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音乐剧 | 7月观剧短评合集

文摘   情感   2023-08-08 20:00   北京  

7月合集~ 

※本篇提到以下戏剧:

-话剧-
·《欲望号街车》| 上海☺️
·《晚安,妈妈》| 北京🙂
·《变形记》| 北京🙂
·《十二首情诗》| 北京😉
·《杏仁豆腐心》| 北京☹️

-音乐剧-
·《南墙计划》| 北京😐
·《超时空同居》| 北京😐


话剧《欲望号街车》(2023.6.30-2023.7.16)

观演地点:上海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

观演日期:2023.7.2 14:00

主演:刘晓靓/贺坪/卫莱/郭林

本剧时长:150min(无中场)


这篇写了长repo,详见:话剧 | 《欲望号街车》:残破的人物更迷人




话剧《晚安,妈妈》(2023.7.5-2023.7.17)

观演地点:北京 · 人艺小剧场

观演日期:2023.7.10 19:30

主演:张培/孙翌琳

本剧时长:100min(无中场)


很开心人艺排了这样的本子。应该是我在这间人艺小剧场看过最好的戏了。

主人公是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女儿向母亲坦陈了她即将自杀的决定,于是在人生的最后一夜,她与母亲展开了从未有过的深度对话。围绕她的癫痫、她吸毒犯罪的儿子、抛弃她的前夫、寡言的逝去的父亲。对话常常走向失控,能从中窥见她们过去的沟通模式,但每次的失控最后都会回归“挽留”——妈妈在用各种态度挽留,卑微的、强悍的、暴怒的、激将的。

而女儿始终在忙,忙着把家里的事务巨细靡遗地写在纸条上,叮嘱母亲往后的人生,从家里的零碎用品都放在哪,到在她的葬礼上母亲可以说什么话来寒暄。一个只想平静拥抱死亡的女儿,和一个试图用各种方法挽留的妈妈,中间横亘的是巨大的不理解。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灵魂却依然陌生。直到最后那句告别如约响起:晚安,妈妈。

本子我很喜欢,文本也不乏很妙的表达。例如人生与公交车的比喻,还有“要是死亡像个闹钟,你醒不过来又关不掉怎么办”。

但角色的呈现上,目前两位演员对我来说都有点“表面”,我只能从她们身上看到这一刻的时空切片,看不到背后的人生。

对比另一部母女戏《丽南山的美人》(冯宪珍/李梅版),或是今年我最爱的“吵架戏”《天窗》。我会很明显地感受到这种“人物延展性”上的差别。

母亲塞尔玛和女儿杰茜,她们的年龄、经历,她们的婚姻,她们的孤独和痛苦,我无法从演员的体态、神情、动作、语气中感受到这些信息。

女儿要好一些,虽然她的造型总让我觉得像个三十岁的清爽姑娘,但至少人物性格和状态很清晰(而且之前总看她演偏浮夸的角色,这部戏里的塑造挺让我惊喜)。而妈妈,好像只是架空地、孤立地活在这场争吵里。大部分时间在歇斯底里地大喊,加上演员的造型和台词发音,常常像一个北京家庭里的聒噪老太太,让我观感有些割裂。她传递出的角色信息,对我来说太有限、太表面了。

也许人艺是想把这两位人物抽象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某种象征?但对我来说悲剧性建立在真实的生活上,越“实”的人才越可感,才不会把一场理应触及灵魂的对话,降格在争吵本身。

这部戏舞美我很喜欢。我喜欢这种细节满满的环境,喜欢能煮热可可的锅灶和塞得满满的冰箱,我更多时候是从这些舞台细节(而非表演细节)去想象她们是如何生活。(P.S. 家庭合影里的父亲居然是濮老师哈哈哈)

总的来说本子值得一看。如果表达得更丰富一些就好了。



话剧《变形记》(2023.7.13-2023.7.16)

观演地点:北京 · 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

观演日期:2023.7.13 19:30

主演:张加怀/安颜/夏心/崔玮

本剧时长:90min(无中场)


 好“疯狂”,把荒诞拉进现实。

 《变形记》是一部关于人“异化”成甲虫的经典。李建军版的格里高尔·萨姆沙在异化前是快递小哥,是一串活在系统里的工号,系统不会识别他的心情和状态,只会派单催单和记录差评。

舞台用一种非常直观、感同身受的方式呈现着格里高尔的孤独。台上虽然有父亲母亲妹妹,但彼此之间没有对话,只有各自视角的独白,仿佛活在不同的世界。

格里高尔变形成甲虫的不堪与“肮脏”,也是非常具象的:流下棕色的丑陋汁液,啃食烂菜叶,在破旧脏衣服里蠕动,被苹果赤裸裸地攻击。

“变甲虫”这件荒诞又抽象的事,变得拳拳到肉、“触目惊心”了起来。

而最后的30分钟,则是彻底“照进现实”——不仅设置了妹妹为养家做直播博主这样的情节,甚至在舞台上开了实时某音直播(虽然碍于网速这段没能呈现得很顺畅)。热火朝天的连麦PK和蜷缩于舞台一角的格里高尔两相映照,极尽癫狂,极致荒唐。 

