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赛事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北京、伦敦和里约奥运会的启示|体育强市

学术   2024-11-11 18:20   广东  

奥运会作为典型的大型赛事,由城市政府举办,有着具备国际级影响力、吸引大量游客、投入高额资金和资源、对建筑环境和人口产生重大影响的特点。奥运会的举办往往会带来资金、技术和资源的汇集办城市通常期望通过奥运会加速城市更新,推动城市空间重构。奥运会推动的设施建设及奥运遗产运营一方面被用作加速实现城市更新目标的催化剂,以此推动解决城市问题的进程,促进城市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更新目标;另一方面,也往往被视作是加重城市经济负担、造成弱势群体被迫搬迁和士绅化的主要原因。

2024年11月9日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广州作为这场盛会开幕式承办地、举办地之一,已陆续开展新场馆建设、旧场馆改造、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准备工作。

本文通过回顾北京、伦敦以及里约奥运会的案例,分析赛前及赛中带动的设施建设、赛后长期的场馆遗产运营和由此获得的社会效益以及在以上过程中造成的被迫搬迁和士绅化问题,探讨大型赛事在城市更新中对主办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带来的持续性变化,为广州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提供经验与启示。



01

奥运设施建设促进的

空间活化与升级




(1)北京:路网翻新,完善交通设施与新旧空间联系


北京2001年获得2008奥运会举办权后,在“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承办理念下开展了场馆建设运营。用于举办赛事的场馆共37个,总体呈“一个主中心加三个区域”的分布格局,以奥林匹克公园为主中心,其中共包含13个场馆,部分场馆被继续沿用于2022年的冬奥会比赛项目。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设计构思

图源:Sasaki官网[1]


优化现有路网,打造奥运交通体系。为满足奥运期间的交通需求和远期的城市交通规划,北京投入超2000亿资金改善市内、国内和国际交通。奥运支线在原有地铁8号线的基础上延伸入中心城区并串联奥林匹克中心区;新修建的地铁10号线与现有的所有线路均有换乘站,并提升了换乘设施和站点指引,保证80%的奥运场馆在新路网的直接覆盖范围内的同时,提高通往奥林匹克中心区的交通路网的客流量承载能力和乘客搭乘体验。

提升路网密度,连通新旧城区。修建城市轻轨路网、新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延长现有地铁长度一倍至201公里、新增12条路线、增加了三倍运量;修建与翻新包括奥运场馆内部及周边的23条道路、2条新环城公路在内的318公里的城市街道[2]。截至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北京公路总里程比2001年增加了6449公里、新建了54公里城市快速路、改造了81公里快速路,将老城区路网加密了96公里,客运能力达到10万至15万人次。


2008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图源:改编自参考文献[3]


(2)伦敦:棕地治理,改善交通枢纽,再开发被遗忘的城市土地


赛事主要举办场地为奥林匹克公园,其位于伦敦东部,主要覆盖了斯特拉福特区。公园以利亚河为中心,两侧分布的河道和道路、铁路网络一起串联起公园内的公共绿地、商业中心、居民楼等配套设施。赛事结束后,公园拆除8个场馆,扩大公园绿地范围,保留了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篮球馆、水上运动中心等六个主要场馆,并于2014年重新向公众开放。

改善棕地自然环境,实现被污染土地的再利用。场馆所在的斯特拉福德地区饱受的废弃物、土壤污染、河道污染问题、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为维护城市面貌,英国政府将75%的投资用于棕地治理。治理方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设立土壤医院通过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清洗了约150万平方米、200万吨的被污染土壤,实现了土地再利用。二是综合提升生态环境功能,首先清理了超过8km的河道、拆除了50座遗留的地上电缆塔,然后通过生态廊道构建、植物多样性营造、景观水环境改善等手段,提升场地的生物多样性、雨水再生循环能力、节能减排等生态环境功能。改造后的公园园内有6200棵乔木,9500棵灌木,6300株球根植物,250000株湿地植物,766000棵草本和蕨类植物,以及650个鸟类和蝙蝠巢穴,创造了480000平方米的新栖息地[4]


公园绿化设计效果图

图源:ArchDaily官网[5]


增加交通类型,活化公共交通枢纽。为满足奥运时期的交通运输量以及场地的可达性,伦敦政府整修了斯特拉特福德国际站及地区站,其中,地区站作为奥运时期最大的站点,汇集了伦敦所有的公共交通服务种类:包括新增的Central line和Jubliee line两条地铁线、国家地铁、地上铁、轻轨和城轨,每年可运输超过3000万名乘客;国际站连通伦敦中心地区及伦敦城市国际机场和斯坦斯特德国际机场,方便外国旅客直达奥运场地及伦敦市中心。同时,地区周边配备24个公交巴士站点和绿色自行车道,满足当地居民日常出行的需求。


