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地”:湖州市打通“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的重要路径|城市眼

学术   2024-10-25 17:01   广东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但乡村产业配套建设用地落地难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浙江省湖州市首创农业“标准地”改革,有效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用地难题,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湖州样本。本文通过梳理分析湖州市的农业“标准地”模式经验,期待助力广州市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百千万工程”),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01

湖州市农业“标准地”概况


浙江省湖州市针对乡村产业配套建设用地“供地难、用地贵、拿地慢”等问题,于2019年在全国首创农业“标准地”改革。

农业“标准地”是指满足相关控制性指标要求,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的休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加工营销服务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的建设用地,土地用途可以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等,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别墅、高档酒店、公寓等房地产开发。农业主体成为“标准地”使用方后,可因地制宜开展工程建设,从而促进产业融合、产村融合

2020年,湖州市完成了首宗地出让、首本证颁发、首笔贷发放,有效提振了农业主体的投资信心。由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会审、分批认定农业“标准地”项目,累计已认定七批共152个项目(613亩),已供地91个(379亩)、投产20多个;近三年,带动新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466个;农业“标准地”土地出让金返还村集体超5000万元;已建成项目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累计吸纳劳动力就业1200人次。

湖州市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创意农业、数字农业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崛起,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既有“高颜值”又有“高收入”,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湖州市安吉县盈元农场——全国首宗"农业标准地”

图源:安吉盈元家庭农场



02

农业“标准地”主要经验做法


(1)紧盯用地三大“堵点”,突破用地制约关键点

一是破解“供地难”

统筹布局,最大限度满足农业“标准地”用地指标需求。

明确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乡村产业发展。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调配新增指标用好“增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存量”,每年落实200亩左右用地指标用于农业“标准地”,单个项目总体不超过5亩。


湖州市南浔区华睿休闲农业“标准地”项目

图源:湖州农业农村


二是破解“用地贵”

突出农业“标准地”政策姓农、惠农、助农的服务宗旨,统筹平衡短期与长期收益,充分考虑各地区土地出让价格差异,减轻农业主体资金压力。

如安吉盈元家庭农场的农业“标准地”为商业用地,同区域同类地价为90万元/亩左右,参照优惠政策仅为32.3万元/亩。


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盈元农场

图源:安吉盈元家庭农场


三是破解“拿地慢”

农业项目供地手续相较一般建设用地项目复杂,审批手续繁琐、周期长、供地慢,通过优化流程,将建设用地批准和规划许可手续合并办理,放宽建筑密度、停车位配建、建筑退让等规范要求,参照农民建房审批“一件事”标准审批,为农业主体节省三分之一办理时间。


湖州市南浔区华睿休闲农业“标准地”项目

图源:湖州农业农村


(2)构筑四大“体系”,提供全流程制度保障

一是制定政策体系,形成改革矩阵

2019年,湖州市级层面出台《关于保障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建设“标准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首次推出农业“标准地”改革。2021年,继续出台《关于规范农业“标准地”管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迭代升级农业“标准地”改革,区县层面出台具体实施方案,以“1+N”政策体系规范化推动改革形成完整闭环。2021年,自然资源部等三部委下发《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吸收了农业“标准地”改革相关做法。


二是明确操作体系,规范审批流程

优化供地“路线图”,形成覆盖“立项、供地、签约、用地”的操作体系,助力基层落实有据可依。

严把项目“准入关”,明确农业“标准地”指标要求:项目亩均投资150万元以上、产值100万元以上,亩均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15人以上、带动周边农户10户以上。用地额度实行用地比例和面积双控,一般不高于项目土地流转总面积的2%,单个项目总体不超过5亩。


湖州安吉县宋茗茶博园农业“标准地”项目

图源:湖州农业农村


三是建立监管体系,严格用途管制

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农业“标准地”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进行动态监管,所有农业“标准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允许分割转让转租。实行乡镇属地管理,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在建设前、中、后期定期组织项目规范化管理检查,严肃查处私自转卖等违法违规行为。


湖州市德清县农业“标准地”项目——布布熊综合服务中心及农旅配套设施

图源:德清发布


四是构建保障体系,集成要素供给

强化金融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标准地”使用权和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投资主体可利用农业“标准地”使用权、在建工程、建筑物等分批次开展抵押贷款业务,已争取农业银行、湖州银行等银行为农业“标准地”授信,其中,安吉农商银行为安吉县全体农业“标准地”项目的投资主体给予整体授信5亿元。


湖州完成全国首笔农业“标准地”抵押综合授信

图源:湖州农业农村


农业“标准地”使用权和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流程

图源:湖州市农业农村局



03

对广州的启示建议


为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广州市安排建设用地规模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每年安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振兴,如何优化土地供应方式,湖州市经验可给广州带来四点启示:


(1)优先在北部山区开展农业“标准地”试点

开展农业“标准地”试点探索,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支持北部山区发展。

总结试点经验全市推广,建立农业“标准地”组织管理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多部门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联动工作模式,对农业“标准地”的流转、建设、使用以及相关农业生产行为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保障农业“标准地”制度可操作性、可执行性。


(2)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吸引多元主体参与

设置“产业方向、土地用途、空间布局、建设规模、带动效益、限制条件”等农业“标准地”控制性指标,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定制化乡村产业用地供给,引入有实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落地现代农业产业项目。


(3)结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共同富裕

明确及严格执行农业“标准地”亩均带动农户、亩均吸纳劳动力准入标准,结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标准地”带产业,以产业带就业,把壮大农业经济根基、深化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广州乡村经济社会转型。


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是我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培育搭建的科技创新平台。中心依托规划设计二所在乡村规划与建设领域的长期积累,形成了从规划到管理再到落地实施的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团队,致力于打造以乡村规划、乡村建设管理、“百千万工程”为核心,聚焦乡村空间资源优化配置、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乡村风貌品质提升、乡村发展政策制度完善等乡村发展关键问题的研究咨询机构,为广州市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供稿|规划设计二所 · 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城市眼|制度创新视角下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实践与启示


城市眼|国内城市产业园区的发展经验与启示:做好特色化、集约化、品质化发展文章


城市眼|浙江“反向飞地”的实践探索: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广州市规划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3年,具备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景观、岩土工程、工程咨询与管理6大专业,拥有34项甲级资质,兼具规划、国土、测绘三大甲级,是产学研一体的规划设计咨询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