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2个月前,绵绵的外公和杨杨的奶奶来助教,教我们种植,2个月过去了,萝卜籽们都长出了白白的萝卜,孩子们想把这些萝卜做成好吃的美食。
萝卜可以烧起来吃。
可以煮火锅
我吃过一种酸酸甜甜的萝卜, 它是泡在罐子里的,叫泡菜。我外婆会做,很好吃。
暑宝的话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疑问:“为什么要把萝卜泡在罐子里?”“除了萝卜还有其他什么菜可以泡呀?”“里面的水是有什么魔法可以把萝卜变成不一样的味道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对这种“酸酸甜甜的萝卜”很感兴趣。
在讨论中,驱动性问题出现了。
如何制作酸酸甜甜的泡菜
项目框架
(一)项目目标
项目是源于幼儿生活中发现的真实问题,通过学习能够引导幼儿主动关注生活,提高认知。从而培养其热爱生活、提升生活技能。项目的具体学科目标如下:
(二)项目活动可行性分析
(三)项目路径
(四)经验分析表
项目实施
子驱动性问题一:什么是泡菜?
通过KWW表,我们进行了以泡菜是什么?为主题团讨。讨论中,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各自分享自己观察、品尝到的泡菜。
为了增加孩子们对泡菜的进一步了解,集体活动时,我们一起观看了中国的泡菜文化与制作工艺,了解到泡菜发源于古老的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子驱动性问题二:制作泡菜有哪些步骤?
通过对孩子们前期经验的了解,为充分激发了孩子们想要深入探索泡菜的热情。老师针对班级幼儿提出的泡菜的疑惑制定了一张《泡菜小调查》,孩子们化身“小小调查员”进行了采访任务。第二天,小朋友们带回调查表,与同伴分享,积累经验。
WINTER
调查的过程中,孩子们还知道了原来这种“泡菜”在我们龙泉叫做“糟耶”,孩子们对这个叫法很喜欢,于是,我们就把“泡菜”叫做“糟耶”,龙泉人一般都在冬天做“糟耶”,冬天的气温最适合做“糟耶”。 根据孩子们的调查与经验,我们知道了制作泡菜的步骤有:
阶段性小结:
通过倾听了解儿童的兴趣与经验,结合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及本土文化,做泡菜成为老师活动生发的一个点,通过讨论、调查、观看视频等形式,让幼儿获得制作泡菜的初步经验,为进一步活动做铺垫。
成立“糟耶”小分队
孩子们通过前期调查与讨论,开始实践制作。因为我们的菜园子的萝卜不够,所以他们分成四个小组,讨论泡菜制作计划。每组中有的小朋友负责购买食材、有的商量每一步由哪几位小分队成员负责......
小朋友们根据前期经验,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各自绘制着“购物清单”。准备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买食材。
“糟耶”进行时
周一,孩子们带着自己准备的食材来啦,大家来到生活坊开始了准备工作,洗萝卜、刨萝卜皮,忙得不亦乐乎。
先把蔬菜洗的干干净净,准备工作就做好啦。
子驱动性问题三:怎么把萝卜切小?
洗好萝卜、刨好萝卜皮,开始切萝卜啦,一开始,孩子们把萝卜切的很大,一会儿就切好了。小年糕看见了就说:“我奶奶说,萝卜要切小一点,才更入味。”回忆之前调查的经验,大家赞同小年糕的说法,那怎么把萝卜切小呢?小朋友们进行了尝试,原来要先把大萝卜切成段,再把每段竖起来切,最后切条状后再切成小片。
要把萝卜切小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切了20多分钟,才切了一小篮子,但是大家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直到把带来的萝卜都切完了。切完萝卜后,根据前期的调查,开始制作泡菜。
遇到的问题
为什么萝卜里面放一点盐,里面会有水呢?
在把萝卜控水的时候,亨亨就问了,为什么萝卜里面放一点盐,里面会又水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大家都围了过来。“萝卜放盐后出水的主要原因是渗透作用。盐把萝卜里面的水挤压出来啦。“因为孩子们的经验有限,我就大致讲了一下原因,孩子们似懂非懂“原来是这样”。
阶段性小结:
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原则,我们支持幼儿自由自主活动。在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能够分组合作,明确分工,从洗菜切菜,自制添加,再到装罐贴上制作日期,一步一步完成了制作过程。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关于渗透的概念,由于孩子们的经验不足,老师是以直接给予的方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这一现象。
子驱动性问题四:怎么知道已经15天了?
孩子们每天来幼儿园最关心的就是罐子里的“糟耶”。
罗汐:“糟耶”什么时候才可以吃呢?
泡芙:我觉得7天
糖果:我觉得要10天。
杨杨:我奶奶说要泡15天,泡出的“糟耶”才更有味道。
老师:7天、10天、15天,到底需要多少天呢?
于是,我们就从绘本里找答案,我们一起阅读绘本《狐狸一家的中国味道》看完绘本,我们决定跟故事里的小狐狸呼呼一家一样,15天后开罐。
恩汐:15天?那我们要怎么记录时间呢?
