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 | 《欲望号街车》:残破的人物更迷人

文摘   文化   2023-07-05 18:05   北京  

话剧《欲望号街车》(2023.6.30-2023.7.16)
  • 观演地点:上海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
  • 观演日期:2023.7.2 14:00
  • 主演:刘晓靓/贺坪/卫莱/郭林
  • 本剧时长:150min(无中场)


又看到质感特别对我胃口的话剧了🥲。

两个半小时无中场,去之前有点怕会坐牢。事实上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全程几乎没看过表,完全被剧中人抓着走到了最后。没看过瘾,又在回北京的高铁上一口气把剧本也读完了。

《欲望号街车》是一部文本充满诗意的悲剧。生活难以为继的布兰奇来到妹妹家,与妹妹妹夫挤在狭小的一居室内生活。台上呈现的是她与妹夫斯坦利间的激烈矛盾、与斯坦利朋友米奇的短暂罗曼史。但这些“正在发生”的情节并非悲剧的成因,而是悲剧的终局。


布兰奇敏感、脆弱、虚荣、矫情、神经质,她的话真假难辨,因为“我不会说真相是什么,而只是说我认为真相应该是什么”。

在这150分钟里逐步拼凑她的性格,揣测她的过去,辨别她叙述中的遮掩、矫饰、虚张声势,是我看这部剧的一大享受。或许正因如此,看完和朋友的共同感受都是:丝毫不觉得冗长难捱。

那些渐渐显露出来的过去——亲人的依次离世、爱人的当众自杀,让“死亡”成了布兰奇最恐惧又无法摆脱的梦魇。「死亡的反面是欲望」。恐惧催生出欲望,令她沉溺于幻想中的世界,在那里她年轻漂亮受欢迎,拥有体面而传统的生活方式。她越是想找一处“得以藏身的裂缝”、渴求男人的庇护,也越注定了人生悲剧的走向。

我很喜欢刘晓靓对布兰奇的塑造,也很喜欢听她的独白。透过她似乎能看到她带来的故事。台上的正在进行时,与背后引人遐想的过去时,一并被呈现在台上。她的不堪也令人无法生厌、无法苛责。

翻看场刊时,看刘晓靓提到导演对他们的要求是:捍卫自己的角色。从这层意义上,我认为四位演员都做到了。这部剧里的四个角色,都可怜、可厌,又可被理解。


妹妹斯黛拉虽然已经相对理智,但显然对暴力缺乏清醒的认识。斯坦利则是典型雄性荷尔蒙爆棚的那种男人,粗野易怒、自尊极高,热衷于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作为恐暴力行为的人后半真的会ptsd,看完对贺坪有阴影(不是)。

米奇这个角色很妙。看似温和绅士(郭林憨厚可爱的外形也颇具“欺骗性”),但当他发现他的女神不过是人尽可夫的荡妇,他便觉得自己也可以是其中一员,分手也得占点便宜再走(这段真的太典了)。
威廉斯曾写道:「我这辈子不论碰到什么人,但凡我能够完全彻底地认识他并且理解了他,我都会无一例外地爱上他,而在我的作品中我至少尽我所能地做到认识和理解。

好的戏剧应该把剧作家的这份认识和理解带给观众,而不是让观众轻易展开道德审判。看过前几轮的朋友说她看的时候台下常常发出怪笑,让她觉得这笑声在和斯坦利一起向女主施暴。那至少上话这轮的质感与观剧环境让我很舒适。

《欲望号街车》有它的时代背景和隐喻,但这场剧没有被任何先入为主的“主义”束缚,真诚表现了人的复杂,充满对人的理解,与对人的“捍卫”,反过来更会让我思考每个角色在时代地域影响下的性格成因。人物的残破之处,也正是戏剧之光会照进来的地方。

这部剧的舞美与音乐也是我特别喜欢的。淅沥的雨、满地的枯枝败叶,潮湿柔软的空间本身就滋生着欲望;纸灯罩里始终有只蛾子在扑腾,贪恋无用的光,一如女主的命运(剧本开头就提到一身白裙的布兰奇宛如一只飞蛾);桌子下有辆意味不明的童车,那是布兰奇早已死亡的“温柔、容易轻信的小姑娘”时的样子吗?

这些感官体验令这部剧带给我的“后劲”更为绵长。我2023年的剧场瞬间,一定会有那个画面:幽暗的蓝色光线,纸灯罩里无法挣脱的蛾,雨声,不安的音乐声,烟味,水雾弥漫的暧昧气味,一场悲剧正通过每一处感官侵入我的身体,那是极度迷人的戏剧快感。

----

有趣的是,我读的这版剧本最后附了一篇分析文章,称这部剧隐秘的内核是为被压迫的同性恋者发声。文章认为布兰奇的堕落始于艾伦的死亡,并把这一场悲剧归结为当时社会对同性恋的打压——布兰奇作为社会的象征逼死了艾伦(她在舞会上对艾伦的指控缘于深入骨髓的社会成见),而余生她在用自身的堕落向想象中的艾伦赎罪。

考虑到威廉斯的取向,这层解读或许是它的真相,但我不会从这个角度理解。作为女性我绝对无法把艾伦放在纯粹受害者的位置上,他不过是将时代给予他的恶加诸在布兰奇身上。而布兰奇才是这场故事中的受害者。

《欲望号街车》剧照,图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也因此,如果代入这种解读视角,我反而更喜欢上话的改编。

当布兰奇活在她编织的幻象里,没有反复出现的枪响,只有潜藏着压抑、不安与错位感的音乐始终萦绕。

当布兰奇向米奇倾诉她与那个年轻男孩的过去,剧本中穿插着的是一位老妇兜售吊丧的锡纸花,而上话版这里是妹妹抱着一束鲜花走过,把它插进马桶里。

如果说剧本里这束花是对逝者艾伦的祭奠,巧妙地增添艾伦的“存在感”与悲剧性。那插在马桶里的花,我更愿意理解为是布兰奇一腔倾慕的错付、被暴力对待的美好品性,与她灿烂人生的衰败




一些谢幕:






Gurfa一捧水
这里有一捧水,关于戏剧、艺术、旅行和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