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 | 《泰坦尼克号》:戏剧性的省略号

文摘   文化   2023-11-07 17:55   北京  


音乐剧《泰坦尼克号》(2023.11.2-11.6)
  • 观演地点:北京 · 世纪剧院
  • 观演日期:2023.11.3 19:30
  • 本剧时长:165min(有中场)

原本是打算看完末场拍点大末谢幕再发,没想到6晚的末场因为设备问题只演了半场就取消了……舞台上乘务长劝大家穿救生衣,剧场里传来英文广播通知,别样的沉浸式体验

那就借着这个“未完成”的末场,补一补迟到的repo。

2019年错过大船,一等等了四年,也听大家念叨了四年。或许是因为听了太多推荐,无形中提高了预期,看完其实觉得有点普通。当然饭还是好饭,演员唱得好听剧也有质感,但我大概不会把它排进国外引进剧的第一梯队。

150分钟看下来,能唤起我情绪的其实是灾难本身,是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一些人存在过,并带着他们的梦想葬身海底。而音乐剧的处理没有给我太多惊喜。这种占尽先机的命题,我还是期待它有更好的解法。

首先是人物设置和塑造。除去应当为灾难负责的那一组人(船长/设计师/伊斯梅),无辜人群中,整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司炉、电报员,以及(颜值夺目的)头等舱乘务长。剩下的主要人物都存在在一段关系里,且全是爱情关系。这一方面不够鲜明,我需要更长时间建立人物印象;一方面这种向内指向又缺少深度挖掘的人物关系,我的观感会比较疏离,不太能和他们产生感情,也就无法被唤起牵挂和悲伤。
整个上半场,能真正在我心里铺垫得住的,就两段:电报小哥的“一千种声音”,还有三等舱的美国梦。
其次是故事有些失衡。上半场铺垫太长又不鲜明,下半场的收尾过于潦草。体现了那么多三个舱位的阶级鸿沟,却缺少呼应。只表现“灾难面前人人平等”不够啊,灾难故事里我们要看的是人性的阴暗与光辉,是强权者的软弱,小人物的闪光。大船有一点点(比如司炉让乘客先逃生),但太少了。
下半场我比较喜欢两段戏,一段是船长设计师伊斯梅三个人相互指责,还有设计师最后时刻徒劳地在图纸上画“如果这样的话船就不会沉”,这两段的鲜活和意外性很棒,但我希望看到更多。最后落点在“我失去了我的丈夫”“还有我的”“还有我的”实在缺少力量,这个故事又不是叫“四个妻子的泰坦尼克”。

我之前期待大船,很大一部分是看到评价说,它不像电影聚焦在Jack和Rose的爱情,而是讲了群像的故事。结果看完我发现它确实没有聚焦一段爱情,它讲了四五段爱情😂。而群像,甚至不如电影里那些乐手的短暂镜头令我印象深刻。

此外大船的音乐也有些缺乏记忆点。上半场若干人物曲我唯一喜欢的就是司炉和电报小哥那首,歌词很美。当然大船整体上是好听的,就是搭配这个主题,欠缺烘托情绪的效果。

虽然一直在说缺点,但大船本质还是一部诚挚的音乐剧,有点老派怀旧感,气质我挺喜欢。重大事件里的小人物的故事,也让人愿意反复聆听。

大末的演出技术故障,令故事停止在大家到甲板上集合的时刻。换一个角度想,船上的角色们也逃过了沉没的命运。船不过是蹭掉了油漆,一切都在船长的掌控之内。戏剧性地,大船的中国之旅就这么从句号变成了省略号。

这个平行宇宙里的大船啊,继续平安地航行下去吧,前方无风无月,无浪无潮。




一些谢幕:












Gurfa一捧水
这里有一捧水,关于戏剧、艺术、旅行和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