性肾损伤、血清肌酐升高和透析需求增加更为显著。




03
早期报警频率预测自动化腹膜透析技术失败




腹膜透析的首月是培训和巩固的关键时期。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期间的报警会对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干扰。了解这一时期报警频率与长期技术失败之间的关系,对于改善透析效果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将Baxter Sharesource数据库与ANZDATA注册库进行概率链接,研究了治疗报警频率与技术失败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者纳入了2019年至2023年期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始使用Baxter Homechoice Claria APD循环机进行APD并持续至少30天的所有成年患者(N=1927)。研究者计算了前30天内每次治疗平均报警次数,并将队列分为四分位数(<0.45次、0.45-1.1次、1.2-2.5次、≥2.6次/晚)。研究者建立了以下模型:总技术失败(包括死亡,但因移植而中止观察)、排除死亡的技术失败以及特定原因(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技术失败。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以及针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技术失败的竞争风险回归模型。模型以持续透析30天为条件,并调整了以下协变量: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州/地区、吸烟状况、共病和晚期转诊。



研究结果
队列中65%为男性。开始腹透时的中位年龄为58岁(四分位数间距45-68岁)。中位BMI为27.1kg/m²(四分位数间距23.7-31.1kg/m²)。47%的患者报告患有糖尿病作为共病;34%的患者患有某种形式的血管疾病。1年时的总技术存活率为78%(95%CI 76-80%),3年时为41%(38-45%)。1年时的排除死亡的技术存活率为83%(81-85%),3年时为53%(49-56%)。


报警次数与技术失败风险之间的关系随随访时间而变化。腹透开始后12个月内,技术失败率逐渐升高与平均报警次数较高相关,但12个月后报警频率与技术失败风险无相关关系。


这种关系在单变量分析中可见,并且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仍然存在。这一趋势在全因和排除死亡的技术失败中均可见,也见于非感染性和感染性技术失败的原因中(见图)。

图1. 12个月时技术失败风险



研究结论

早期报警次数可预测接受APD患者12个月内的技术失败风险,但超过12个月则无此预测作用。尽管本研究未明确这种关系的机制,但它确实支持了在治疗早期阶段针对减少报警负担进行干预。进一步的分析将探讨个别报警类型和时机与结果的关系。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Tanurekha Hazarika, Tonmoy Das, Mitul Bora. WCN25-1326 PERITONEAL DIALYSIS IN ICU PATIENTS.Kidney International Reports.Volume 10, Issue 2, Supplement, February 2025, Page S653.

2. Malathi CV, JansiPrema KS, Anila Abraham Kurien.WCN25-2553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N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RENAL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DEPOSITION DISEASE.Kidney International Reports. Volume 10, Issue 2, Supplement, February 2025, Pages S682-S683.

3. Annie Conway, Jarrad Hopkins. WCN25-4192 EARLY ALERT FREQUENCY PREDICTS TECHNIQUE FAILURE IN 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Kidney International Reports.Volume 10, Issue 2, Supplement, February 2025, Pages S674-S675.




大会精彩瞬间





推荐阅读



WCN 2025丨倒计时3天!世界肾脏病大会日程速览
AJKD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不增加肾移植患者感染风险
AJKD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钙化进展与临床事件风险的队列研究
PRECEDE-K研究终期分析结果发表:中国血液透析患者的高钾血症疾病负担和治疗模式现状报告



来源:《肾脏在线 Nephrology Online》


END

肾脏在线管理员
进入学术交流群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肾脏在线Nephrology Online征稿邀请



01
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
投稿方式 | 商务合作

联系人:王老师 15028711519

投稿邮箱:danfeng.wang@lbmedtec.com

肾脏在线 Nephrology Online
关注肾脏病学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会议活动、视频直播、人物报道等前沿内容,推动中国肾脏病学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