斯特拉特福德地区站路网

图源:自绘


(3)里约:翻新片区基础建设,打造城市新路网


里约奥运会以马拉卡纳集群为主,和巴拉、德奥多罗和科帕卡巴拉三个集群内的37个场馆共同完成各项赛事的举办。马拉卡纳集群承担了举办开幕式与闭幕式的角色,其中马拉卡纳场馆还举行了马拉松、水球和射箭等五项比赛。巴拉集群位于里约南部,靠近海滩,承办包括举重、乒乓球、篮球、花样游泳等18个比赛项目。德奥多罗集群和科帕卡巴拉集群负责马拉松游泳、铁人三项、射击等其余比赛项目。


里约奥运会总体设计

图源:Gensler官网[6]


提升奥运集群所在片区的基础设施。以德奥多罗集群为例,该区域过去含有大量的贫民窟和闲置空间。赛前筹备期间对当地社区进行了统一的城市基础设施升级以改善社区居住环境,例如围绕场馆和周围区域进行了人行道铺装、现代化信息设置、无障碍坡道设置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卫生、天然气和电力设施)的落实;升级了服务于片区的火车站的售票方式和站台设施,改善片区可达性;同时围绕场馆建设了供青少年进行体育训练和日常体育活动的场地。

改善场馆间连通性,升级城市内部路网。为保证赛事期间不同场馆间的连通性,里约政府升级了道路系统和交通枢纽以连接四个奥运集群。集群之间通过四条新的快速公交路线、6个交通枢纽、城市走廊和奥林匹克大道,与彼此连接,从而使各种交通方式与当地居民实现了更大程度的融合。除此之外,政府同步整合了里约的各种城市交通方式,例如,对5个主要铁路车站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投入运营130列新列车方便居民生活、搭建20个新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以及一条新的地铁线路,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市民的通勤时间,使得公共交通的每日出行次数增加了一倍以上。


里约奥运集群及交通路网

图源:Journals官网[7]



02

赛事遗产运营,

促进长期空间利用与转型




奥运遗产被定义为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的总和。相较于无形遗产,有形遗产一般涉及切实的空间变化,例如新的场馆、交通设施、房地产开发、对城市环境的提升等等,因此更被主办城市用于城市建设和实现更新目标。


(1)北京:活化场馆赛后利用,转变空间功能


北京政府运营奥运遗产主要从两个方面落实:一是采取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激发多元化的场馆长期运营路径,基于政府支持和监管,明确各单体场馆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赋予企业场馆运营权,企业自行对场馆资源更新并进行长期运营,例如,北京水立方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水立方的运营,将其转变为运动培训、文体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场[8],并进行改造用于2022年冬奥会的冰壶比赛场地。二是通过场馆扩散效应增强对其他产业的渗透,通过建设奥林匹克公园,联合中关村科技园区、CBD商务中心区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带动园区及周围地区房地产业、旅游业、娱乐业等产业的发展,例如将可容纳16,000名运动员的15栋奥运村建筑改造为高品质住宅楼,继续为北京社区服务;将首钢钢铁厂改造为集公共绿地、商业休闲和办公空间为一体的低碳绿色空间。

北京政府通过运营有形遗产所带来的成效可包括为:

① 经济发展:通过奥运赛事直接带动体育产业及其他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吸引投资资金流入,增加财政收入,提升城市建设。

② 基础设施:优化立体交通路网以打通市民到访奥运场馆和日常出行的便捷路径,提升整体交通容量。

③ 环境整治:促进国家能源结构多样化和发展绿色能源部门,探索工业旧址改造为绿色空间的路径。


北京首钢公园现状

图源:知乎[9]


(2)伦敦:丰富空间功能,优化产业发展


伦敦政府运营奥运遗产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给予第三方租赁权和运营权,激活场地新功能,让英超俱乐部西汉姆联队等第三方机构通过竞拍获得奥林匹克场馆的租赁权,将场馆后续的运营权交给俱乐部,增加场馆举办演唱会、音乐会、国际赛事、群众运动会等功能。二是吸引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奥运村遗产再开发环节,通过开发商为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地区提供高质量住宅、提升房产投资价值的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和周边配套设施,最大程度激发东伦敦地区的空间活力。三是鼓励新兴产业的企业集群入驻园区,吸引包括电子竞技、网络安全、医疗器械、金融服务、艺术文创等多领域的人才和企业汇集,为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培训和辅导,并向当地企业输送人才。

伦敦政府通过运营有形遗产所带来的成效可包括为:

① 经济发展:通过新的产业集群、零售环节及商业空间提供可持续的工作岗位,并将赛事期间的收入作为支持当地未来发展的储备金。

② 基础设施:通过新的公寓住宅、城市公园、体育场馆、交通基础设施、地铁通信系统、绿色出行路网等等对城市空间进行重塑并激发片区活力和吸引力。

③ 环境整治:延伸奥林匹克公园的绿色空间,与其他城市蓝绿空间接壤,为濒危物种提供栖息地,助力打造城市绿色路网。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赛后利用规划图

图源:参考网站[10]


