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去嗨皮了差点忘记更新4月观剧笔记(。)
4月吃得不算太好,话剧音乐剧都出现了今年截至目前最不喜欢的☹️。此外还有一些看了没写repo的就不放进来了,比如音乐剧《觉醒年代(2.0版)》(改动很多见仁见智);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童年情怀满分,剧温馨治愈,但观演环境很可怕);法语音乐剧《唐璜》(此刻看了两场法扎的我开始怀念它……)
※本篇提到以下戏剧: -话剧- ·《夜行者》| 北京🙂 ·《2:22》| 北京🙂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北京😐 ·《啊,如果能裸泳一次就好了》| 北京☹️ ·《悭吝人》| 北京😀 -音乐剧- ·《飞天》| 北京☹️
话剧《夜行者》(2024.4.4-2024.4.6)
观演地点:北京 · 首都剧场
观演日期:2024.4.4 19:30
主演:李乃文/唐旭/等
本剧时长:150min(无中场)
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话剧,《夜行者》应该算好过大部分同类作品吧。单作为话剧也至少在及格线以上了,没有创我。
当时买票完全是本着对赵淼的信任,事实证明值得信任。《夜行者》的剧情其实比较常规,没有什么惊喜。但胜在舞台表现力优秀,舞美能把剧的质感抬起来。环境气氛、人物心境、回忆闪回,每个片段拎出来都有细节亮点,场景衔接也多有巧思。信息能自然地“尽在不言中”,而不是所有思想情感背景都要靠台词说(这一点就能胜过很多主旋律剧)。
李乃文说台词真的太好听了,声控非常舒适。但这部剧的对白节奏有点怪,不是写实话剧的对话气口,“表演感”比较强烈。感觉要么是想突出人物的姿态,要么是突出一种舞台表现方式。结合整部剧的气质我倒是可以接受。
缺点方面感受比较明显的就是最后30min太拖了,拖到我开始尴尬。而且前面那么多好看的肢体设计,怎么到最后一战变成丑陋拖沓的肉搏,简直梦回复联4(不是)。
两个主角的人物关系性是蛮吸引人的,但年龄不如直接设计得更贴主演一点?现在两位演员在戏里都是成熟沉稳的中年状态,但剧里时不时提到他们30岁这个背景设定,真的会出戏。
另外就是感觉这个戏“感官上的爽”远远盖过了“情感的触动”。前者是由音乐、灯光、舞美、动作设计共同营造的氛围,但在这个壳之下,我希望看到演员本身带来更多拳拳到肉的情感共振。有朋友看了预演场评价“浪费李乃文演技”,我看的时候深有同感……倒不是这个角色给他空间太少,而是这个剧落到人物情感表达上太内敛,感觉需要镜头才能呈现出他的细节,放到舞台上浪费掉了。
这也导致现场观看时会沉浸在感官刺激的兴奋情绪里,回来再品却发现云消雾散后无可回味,有点可惜。
话剧《2:22》(预演场)(2024.4.9)
观演地点:北京 · 晓剧场
观演日期:2024.4.9 19:30
主演:崔恩尔/董博/马卓君/鞠帛展/等
本剧时长:140min(无中场)
观演体验很不错的悬疑剧。
故事发生的舞台是一间新房的客厅,登场人物是两对爱人:房主Sam&Jenny夫妇、和他们的朋友Lauren&Ben。“2:22”这个元素从开头就吸引了观众注意,在之后的对话中逐渐聚焦——每天凌晨2:22婴儿房内发出的怪异响动,究竟是灵异事件还是科学可以解释的现象?“死理工男”Sam和另外三位朋友形成两个不同的阵营,而真相站在哪一边?
