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为贯彻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广州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紧紧围绕“产业第一、制造立市”战略导向,聚焦发力产业与空间高质量发展领域,支撑全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落地实施。
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指导下,我院长期跟踪服务广州市产业空间发展保障,形成“五个一”产业领域工作支撑体系,持续助力广州产业发展战略落地。
“一条线”保底线
解决“工业用地保多少”问题
为守住工业用地“基本盘”,引导用地集聚布局,2019年起,我院支撑广州市及各区启动工业产业区块划定工作,这是广州首次大规模划定工业产业用地保护“红线”。
2020年2月,工业产业划定结果公布,总规模约621平方公里,聚集了80%以上规划工业用地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保证至少34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目前,全市工业产业区块总规模已由2020年划定时的621平方公里增加至626平方公里,正推进工业产业区块内工业用地占比“达标”工作,实现单个区块内的工业用地面积不少于该区块总面积的55%。据统计,近年来除个别在环境保护、城市安全方面有特殊要求需单独选址的项目外,广州95%以上的新增工业用地均位于工业产业区块内。
“一张图”落空间
解决“新增产业空间在哪里”问题
2020年,我院支撑编制广州市产业地图,系统梳理近5年全市90平方公里可供开发产业用地,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和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行业精准落地产业需求,推动产业空间差异化布局。
在此基础上,产业地图进一步明确各区主要产业地块相关信息,支持产业招商挂图作战、按图索骥,促进产业招商与项目落地高效结合。
广州市产业地图
图源:广州市人民政府
“一群链”促发展
解决“产业空间适合发展什么”问题
2021年以来,广州全面实施“链长制”。
作为广州市“链长制”技术咨询机构,我院基于多元时空大数据的“老鹰”视角、深度田野调查的“蚂蚁”视角,通过链接产业、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数据源,深入开展多主体调研,全方位感知广州重点产业链现状特征;
梳理全市重点产业链图谱,串联上下游环节,剖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特征,精准识别供应链“卡脖子”环节、创新链新热点、价值链新风口;
从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制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战略,识别关键环节及用地用房需求,推动产业空间载体匹配产业发展需求,指导面向中长期的关键产业布局,支撑政府决策。
广州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示意
图源:自绘
“一个空间”管落实
解决“产业空间落地抓手”问题
产业园区是我市产业发展能级提升、产业空间转型的主阵地。我院以产业园区为重点研究对象,构建“开发区-产业园区-村镇工业集聚区”产业空间规划及研究体系。
广州市产业园区体系示意
图源:自绘
开发区规划
系统梳理规划全市经批复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及市域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新设立开发区,编制《广州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作为指导广州市开发区产业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行动纲领。
产业园区规划
聚焦边界清晰、基础好或潜力大的实体经济高产、高速成长的产业平台,梳理重点园区(平台),主导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装备制造、新材料与精细化工、都市时尚等。
2024年,我院配合制定《广州市支持特色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引导全市优质资源要素向特色产业平台倾斜。
村镇工业集聚区规划
推动以村镇工业集聚区为代表的低效产业空间转型升级,完善公共配套。
配合制定《广州市支持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的土地规划管理若干措施(试行)》,协助开展2022-2024三年三批共28个、800公顷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实施,助力打造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的广州样本,建成后预计可提供近20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载体。
“一套政策”保实施
解决“产业空间如何管理”问题
经统计,全市共完成超2900宗规划工业仓储用地提高容积率,涉及工业仓储用地面积约119平方公里。若全部按照提容后容积率上限值建设,可新增建筑面积近2亿平方米。
当前,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重要性正被进一步强调,我院将以更大力度,助力广州奋力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供稿|区域规划设计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广州北部增长极:打造“离世界最近”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