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 | 《期限》:好题材没讲出好故事

文摘   文化   2023-03-29 18:44   北京  


话剧《期限》(2023.3.24-2023.4.16)
  • 观演地点:上海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
  • 观演日期:2023.3.26 14:00
  • 主演:田水/王衡/朱杰
  • 本剧时长:105min(无中场)


观剧感受一般,主要是剧本问题。

看剧之前看了下简介,预期大概是类似于《丽南山的美人》或者《近乎正常》,看一座人心的「废墟」,看怀抱着废墟的人如何生活,痛苦如何蚕食她们的内心再腐化成毒液伤害亲近的人。

但它对母女关系的挖掘深度显然不如《丽南山》,对废墟的描摹呈现也比不上《近乎正常》。太普通了,文本没有惊喜,你预期废墟里会有砖块瓦砾,它就给你展示了砖块瓦砾,全无意料之外的触动和思考。

最后30分钟它又在讲述废墟的重建,但重建的过程更没有说服力。母女的和解非常突兀,如果Sarah是能这么容易说出对不起的人,母女关系不会走到这一步。


《期限》围绕一个破碎的家庭:儿子20年前失踪,母亲的人生仿佛在那一天被按下暂停键,她每天都化20年前的妆容,吃过期的食品,收集无用的剪报。她忽视丈夫和女儿,不关心丈夫的事业、只在乎他是不是放弃了记住儿子,甚至希望女儿能为自己重新带回一个儿子,无论是嫁人、生子还是直接变成“他”。

这个题材是非常容易共情的,“丢失”比死亡更可怕,丢了的人永远不会放下,心里永远有一座自我监禁的囚牢,不允许自己过上更好的人生。他们活在“可能”里、活在想象里,那个悬而未决的可能性甚至比现实存在的人更重要。

但剧就仅限于此,就是所有这些你看剧之前能预设到的情感。田水对Sarah的演绎是可爱的、生活化的,但没有带给我表象之下更多的内容,比起《丽南山》里那个阴鸷可憎背后深藏着恐惧的老太太,Sarah好像就是“所见即所得”。我感觉导演和演员可能都放了太多共情在Sarah身上,太想让她被理解、被爱,反而削弱了角色厚度。同时丈夫的角色中规中矩,女儿也没有多少发挥空间,舞台上缺少有张力的人物关系。

而最后的放下就比较莫名其妙了……丈夫的几段独白尤其意义不明,蛇画得不好还添了足,让本就漫长的体感更为漫长,最后看表频率达到3分钟一次(。)总之囿于这个剧本,看下来各个层面都没有惊喜,只觉得累得慌,出来看到周末安福路满世界的人更累了(。

不过这部剧在3.24-3.30期间都属于“预演期”,还有调整改动的空间。本repo仅针对笔者观演场次,不代表它的“最终形态”。

P.S. 3楼布置了“期限”主题的小展,倒还蛮可爱的,来得早可以逛逛。




一些谢幕:









Gurfa一捧水
这里有一捧水,关于戏剧、艺术、旅行和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