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中寻趣
点卤为“腐”
龙泉市瓯江幼儿园
中一班项目活动
项目背景
一次户外自主游戏时,孩子们被瓯江集市的石磨吸引住了,开启了一场关于豆腐的讨论……
我知道这个石磨是拿来磨黄豆的。
我奶奶用它做过豆腐。
豆腐是一块块的,这个磨出来是豆浆。
豆浆会变成豆腐吗?
我们从孩子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豆腐的了解并不多。豆腐从地域性上来说,它是龙泉本地的特色美食,孩子能够看到、吃到,却没有做过豆腐,他们对豆腐的“诞生”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
项目目标
驱动性问题
如何用黄豆制作出豆腐?
项目实施预设网络图
项目导引阶段
01
做豆腐需要哪些原料和工具?
豆子怎么变成豆腐的呢?需要哪些工具呢?带着各种疑问我们和孩子一起开始了找寻工具之旅,在家长的协助调查下,孩子们了解到制作豆腐需要石磨、滤布、黄豆、卤水、锅……
02
豆腐是怎样制作而成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豆腐制作讨论会》,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针对孩子们的一系列的讨论,我们结合他们的问题,做了一面关于豆腐制作的问题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针对问题我们结合家园力量,让家长与孩子一同调查豆腐的制作过程。
我们还通过阅读绘本《豆腐店》,观看豆腐制作过程的视频,来加深对豆腐的制作过程的了解。
教师的思考
家长合力对“豆腐”进行探讨、调查,不仅能让孩子增加知识面,还能体会亲子合作的乐趣。推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在亲子调查表中提取了关键的制作方法小窍门。
前期对于“豆腐”的调查,不仅能带给孩子们极大的探究欲望,更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兴趣。
项目实施阶段
01
第一次尝试做豆腐
挑豆、洗豆、泡豆、磨豆
在第一个步骤中,孩子们遇到了一些小问题,并进行了讨论。
有的豆子为什么磨不碎?
石磨推起来有点吃力?
为什么豆子出汁不多呢?
子问题一
石磨怎么推动才更加省力呢?
尧尧:往这个方向转比较省力。
颂颂:两个人合作转得快。
孩子们共同交流讨论各自磨豆的好方法,发现逆时针转动石磨更省力。
子问题二
有的豆子为什么磨不碎?
经过孩子们的努力,一斤黄豆已经磨好了一大半,这时细心的玥玥发现磨出来的豆浆里全是细碎的黄豆。
【玥玥】
难道石磨磨不出豆浆?
【沛沛】
会不会是黄豆没泡好?
【多米】
那我们重新再泡一次。
孩子们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与思考,我们一起梳理了想法,对黄豆泡发时间、黄豆和水的配比、豆子放的多少等做了记录。
在操作与探索中,孩子们发现泡发时间长的黄豆软、易磨,磨出来的是白色豆浆,渣比较少。
过滤、煮浆、豆浆
子问题三
豆浆为什么会煮焦了?
“是不是火太大了,温度太高了,我们开低一点吧。”
“我妈妈给我煮馄饨时都是要搅拌搅拌的,妈妈说这样不会烧糊。”
解决方法
在第二次煮豆浆时,孩子们用小火煮,并尝试用搅拌的方法煮浆,及时去除表面的豆皮、泡沫等,经过再次尝试,孩子们收获了成功。
搅拌 捞沫
教师的思考
“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经验。”
孩子们并没有因为遇到困难而放弃煮豆浆,而是通过不断地尝试与改进,最终享受到美味的豆浆。
点卤变豆花
豆浆稍稍冷却一些后,一点点小心翼翼的往里面加入了盐卤水。
向左滑动查看结果
子问题四
豆浆为什么没有变成豆花?