把“快递员”和“直播”这两个行业揉进故事挺有意思。快递员每天穿梭于钢铁丛林,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却不会被任何人记得。他们是社会机器运转不可缺少的零部件,个性则可以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抹杀。

而直播是一场虚假的真实。相貌是“虚构”的,姓名是虚拟的,爱与和谐是虚伪的。“直播”的概念在传统媒体里相对于剪辑录播,是“真实”的代名词。互联网时代的直播则是一场披着真实外衣的大型角色扮演。 

最后格里高尔在直播中找到了新生命,他的“价值”通过猎奇的流量重新得以体现,一家人对镜头说着冠冕堂皇的话。是个看似温暖实则讽刺的结尾。

观剧中对部分情节有些生理不适,但奇怪地不觉得烦躁,可能因为“这很李建军”(但换成孟大姨我就容易烦哈哈哈)。

总之这一版《变形记》对原作进行了更荒诞又更现实的解构。为这则经典小说套上了夸张外显的表达,将冰冷的寓言,写作热闹而残酷的黑色玩笑。



孟京辉戏剧《十二首情诗》(2023.7.19-2023.7.30)

观演地点:北京 · 蜂巢剧场

观演日期:2023.7.22 14:30

主演:陈育新/张弌铖/郭炳琨/杨佐夫/李智浩/张功长/吕京/刘爽/罗欢

本剧时长:100min(无中场)


哎呀又是一部喜欢的空花组戏,快乐。周六看完又加了一场。

回溯过去几部让我印象深刻的空花戏,太阳穴令我陷入stage crush心旌摇曳,无政府让我捧腹大笑恨不得从椅子上滑下去,空中花园好听上头,左轮枪花会干脆地把我抛到另一个世界。 

情诗对我来说好像没有这种突出的“单项”,但它是平衡感最好的,观剧体验非常丝滑。爆笑的玩梗、如诗的文本、忧伤的音乐交替出现,“认真”和“荒诞”也平衡得很好,我反复在发笑、沉思、心动三个世界轻跳,不会过度在哪边忘乎所以。

孟氏的剧,表现形式和主旨对我来说常常是脱节的,我只能分开领会(甚至领会不到主旨,只能放弃理解,单纯享受表面的怪诞热闹)。但情诗没有门槛,感受是统一的。浮夸的小丑妆造、绿色黑色隐身衣、一贯的荒诞解构手法,和所讲述的主题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非常顺畅。它谈爱,但不至死方休;谈喜剧,但不故作深沉。像半真半假开着玩笑的情话,落在心上不会翻搅惊天巨浪,只是泛起一片涟漪。

孟京辉戏剧里的音乐一向让我享受,情诗也不例外,老李的法语歌和长哥的《燃烧》多好听啊,佐夫和张弌铖穿着奇装异服演奏乐器的样子也依然使我心动。

虽然它的故事很浅,但无所谓啦,有很多欢笑,一点柔情,一点荷尔蒙,足够了。

我常常觉得心里有块地方,只有喜欢的戏剧会挠到它。《十二首情诗》就轻柔地挠了它一下,好舒服啊,像夏夜的阵雨和温热的晚风。



话剧《杏仁豆腐心》(2023.7.21-2023.7.23)

观演地点:北京 · 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

观演日期:2023.7.23 14:30

主演:程怡/宇文秋实

本剧时长:90min(无中场)


这篇写了长repo,详见:话剧 | 《杏仁豆腐心》:淡而无味的新版



音乐剧《南墙计划》(2023.7.5-2023.7.6)

观演地点:北京 · 保利剧院

观演日期:2023.7.5 19:30

主演:徐均朔/马良/刘浩冉/蛋蛋/孙浩程/吴锦铎/赵丹霓/等

本剧时长:165min(有中场)


先说这部剧的可爱之处:演员。

本场卡司全员在线,真诚投入,很有张力。徐均朔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塑性和可能性,气质和表现力都很突出,带来非常多惊喜。

刘浩冉太适合这种北方大妞的角色了,能量充沛,又飒又可爱感染力十足。马良唱得很好听,父亲&艺术家形象也是有说服力的。

蛋蛋这个角色承载了很多笑点,他的喜剧节奏和情感把握都特别好。赵丹霓的老师也是相当惊艳。

此外部分情节的表现方式很可爱,比如眼保健操那段老师独白、“奥数太子”和“函数公主”的解题PK、大莲slay全场的solo等等,有一些“炸场”的高光桥段。

但整个剧还是槽点爆棚,以下是吐槽:

看剧当下最影响观感的是【节奏】。热闹但“燃”不起来,同时主线推进非常缓慢,说一句正事儿唠八句贫嘴。太慢了,太贫了,太碎了,总有“一个喷嚏挠半天又没了”那种难受劲儿。