这部剧的环境&角色设置都是我很喜欢的:真实感的空间,生活化的交流,连贯的人物。舞美一开场就很吸引我。写实的生活场景让情境成立;全玻璃的门和天窗既凸显人物性格又形成一种心理上的脆弱和不安。台上的电子时钟始终醒目地提示着时间,让每位观众也身临其境地坐进Jenny家的客厅,在真实流逝的时间中,和台上四人一起等待“2:22”的到来(而且每次时间加速时的表盘效果都不一样,这个时钟的设计真的很妙)。
开头20分钟我其实有点犯嘀咕,感觉台上四个人像活在3个世界里——恩尔的Jenny相对自然,Lauren&Ben京腔太重,Sam有点太松弛甚至口齿不清,以至于我分不清这种讨厌的感觉是角色给我的还是演员给我的😂。而且这四个人物都处在相对手忙脚乱的状态里,也出现不少(不知道是否是角色需要的)口胡。总之感觉有点散。
但后面就渐入佳境,整部剧推进过程很扎实,可以说引人入胜,角色之间对话的节奏也越来越好,观众被一直带领着,在编剧设置的情节中向更深处走。
好的悬疑一定是充分利用语言、利用情境、利用观众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这来个尖叫那来个贴脸杀。我个人很讨厌刻意的jump scare。《2:22》我的观剧体验非常良好,情绪全程沉浸在紧张的氛围里,但不会受到无意义的惊吓。
结局在“意外性”上不算惊艳,但我还挺喜欢的,会在我心里留下一些余音。第一次看恩尔演话剧,依然很喜欢她的感染力。一些伏笔回想起来也挺有意思。我会愿意带家人再去二刷一次,回来复盘、延展、讨论。
(补充:后来正式演出的时候带家属看了,但他并不喜欢哈哈哈哈。评价是:“过程感觉只是为了填充时长,没有值得回味的线索,前后缺少呼应,导致得到结果的时候没有期待的“恍然大悟”感。好的悬疑作品看完会让人得到一个‘MAP’,这个剧看完就完了”——供参考。)
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2024.4.12-2024.4.13)
观演地点:北京· 保利剧场
观演日期:2024.4.12 19:30
主演:陈明昊/刘晓晔
本剧时长:130min(无中场)
形式是先锋的,内容是荒诞的,台词是听不清的(还有忘了所以干脆不说/乱说的)。140分钟内含相声小品摇滚脱口秀肢体表演,夹杂各种现挂忘词笑场好笑的烂梗和不怎么好笑的烂梗。整个剧的框架大到感觉这个台上做什么都会赢得掌声和原谅。以及陈明昊真的好火。
不过我看孟京辉从来包容度很高,大概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孟氏受众,就是来看个热闹。心态类似于:“我去看看你们这回是怎么个精神状态,如果我感到不适,是我自己走错场子的问题。” 反正100块的热闹,还行。
话剧《啊,如果能裸泳一次就好了》(2024.4.20-2024.4.21)
观演地点:北京 · 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
观演日期:2024.4.21 14:30
主演:康雨钿/卢佳琦
本剧时长:90min(无中场)
2024年到现在最失望的话剧出现了。如果不是两位演员的可爱稍微消解了一些烦躁,这部剧大概会在我今年黑榜😓。
整部剧约90分钟,前半程是女主——便利店员小葵月经最后一天上夜班还偏偏血崩的烦恼;后半程是小葵和她的月经拟人(大姨马)在自己身体里的对话。
(btw,月经就月经,例假就例假,大姨妈就大姨妈。“大姨马”听起来就像把抑郁症叫玉玉症一样让我浑身难受。不过剧里对这一点做了解释,是女主自己起的名字,姑且可以接受——虽然她的理由是“你扎着一个马尾还背着一个小马包包”,依然莫名其妙吧😓。)
看剧之前看到“女生vs月经”这样的角色设置,挺期待它会带给我什么样的触动。但糟糕的是,无论现实层面还是感性层面,它都没有触及我希望的深度。
小葵迎来的第一位顾客是“不方便”的女性。侧漏基本是女性都曾经历过的尴尬场面,但剧情只安排了女顾客找不到洗手间最后投诉小葵,这个逻辑就让我满头问号。
第二个顾客是男性。在舞台上展现性幻想我非常欢迎,但1.性幻想不是随时随地发花痴。2.月经关联性幻想这个体验是否具有普遍性?至少我不是,我身边的女生也觉得很莫名。
至于月经给女性带来的不便,社会对月经话题的避讳排斥,职场女性缺少月经相关的福利保障……从现实角度,它没有做出任何能引起共鸣反思的探讨。
第二部分(在身体里的对话)更莫名其妙。既然把月经设计成拟人,至少要有一些与现实呼应的互动吧。但剧里只有开头的黏腻/感觉热。进入灵魂对话以后,小葵和大姨马只剩毫无意义的拌嘴,文本很冗余。
这一段的矛盾也是无风起浪。小葵不想回到便利店过重复的每一天,而大姨马鼓励她积极生活。鸡汤水词高密度输出,什么“只要努力工作,总会变好的”,什么“重要的是当可以改变的时候,要有改变的勇气”。我真的太烦听这种空洞废话了,一段崩溃大喊更是让我脚趾蜷缩。
最离谱的是大姨马说自己努力工作是为了攒钱(啊?),买房(啊??)。我:你这个月经到底在说什么啊??