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去采访了幼儿园豆腐经验丰富的阿姨,阿姨告诉孩子们要趁豆浆还没冷却时加入盐卤水,并且要一点点加入,于是孩子们打算再试一试。
教师的思考
点卤变豆花的过程,孩子们的心情经历由惊喜到失落的急剧变化,看来经验并不能等同于实践的成功。第一次豆花失败后,通过采访有经验的阿姨,我们知道了要趁豆浆煮开之后立即放入卤水,需一次一次放入卤水搅拌。
02
第二次尝试做豆腐
第二次制作孩子们延长了黄豆的浸泡时间,发现石磨磨出来的豆汁非常细腻。
将磨好的豆汁进行过滤。
这一次我们在煮沸豆浆之后立即加入卤水,间隔四五分钟再加卤水。这一次我们成功了吗?
失败了
子问题五
豆花为什么没有成型?
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孩子们再一次进行讨论。
交流讨论
孩子们发现这次加入盐卤水后,豆浆已经呈现出了一些小豆花,但是没有完全变成豆花,经过讨论认为是盐卤水的量加少了,于是进行了第三次制作。
教师的思考
孩子们会主动发问,并通过讨论、聚焦思维,探究卤水点花的正确方法,探究欲望变强了。同时,教师也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为幼儿的深入探究提供机会。
03
第三次尝试做豆腐
这一次我们将盐卤水一点点慢慢加入搅拌,总共加了五次,终于豆花成型了。
压豆腐
孩子们寻找压豆腐的材料,发现美食坊跟放豆腐的篮子形状相似,但重量太轻了,于是在盘子里装满了水。
历时一周多的豆腐制作,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一块豆腐,在幼儿的努力下,成为了最珍贵的美味,蕴含着孩子们的辛勤劳动和思考探索。
教师的思考
在做豆腐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想象的豆腐,原来和实际做豆腐相差甚远。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石磨磨出的豆汁很粗糙,豆浆煮焦了,什么时间应该放卤水。该放多少卤水等等。
项目展示阶段
随着项目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关于制作豆腐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既然豆腐那么美味,可以做成各种美食,于是孩子们决定在冬日集市活动中卖有关豆腐的美食,让幼儿园里的老师、小朋友们以及家长都来尝一尝美味的豆制品。
冬日集市筹备中
摊位设计
为了在冬日集市上让大家了解不同的豆腐美食,孩子们自发设计了摊位,同时也期待着冬日集市快快开张。
设计邀请函
孩子们根据冬日集市的特色设计了邀请函,并邀请园里的老师、小朋友参加。
集市任务分工
冬日集市开始之前,孩子们提前做好任务分工,选出摊主,各自提前练习吆喝口号,争取让集市热闹起来。
冬日集市开张啦
热热闹闹开张
冬日集市开张啦!“店长”“柜员”“服务员”们各司其职,有的忙着吆喝、宣传豆腐美食,有的忙着给顾客们分发食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项目评价
项目结束后,通过幼儿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反馈幼儿在本次项目活动中的收获与成长。
幼儿自评
教师评价
幼儿经过不断的尝试,最后完成豆腐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并且在有歧义时,幼儿能展开激烈的讨论,并得出一致意见,最后幼儿能在解决问题当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
通过项目式学习制作豆腐,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究了材料的各种特点,物体存在的各种状态以及压力与密度间的关系,多维度提升幼儿对各科知识领域的探究。另外豆腐成形后制作的各种形状也给幼儿留足创意空间,豆腐美食也让幼儿对烹饪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制作豆腐是一个贴近生活又有趣的项目活动,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合作,而且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动手动脑的快乐,感受自主创造的愉悦,通过活动让幼儿触摸到了生活的温度,发现了生活的趣味,这将会是孩子们一生幸福的源泉。
项目收获
1.于幼儿
幼儿通过自身提炼的驱动性问题,通过多次体验、实践、反思,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黄豆变成豆腐的深度探究,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变化的过程。
2.于教师
教师不是活动的指挥者,而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于家长
家长们在生活中也抓住了机会,跟幼儿一同参与本次项目化活动的调查和实践活动。家长的参与也使他们更加了解幼儿园的项目活动,从而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END-
编辑|兰叶蓉
一审|张雪雯
二审|曾惠杉
终审|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