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捧素胚炉中燃,
丹青描绘前朝事。
釉色晕开时光印,
历尽沧桑却正时。
这便是青瓷的魅力。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泉青瓷,
如何在孩子心中种下萌芽的种子?
中三班与龙泉青瓷的故事由此开始……
有限的文化遗产,
却是无限的精神财富。
区域时间,恩恩和豆哥用粘土做了一个“杯子”,于是有了一段这样的对话……
我用粘土做了一个杯子,给老师喝茶用!
你这个杯子不能喝呀,会漏的!我家有真的杯子!
我家也有,我家还有绿色的!我还去博物馆看过那些绿绿的杯子。
绿色的杯子叫“青瓷杯”。
我想做个真正的青瓷杯!
驱动性问题
怎么在幼儿园开设亲青瓷成果展?
兴趣和疑问是主动学习的“推动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情况,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孩子们商定,为我们的“冬日集市”活动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青瓷作品,作为我们的成果展。于是,中三班开启了一段龙泉青瓷的探索之旅。
(1)预设项目网络图、流程图
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依据,预设幼儿可能发生的学习过程,从幼儿对青瓷的兴趣到孩子们主动了解青瓷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再到尝试动手制作青瓷,最后在“冬日集市”上,对自己制作的青瓷进行宣传、义卖,从而萌生幼儿对民族自豪感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价值判断
通过班级讨论,我们研判了本次项目活动的价值点。
遇·青瓷
子驱动性问题一:青瓷长什么样?
(1)身边的青瓷
作为龙泉人,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要用到青瓷,有的拿来喝茶、有的拿来插画、有的拿来装饰、有的拿来收藏…….小朋友们在家里找一找,都能找到哪些青瓷呢?
(2)青瓷调查表
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认识青瓷、了解青瓷,我们制作了“青瓷知多少”亲子调查表,一起梳理了一些关于青瓷的问题。
(3)寻找青瓷的足迹
通过“青瓷调查表”的小调查,孩子们对青瓷萌生了许多兴趣。周末的时候,孩子们还和爸爸妈妈在街上找到了许多青瓷,有的去青瓷博物馆,有的去了上茶街……也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青瓷的知识。
随着对青瓷的认识越来越多,孩子们意识到,原来青瓷有各种各样的样子,可以是简单的茶具,也可以是多彩的花瓶,甚至可以是形状各异的装饰品。
(教师阶段反思)
在“遇青瓷”的环节,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身边的青瓷,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调查表,孩子在寻找与分享的过程中,获得了有关青瓷的经验,从而产生探究兴趣,为后续的“探青瓷”、“制青瓷”做好前期经验的铺垫。
探·青瓷
(1)认识青瓷
通过绘本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小朋友们对青瓷的历史和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2)参观青瓷工作室
青瓷到底有哪些花纹呢?孩子们带着疑问,参观了李佳艺奶奶——青瓷大师毛丹阳的青瓷工作室。李佳艺奶奶告诉我们,每一件青瓷作品背后都藏着许多复杂的工艺,工艺越复杂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多,甚至在烧制过程中可能还会损坏,所以,每一件青瓷艺术品都是工匠人的心血与大自然的馈赠。
通过近距离观察青瓷作品,孩子们纷纷感叹:原来小小的青瓷还有“冰裂纹”、“梅花纹”、“汉龙纹”、“双蝶纹”、“牡丹凤鸟纹”、“双鱼纹”等等,这么多的花纹呀!
(3)我来设计青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也要设计与众不同的青瓷花纹!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日常生活中的鸟、鱼、彩虹、花朵在这一刻都成了孩子们的绘画素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纸上呈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随着对青瓷的认识越来越多,孩子们认识到,原来青瓷有各种各样的样子,可以是简单的茶具,也可以是多彩的花瓶,甚至可以是
(教师阶段反思)
尊重孩子的个性化表达,是激发幼儿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在“探青瓷”环节,让孩子们了解青瓷的文化、欣赏青瓷后自己设计,但理解青瓷历史文化较难,导致部分学生对青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够深入,没有前期深入的知识做铺垫,所以到设计青瓷环节时,孩子们的作品设计还需要提示与引导,对于青瓷的审美也还需要培养。
制·青瓷
子驱动性问题二: 什么土可以做青瓷?
