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糍糯叽叽
小三班 班本课程
麻糍越打越黏
生活越过越甜
寻糍之源
HELLO DECEMBER
凯凯:“娜妮,娜妮……龙泉娜妮”
冬天:“凯凯,你在说什么呀?”
凯凯:“我说龙泉话。”
老师:“娜zei,娜zei”
冬天:“老师,你在说什么呀?”
老师:“我在说庆元话”
冬天:“庆元?庆元有好吃的吗。”
老师:“庆元有美味的香菇、黄粿等美食。”
冬天:“龙泉也有香菇的,我阿婆家还有美味的粉皮和麻糍。”
贝壳:“我们龙泉粉皮很好吃。”
听到美食,孩子们都来了兴趣。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龙泉美食大调查活动。
调查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分享,孩子们对小乐多带来的调查表上的麻糍特别的感兴趣。
开心:“我外婆家也有麻糍,我外婆还会做麻糍呢”
温恒庆:“我也吃过,外面还裹着香香的芝麻粉。”
小贝壳:“麻糍是不是和汤圆一样呀?”
看到孩子们对麻糍如此感兴趣,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麻糍作为传统美食,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制作过程也涉及到多种感官体验和简单的科学知识,如糯米的特性、食材的混合与变化等,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探索需求。于是,我们决定开展 “麻糍糯叽叽” 这一班本课程。
课程目标
1.了解制作麻糍需要的材料,初步了解麻糍的制作过程,丰富生活经验。
2.具备一定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能够积极参与到调查、准备及制作麻糍的活动中。
3.在制作麻糍过程中,有自己喜欢的步骤任务,为集体制作出麻糍感到开心。初步具备珍惜食物的意识。
核心审议图
课程网络图
探糍之秘
HELLO DECEMBER
孩子们对家乡的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麻糍有着很大的好奇心,一场关于麻糍的奇思妙想正油然而生,麻糍是什么样的?做麻糍需要用什么材料?麻糍是怎么做的?麻糍和汤圆一样吗?麻糍为什么叫麻糍呢?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在“麻糍我知道”的调查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制作麻糍的材料和麻糍的多种口味等等。做麻糍需要用什么材料?麻糍是怎么做的?麻糍为什么叫麻糍呢?我们进行了一次大调查。
从回收的调查表中我们发现,家长和孩子共同梳理的有以下几点:
1. 麻糍外形特征:圆形、长方体、不规则形状。
2. 麻糍口味:红糖味、芝麻味、黄豆味、花生味、红豆味等。
3. 麻糍制作方法:是用糯米蒸熟之后敲打。
4. 制作麻糍材料:糯米、各种蘸料、糯米粉等。
5. 制作麻糍工具:石臼、木锤等。
糯米VS大米
夏艺恩:“麻糍是用糯米做的。”
稞稞:“是用我们吃的米能成麻糍吗?”
糕糕:“大米没有糯米那么黏,应该做不成麻糍吧!”
糯糯:“糯米白一点,大米淡一点。”
根据孩子们的疑问与兴趣,我们收集了大米、糯米,请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比较。通过运用观察比较实物的方式,孩子们发现了糯米和大米的区别。
通过捶打发现,糯米打出来的麻糍更加的糯叽叽,更适合做麻糍。
打的累,而且不够吃
“老师,我还没吃到麻糍”“老师,我还想品尝一口麻糍”,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觉得打麻糍实在是太累了,而且产量很少,不够吃。
回顾之前品尝麻糍时部分孩子没有吃到足够麻糍的情况,提出问题:“为什么做出来的麻糍不够我们吃呢?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 “多做一些”“找更多的人来帮忙”“用机器做” 等,教师将幼儿的想法记录在黑板上。
同时借助绘本《打糍粑的大将军》,助推幼儿和课程的发展。
工具大搜寻
在看完《打糍粑的大将军》之后,幼儿对打麻糍的工具开启了大搜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自己的发现,最后得出结论:石臼太大了搬不过来,可以用大的盆子和擀面杖来代替。
《纲要》中强调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本次幼儿对打麻糍工具的搜寻活动,正是对身边传统民俗活动相关事物的探究,符合《纲要》所倡导的培养幼儿兴趣和探究欲望的理念。
同时,《纲要》指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在活动中,幼儿自主发起对工具的搜寻,并且在遇到困难(石臼太大搬不动)时,积极尝试寻找解决办法,充分体现了对这一要求的践行。
品糍之味
HELLO DECEMBER
麻糍太黏了
努力打麻糍之后,项老师带着手套总是黏糊糊的,孩子们想要品尝都非常的困难。
诺诺:“这个麻糍太黏了,全部都黏在了盆子上、手套上。有点不方便吃啊。”
于是我们利用绘本资源、家长资源和视频资源开启了全方面的思考。孩子们总结经验后发现自己没有像视频中那样沾水,所以麻糍才会粘粘的。同时也可以用黄豆粉滚一滚,减少粘性。
幼儿再次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在打麻糍过程中按照一定比例加水,并继续用擀面杖捶打,观察麻糍黏性的变化;另一组幼儿则负责将黄豆研磨成粉,为后续处理麻糍做准备。
最终,我们得到了想要的香甜的麻糍,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品尝了起来。
享糍之乐
HELLO DECEMBER
麻糍太多怎么办?