如果说上半场这些薄弱之处尚能被碎梗段子的热闹掩盖,下半场就是剧本短板暴露无遗。所有的怀旧、青春、迷茫、热血,都“呼”地散了。

情节令人迷惑。一个以孩子搞乐队为主线的剧,一秒钟乐队戏都没有。最后大莲她们就这么莫名其妙地退场了。老张自己唱戏都没人看了,还不让孩子高考,让孩子回来继承自己衣钵,哪来的底气?(中国竟然会有一个剧是孩子想高考他爸不让……也很离奇)。为了制造矛盾忽视逻辑的剧本只会让人越看越疲软。至于各种细节设定bug就更懒得提了,谁高三了还玩水浒卡……而且叶惠美那会儿水浒卡早不流行了,80后别骗80后()

《南墙》还有个典型剧本问题就是“人物扔出来就忘”。花费了笔墨的老师不过是个毫无弧光的功能人;肖傻子想学曲儿没有任何call back;甚至连那些来父亲家喝茶、帮着发传单的老年人,最后也消失了,封箱演出都不来捧场吗?

男主六子这个角色毫无魅力可言(他身上的可爱全是演员自带的),没有实力没有努力没有担当,除了口嗨什么都没有,还不如肖傻子有人格魅力。

还有一些国产作品常见病比如一抒情就呐喊,喊得我脚趾蜷缩。最后的结局也是非常中国式的、想当然的,和稀泥结局。笔力不够煽情来凑,试图用旋律和回忆杀抹平情节的悬浮空洞,在不知所以的深情中画下句号。剧本经不起细想,生拔的情感散了之后是一地的莫名其妙。

这部剧的音乐有很多曲艺、民谣的成分,两三首这样很新鲜,整部剧都这样就悠闲有余力量不足,没有高潮没有抓耳的旋律没有直击人心的表达。看完脑子里一首歌没留下,绕梁三日的全是探清水河(。)

全剧唯一给我的情感触动,就是马良和小马田两位真父子贴贴。小马田举手投足的可爱,还有马良看着他的眼神,一下子让我心很软。

总之这个剧,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毕竟演员确实很可爱,题材风格也有新鲜之处。但看完一觉睡醒脑子里只剩下:我看了个什么玩意儿啊= =。




音乐剧《超时空同居》(2023.7.28-2023.7.30)

观演地点:北京 · 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

观演日期:2023.7.28 19:30

主演:傅祥安/郭耀嵘/桑可舟/王妙歌/等

本剧时长:135min(无中场)


…小甜剧给我看累了。

整个剧观感很散装,就是每个部分都努力了但又差口气,组合在一起就emmm。

没看过电影,不过能猜到大概情节,所以剧情俗套什么的都在预期内。对我来说问题最大的是歌曲。

这个剧情放在当下已经很没意思了,何况大部分剧场观众都是女性,我觉得没几个女生会共情为了买房随便找人结婚、和闺蜜互相炫富攀比这种情节,或者沉迷于吃馒头夹咖啡粉的廉价感动。

故事没有惊喜,那至少把感染力做出来吧。比如马蹄2,剧情乏善可陈,但歌曲带给我的情绪能量很大,恋爱症候群浓度💯的甜蜜,醉舞的纵情欢乐,让我走出剧场像喝了两杯小甜酒一样飘飘然,很愿意再次复刷体验那份怦然心动。音乐剧的无可替代性对我而言不是讲故事,而是把各种“情绪体验”浓缩并最大化。

可是《超时空同居》也缺乏打动人、有感染力的音乐,不抓耳,没有记忆点。歌词也是特别空洞的水词,一点触动都没有。观剧全程没有嗨点但有雷点——《奥利给》(是的有首歌叫奥利给…)真的超出我承受极限,雷得我眼神涣散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创作能不能不要带流行热词啊啊啊过时的流行词尴尬得令人难以忍受🤯。

男女主的相处,没有扎实的细节作铺垫,一味情绪渲染,找不到情感根基。再加上偏长的演出时长(135分钟无中场),最后30分钟真的有点乏味难耐。我觉得音乐剧把博士这条线砍掉,多点笔墨写两个人的相处、错位的日常,可能都会丰富有趣一些。

郭郭还是很灵,很可爱,反正我对美女有滤镜,至少看着她心情就很好。傅祥安演陆鸣有笑点,但陆石屹就有点撑不起来,而且后面明显唱不动了创得花样百出。桑老师很好玩但他的角色并不能给这个剧加分🙁。

客观地讲,超时空同居并不是同类中文原创里吊车尾的,舞美有用心,表演有诚意,故事也尽量讲得清晰完整。但一部小甜剧,没有心动没有甜蜜,没有给我任何情绪价值,看你干嘛😔

-The end-

好长,感谢你看到这里|˛˙꒳˙)♡


相关阅读:话剧&音乐剧 | 6月观剧短评合集

Gurfa一捧水
这里有一捧水,关于戏剧、艺术、旅行和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