寻找适合制作青瓷的土
通过探究活动,孩子们寻找到幼儿园里的土:种植土、沙土、水泥……然而都不适合制作青瓷。
孩子们发现适合制作青瓷的泥料有很多类型:瓷土、陶土、匣钵土等。而瓷土中的高岭土是最适合做青瓷的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孩子们了解了瓷土的特性——可塑性强、粘结性好。
(1)泥制青瓷
第一次尝试
【衍生问题1:为什么会开裂?】
是不是因为我没有把它捏平整?
我觉得是太干了,需要一点水。
孩子们从第一次尝试中找到了失败的原因: 泥土太干,做出来的瓷土很容易裂开。找到原因后,孩子们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解决办法:在制作时加水】
(教师阶段反思)
孩子们从发现问题到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并没有因为遇到困难而放弃制作青瓷,而是通过不断地尝试与改进,最终找到解决办法。
第二次尝试
【衍生问题2:该加多少水呢?】
我觉得沾一点点的话太少了,泥还是很难捏。
我觉得要多一些,不然泥土太硬了。
不能太多,不然就变成一团浆糊了!
那加多少水才好呢?
孩子们从第一次和第二次尝试中找到了失败的原因:
1.泥土太干的话做出来的瓷土很容易裂开。
2.水加太多会导致瓷土变得很稀,不好捏形状。
找到原因后,孩子们开始了再次尝试。原来要根据泥土情况多次、一点点进行加水,不能一次性加太多。
在一番捏捏揉揉后,我们的作品诞生啦!是不是很棒呀?
(教师阶段反思)
水加多了不成形且粘手,水加少了会开裂易干,孩子们需要在“多”、“少”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度,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也并没有放弃,不断调整水量,重新制作。
子驱动性问题三:怎么做出不同颜色的青瓷?
我们做的青瓷怎么和家里的不一样?
我家里的是绿色的。
要进行上釉才会有颜色哦!
拉胚完成,孩子们等自己的作品完全干透后,开始尝试上釉。
【衍生问题3:釉料怎么涂不匀?】
我怎么涂都涂不匀!
我发现把它浸到里面就匀了!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上釉方法有四种:浸、浇、喷、刷,大家一致决定用浸的方法上釉。经过耐心上釉,它们变得更好看啦!
(教师阶段反思)
孩子们主动思考,并通过集体讨论、查阅资料,探究上釉的正确方法,过程中孩子的探究欲变强了。作为教师,也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为幼儿的深入探究提供机会与材料。
(2)制作工具
李佳艺提出她的奶奶制作青瓷时,是需要用到工具的。那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
(3)走进青瓷作坊
孩子们走进尚唐青瓷工作室,在拉胚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不一样的泥塑——利用拉胚机器拉胚。瞧,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仿佛真正的“青瓷大师”!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教师阶段反思)
本次幼儿制作青瓷的活动总体来说比较成功,孩子们积极参与,并从中学习到了知识和技能。 然而,在教学方法、内容适宜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力求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和有趣,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子驱动性问题四: 办展需要做哪些准备?
(1)制作邀请函
孩子们精心设计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邀请函,希望大家都来观看我们的项目成果展。
孩子们前往其他班级,送上自制的邀请函,欢迎大家来观展,孩子们大方地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班青瓷作品展上的作品。
(2)挑选成品、布置场地
孩子们除了青瓷杯,还制作了陶瓷手串、陶瓷戒指,希望大家会喜欢我们的创意。
大家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展板布置,我们投票选出了我们的摊位名称——念瓷坊。
(3)成果展
一切准备就绪,念瓷坊大功告成啦!
教师评价
孩子们在本次项目活动中参与度高、积极性强,拉胚环节遇到了些许困难,但能够思考并解决。本次青瓷项目活动我认为是孩子了解龙泉本土文化很好的途径,期待孩子们对青瓷的再次深挖与创造!
幼儿评价
“拉胚太难啦!”
“瓷土很难成形。”
“但是我很棒,我做出来啦!”
“所有困难对我而言都可以解决!”
“我给自己打满分!”
家长评价
本次青瓷项目活动收获家长的一致好评,孩子们在项目活动中的成长大家都有目共睹!
中三班的孩子们通过观察青瓷作品,可以学习识别不同的形状、颜色和纹理,了解泥土的性质、干燥过程以及上釉的原理,增强对自然和科学的认知。
当孩子们完成自己的青瓷作品时,他们的成就感会显著增强,自信心得到提升,这种成功的体验鼓励他们在其他活动中也积极尝试。
项目活动作为一种体验式教育模式,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和专业发展的平台,相信我们在本次项目活动中都受益匪浅。
世界非遗
龙泉青瓷
编辑|施韵
初审|张雪雯
二审|曾惠杉
终审|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