一个女性和自己月经的对话,我觉得无论如何不应该(仅仅是)这样的。你为我带来哪些痛苦,你消失又如何使我不安;在我14岁、24岁、54岁的时候,我们如何相处,你于我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无论从趣味性、感性(甚至科普性),能讲的远远还有很多。
总之对于任何占了题材的共鸣“先机”,内容却无法与之匹配的剧,我只会产生比看了纯烂剧更大的失望。
唯一让我略感欣慰的,是它至少没有说出“月经不要喝冰可乐”——谢谢。作为永远把个体舒适摆在第一位的人,我支持任何人在任何喜欢的时候喝冰可乐!在月经任何一天🎉。
话剧《悭吝人》(2024.4.19-2024.5.12)
观演地点:北京 · 曹禺剧场
观演日期:2024.4.24 19:30
主演:傅迦/王佳骏/李珀/徐白晓/张鑫名/胡昕怡/杨懿/李金涛/郭为/魏嘉诚/张楚焓/等
本剧时长:180min(有中场)
音乐剧《飞天》(2024.4.25-2024.4.27)
观演地点:北京 · 保利剧院
观演日期:2024.4.25 19:30
主演:高天鹤/李泽美/甘泉/苏晔/何东俊/葛诺亚/等
本剧时长:90min(无中场)
如果作为一台音乐会,《飞天》几首大歌相当镇场,作曲有三宝的风格和质感,旋律里的浪漫悲悯依然动人,包括两位主演和配角们的演唱实力,都是很不错的。台下的掌声欢呼相当热烈。
可是一部音乐剧,只有站桩对着观众一首接一首输出大歌,是不够的。角色缺乏交流,没有人物塑造,缺少好的表现手法做载体,就硬抒情。中间加入“本生故事”让敦煌壁画在舞台上活起来,是有趣的巧思,但诠释仿佛儿童剧,观感断层。
(而且我第一次看到音乐剧里直接用文字介绍背景故事……字幕机上弹出密密麻麻一百多字的时候我都惊了。这和不会讲故事的电影靠旁白和打字偷懒有啥区别。)
舞台过于空,而且并非空净写意,就只是空。除了最后出现的宛如卧佛的那块大石(我挺喜欢),整部剧的舞美基本只有铁架子和电脑屏保一样的投影。
(对我来说)《飞天》最致命的其实是歌词。中文音乐剧的词作会极大程度上影响我的观感。而《飞天》的词其实沿袭关山一贯的风格,词藻华丽、有韵律感。这样的歌词放在音乐会里,或者在线上作为单独一首歌去反复聆听的时候,你会根据它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但全堆一起而且整个剧都没有叙事的时候,直接观感就是:不知所云。
“一刹那间拨动了整个宇宙的心弦”,整部剧的歌词基本都是类似这样的话。美吗?也许是美的。在讲啥?不知道。
(此外还有些莫名其妙强行现代的歌词就真的不必了…为什么乾达婆会唱“hold住你的小宇宙”啊…)
看《飞天》的时候我忽然想起青绿,同样讲历史讲文物,青绿让我这个不懂舞蹈的外行屡屡热泪盈眶。但《飞天》的一片深情好像都藏在主创的心里,传递不到我这里来,实在有些可惜😔。
-The end-
好长,感谢你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