在经历了第三次尝试后,孩子们成功解决了麻糍太黏、麻糍量太少以及麻糍打得太辛苦这三个问题。当麻糍变得又多又好时,孩子们却面临着新的挑战。麻糍太多了,吃不完怎么办呢?孩子们的小脑袋瓜转个不停,想出了许多办法。
暖暖说:“可以把麻糍分给其他班的同学,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美味。”
安愉想到:“把麻糍做成小礼物送给老师和家长。”
紧接着,呈呈说可以用麻糍来做其他好吃的。
他们讨论着,有的说可以把麻糍油炸一下,外面裹上一层糖霜,做成香甜可口的炸麻糍;还有的说可以把麻糍和豆沙混合在一起,做成麻糍豆沙包。
最后我们决定用多余麻糍制作香煎麻糍。小朋友们满心期待,来到了美食坊。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准备食材,有的负责摆椅子。老师拿出了红糖、冰糖和清水,将它们倒入锅中,开始熬制红糖糖浆。随着锅里的糖液逐渐变得浓稠,香甜的气息弥漫开来。麻糍变得金黄酥脆,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麻糍的口感软糯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分享的快乐
麻糍做好后,小朋友们决定把这份美味分享给幼儿园里其他的人。大家小心翼翼地将麻糍装在盘子里,端着盘子走出了美食坊。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将麻糍送给了老师、快递员叔叔和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们。大家一边品尝着麻糍,一边分享着喜悦。麻糍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美食的魅力,也传递了分享的快乐。 通过这次香煎麻糍的活动,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美食,还懂得了分享的意义。大家在分享中收获了快乐,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冬日集市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冬日,恰好有一个契机,一年一度的冬日集市即将开市。我们和孩子们一拍即合,决定在集市上售卖麻糍。 为了准备集市活动,孩子们热情高涨。他们先是学习吆喝技巧,一个个扯着嗓子,声音清脆又响亮,为吸引顾客做足了准备。他们用真诚的笑容和热情的态度,赢得了顾客们的喜爱。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售卖麻糍的技巧,还通过设计摊位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为集市增添了活力。
主题环境
HELLO DECEMBER
在本次班本课程中,主题环境起着关键的隐性教育作用。富有特色的主题环境,如展示麻糍制作过程、相关民俗故事的墙面布置,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幼儿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区域融合则是将课程内容多维度渗透,美工区制作麻糍手工、建构区搭建制作场景等,能让幼儿在不同区域从多个角度深入体验课程,在丰富的活动中锻炼多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二者共同助力班本课程目标的达成。
课程评价
HELLO DECEMBER
幼儿的成长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
在整个班本开展的过程中,其中许多的探究、实践活动都是伴随着孩子对麻糍探究的兴趣而不断生成的。教师遵循幼儿的兴趣,通过观察、团讨、制作、品尝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从而让孩子们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还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劳动的快乐,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
糯米飘香,麻糍香甜,通过此次课程孩子们了解到了传统手工美食麻糍的制作过程 并愿意动手操作,体验劳动的快乐。最后的冬日集市活动孩子们也通过自己劳动收获了劳动成果 体验劳动的价值。
编辑|周慧媛
初审|张雪雯
二审|曾惠杉
三审|李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