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缘起
家乡龙泉作为浙江省第二大毛竹产地,竹林资源丰富,被称为“中国特色竹乡”。鳞次栉比的竹制厂,散落在民间的文化产物——竹编,都是龙泉特有的代名词。
以家乡特色资源为底蕴,柳树班的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关于“竹”的兴趣点,最终孩子们对“竹编”颇有兴趣,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记忆的竹编艺术,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样的篮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竹编就是用竹子编出来的作品吗?”
“不对,竹子是硬硬的,怎么编呢?”
孩子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决心中的困惑,大家决定找一家竹编店一探究竟。
恰逢周末,家长带着小朋友们去到龙泉古街——西街、八都长安街,寻找藏匿在巷子里的老竹编店。
项目脉络
经验分析(KWW表)
项目实施脉络图
项目实施
驱动性问题:十字竹编怎么编?
探索一:拆解竹篮,发现规律
“竹篮是怎么编出来的呢?”“我们的植物角有竹篮,快拿来看看!”
在拆解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是按照一上一下的规律编织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原来这个方法叫做“十字竹编”。
“我觉得这个是用手可以掰弯的,软软的。”
“闻起来有竹子的香味,肯定和竹子有关系”。
“我去竹编店看过,是师傅用刀把竹子砍下来,经过加工,就变成竹篾了。”
探索二:第一次尝试
子驱动性问题一:忘记规律怎么办?
发现问题
“竹篾太多了,编着编着就会忘记。”
“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自己记住呢?”
“多练习几遍就好啦!”
除了运用经常练习的方法,孩子们还寻找到了其他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在竹篾上备注一上一下规律的标签
画上图纸边看边编织
和好朋友一起编,互相提醒
子驱动性问题二:竹篾容易扎手
怎么办?
竹篾的倒刺一不小心就会扎到手指,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想到的办法
在发现竹篾上有倒刺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查阅相关资料,最终提出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实践。
用磨砂纸打磨光滑
戴上手套
探索三:第二次尝试
子驱动性问题一:编的时候容易散
怎么固定?
竹编材料和编织规律的问题解决后,在进行第二次尝试时发现,原来十字竹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竹篾会随着编织的动作而变得时长时短,非常容易散,怎么办呢?
“可以用美工区的胶水固定吗?”
在美工区找到了三种辅助工具,进行了实践,寻找固定性强且方便的方法。
用胶水固定
用手固定
用夹子固定
票选出最佳方式
子驱动性问题二:十字竹编可以做出
什么作品?
所有问题解决后,孩子们开始期待自己的作品,到底做什么呢?于是他们从生活出发,画下图纸,便于后续制作。
小发夹
风铃
茶杯垫
冰箱贴
扇子
手机壳
探索四:第三次尝试
子驱动性问题一:作品可以用什么
装饰?
在美工区,我们寻找到了许多可以装饰的材料。
“我们可以用珠子、漂亮的绳子、纽扣这些材料装饰呀。”
“我觉得不会的可以请老师帮忙一起完成!”
我们的作品
在园师幼合作
在家亲子合作
子驱动性问题二:怎么分享作品呢?
竹编扇、小船、竹编冰箱贴等都已经完成啦!看到教室里的竹编作品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美,小朋友们说:“这么好看的作品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吗?”提出这个问题后,孩子们开始议论纷纷。
“我觉得可以去每个班发宣传单。”
“我们可以摆摊,和更多人分享我们的成果!”
随着孩子们的热烈讨论,最终我们以投票的方式来选择。
作品展和义卖的票数最高,以这两种形式进行宣传。
义卖的价格怎么定呢?我们一起讨论出了结果,并绘制出了价格图。
项目成果
/ 非遗竹编作品展 /
放学时在幼儿园门口展出,哥哥姐姐一起布置场地。
终于完成啦!还有许多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们在拍照打卡呢!
/ 非遗竹编作品义卖 /
孩子们精致的竹编作品吸引到了许多观众,“小小老板”也去向更多的人去推荐竹编文化。此次成果展和义卖不仅展示了非遗竹编在课程上的成果,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项目评价
/ 幼儿评价 /
从图中可以看出,幼儿通过师幼合作、家园合作、自主探索等方式,在这个项目过程中学到竹编技能和作品呈现。
对自己五颗星的评价,说明对自我有了极大的满足感,从侧面证明了“非遗竹编”带来的价值。
/ 家长评价 /
家长朋友们也都积极参与其中,十分支持本次“非遗竹编”项目活动,肯定了本次活动对于孩子们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项目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了竹编编织从材料到动手操作的准备过程,还学习到了“十字竹编”的技能技巧,在整个编织过程当中,提高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这个实践性极强的活动中,孩子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螺旋式探究性活动不断进行着,作为教师,我们以最大程度放手,最小程度介入的方式,引发幼儿深一步的探究,发现“十字竹编”的技巧与要点。
编辑丨柳树班
一审丨吴梦瑶
二审 | 胡羽薇
三审丨吴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