尧尧:日历,我妈妈手机里有日历
糖宝:我们可以用画画,过一天就画一个圈,最后一数就知道啦。
团子:我们可以用数数的方法,过一天数一天,数到十五天就可以啦
在讨论结束后,孩子们开始分组进行“计数”记录表的制作。经过孩子们的创作,几种形式的“计时表”初现雏形,孩子们上台分享了小组的设计,就这样,泡菜计时表新鲜出炉啦!
安歌:我画一个太阳,就代表一天
绵绵:我划掉一个圆,就是过去一天
恩汐:我画格子,过一天就在格子里画一个泡菜罐
孩子们每天都在观察着泡菜的变化并记录着时间......
阶段性小结:
本次的活动中幼儿能够自发的迁移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尝试,例如将已有的15以内递增和递减经验运用到“计时表”的设计中,并分享给同组幼儿,初步形成了小组分工合作的模式,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自主探索、加入多种元素设计计时图纸,使设计图有了多样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并且在完成后能够勇敢的代表小组介绍设计理念。整个活动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合作能力,其主动性、自主性等学习品质也得到了良好发展。
子驱动性问题五:什么“糟耶”没有酸酸甜甜的味道?
终于到时间15天啦,孩子们打开“糟耶”罐子尝了尝,哼宝:不好吃,跟我吃过的味道不一样,没有酸酸甜甜的味道。
宸宸:没有味道,盐太少了。
暑宝:也不甜,糖也太少了。
子辰:醋也可以再放一点
宸语:盐放多少才合适?
我们进行了复盘,回忆在制作时用了多少调料,根据孩子们的回忆,当时我们就放了一勺盐,一勺糖和一点点醋。
佐佐:我们要放两勺盐才行。
佑佑:要放三勺。
老师:有的小朋友说要三勺,有的小朋友说要两勺,怎么办呢?
滚滚:两种都做一些,看看哪种好吃。
其他小朋友都赞同滚滚的意见,于是我们有开始第二次的尝试。
这一次,我们做了两罐“糟耶”。第一罐用了两勺盐,两勺糖,半瓶醋;第二罐用了三勺盐,三勺糖,一瓶醋,15天后再品尝。最后孩子们品尝后觉得两勺盐,两勺糖,半瓶醋最好吃。
阶段性小结:
孩子喜欢实验。实验是检验想法是否正确的最好想法。孩子们发现“糟耶”制作失败后,猜想一系列可能引起“糟耶”失败的原因,在发现泡菜失败到再战“糟耶”这个过程让孩子们经历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观察探究、思考猜测、试验验证、记录分享等环节,同时也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项目学习阶段性评价
在这一阶段,我们提供给孩子们阶段性评价表,让孩子们在绘图设计、语言表达、创造力表现、社会性表现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糟耶”分享
“糟耶”制作成功后,孩子们一起快乐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将自己做的“糟耶”分享给幼儿园的老师和保安叔叔,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满满的成就感。
大家都很喜欢吃我们做的“糟耶”怎么办呢?老师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孩子们商量着用画“糟耶”制作步骤的方式,并把制作图分享给大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阶段性小结:
每一次活动之后的记录,更是为孩子们提供了整理经验,回顾学习的机会,在品尝、交流泡菜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什么味道是放了什么原材料,因此,幼儿关于“做出酸酸甜甜的泡菜”的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
分享美味与制作方法,不仅让幼儿品鉴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分享的乐趣,更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所思所行受到他人的关注与重视,从而萌发出了一种成就感,正是这种成就感将继续激发幼儿的持续探究。
冬日集市开业啦
几天后正是幼儿园一年一次的冬日集市活动,小朋友们蠢蠢欲动,想把我们的“糟耶”分享给更多的人品尝。由于之前的经验,孩子们便开始忙开了......
竞选摊主
装饰摊位
冬日集市开业啦~
我们的摊位分为售卖区和制作区,制作区的小小解说员充满热情的给小朋友和大朋友们介绍“糟耶”的制作步骤。售卖区的小朋友认真描述“糟耶”的美味,分工明确,吸引来了很多的客人。
成品品尝区
制作体验区
“糟耶”制作过程分享区
项目评价与收获
幼儿自我评价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会让幼儿对自己进行阶段性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不同维度对自己能力进行评价。让每个幼儿都以绘画表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感受及项目过程中自己的表现。
家长评价
家长是本项目活动的支持者,家长的评价更是对本项目继续深入学习的助推。通过家长的评价,老师能对本项目更加精准的进行反思。
项目反思
师生访谈
在访谈中,我们能了解到孩子们通过项目化学习,在动手技能、学习品质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能与同伴充分合作沟通,自己解决问题。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共同见证了蔬菜成功变身泡菜的有趣过程,享受到劳动的快乐。
教师的话
在整个项目活动中,从什么是泡菜、制作泡菜有哪些步骤、怎么把萝卜切小、泡菜多久能吃等具体问题情境中出发,幼儿在一系列探究具体事物、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得探究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则需要扮演好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氛围,接纳和尊重幼儿的想法,聚焦幼儿的问题与任务,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为幼儿的深度探究保驾护航!
-END-
编辑 | 夏梦岚
初审 | 张雪雯
二审 | 曾惠杉
终审 | 李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