(3)里约:丰富遗产运营周期,优化城市空间转型


里约政府运营奥运遗产的方式主要是分两个阶段运营遗产,按照不同阶段打造多样化的遗产空间,第一阶段是在2017至2020年,此阶段以延续园区功能和开放空间为主要目的,除对外开放既有体育设施外,将公园公共区域加入苗圃、露天电影院、艺术中心、温室等功能,转型为公共活动中心;第二阶段为2018至2030年,将园区转型为新的高密度城市街区,保留部分场馆设施,其余空间用于高品质住宅开发、商业空间、办公集群及娱乐设施,激发区域新的经济活力,获得长期经济效益。

里约政府通过运营遗产所带来的成效可包括为:

① 经济发展:通过奥运及遗产相关产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降低失业率和贫困率,并激发旅游业的迅速增长。

② 基础设施:延续奥运期间的基础设施,进行全城范围内的基础交通设施提升项目改善居民居住和出行体验。

③ 环境整治:通过奥运公园带来城市绿地空间,同时促进城市长期对于环境和生态的重视。


里约奥运会总体设计

图源:Gensler官网[6]


表1 运营奥运遗产带来的部分社会效益汇总

图源:根据资料自绘



03

限制城市更新

因素




(1)拆迁导致的被迫搬迁


北京筹备2008年奥运会时,由于城中村拆迁项目,约有70万本地村民和30万外来人口搬迁了原住所。大部分原住民得到了现金或房屋补偿,但有部分反映所得补偿无法支撑他们继续在原居住区域安置房产,只得选择搬迁至房价更低的地区,外来人口也未能得到只有常住居民才能获得的补偿。此外,部分原住民家庭将旧屋出租的租金作为唯一收入来源,房屋拆除后还面临谋生问题

伦敦克莱斯巷原本是欧洲最大的住宅合作社,共有450名住户。2007年,出于建设奥运村的需要,当地原住民的住宅被当地政府强制征用并拆除。在签订补偿协议的过程中,由于政府监管缺失,负责相关业务的房产公司出现隐瞒事实、强制驱逐原住民、执行协议不到位等问题。以致于大部分居民至今未安置到位,其中部分入住条件艰苦的临时安置屋;部分被安置于房产公司在其他地区的房产,被迫离开原社区的同时,还需支付高昂的租金。

里约政府以改造贫民窟,减少非正式住区为由,在筹备过程中列出了119个必须全部拆除的贫民窟名单。为修建奥林匹克公园,市政府宣称社区所在区域不适合配备基础设施,并以“公共利益”为由将拆除房屋合法化。通过采用断水断电和强制驱逐的方式让居民在没有任何补偿或极少补偿的情况下迁出旧址。在2009至2016年的准备期间,合计共超77,000人从非正式社区迁出。


(2)奥运效应带来的士绅化房产


北京政府投资的奥运村和新地铁路线导致当地房价、建筑和附近质量更高的餐馆的上涨。大部分房产价格相较于之前提升了30%,少部分提升50%。高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居住或投资,而贫困居民则被推向更远的偏远郊区。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奥运城市建设的主要劳动力,也未被考虑为新建城市设施和房产的使用者,面临着奥运会带来的排斥。

截至伦敦奥运会赛后十年,公园及周边地区已建造了超1,200栋住宅,然而这些住宅要求购买者每年的最低收入为69,000英镑,远高于纽汉姆居民年薪中位数的两倍。同时,园内标有经济适用房的房屋中,仅有43%是社会住房或廉价出租房,未达到2011年园区总体规划中60%以上的占比要求。新建住房的受众群实际上是高收入人群或外来的投资客户,而非原本的居民。

赛后里约奥林匹克公园及其附近地区的房产价格上涨近200%,大部分原居民因为得到的赔偿不足以支付如此高昂的房价而选择离开。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地区开放程度的提升和额外收入的增加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但往往新的基础设施仅限于“高档化”地区。相较于游客或居住在高档社区的居民,未搬离的贫民窟居民并没有获得享受城市更新带来的变化的权利。



04

大型赛事

对城市更新的启示




(1)基于城市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建设


参考北京、伦敦和里约都选择更新现有的城市交通设施体系的做法,应基于城市已有的交通体系,建立客流量承载能力更强、覆盖面更广、接驳更便捷、公共出行方式更多的城市交通路网,不仅仅是服务于大型赛事,更是充分发挥交通在引导人流量、连接城市空间、改善片区可达性等方面的作用,为城市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同时,应结合各城市发展特点制定更新方案。基础设施欠佳的城市应参考北京和里约的做法,聚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空间的发展潜力和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城市可参考伦敦的做法,塑造城市名片,通过改善城市棕地生态环境,解决当地问题,植入新的城市功能,打造新的城市增长点。


(2)短期与长期规划结合,促进持续性更新


一是激发城市空间的多功能利用,打造符合本土特色的城市空间,满足市民的多元需求,成为城市“媒触”,激活片区和城市潜力;二是结合空间发展与产业引入,推动城市特色和发达产业集聚,为城市更新注入资金、创意和活力,激发城市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三是分阶段规划空间更新,结合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特点及发展需求,制定对应的更新政策,解决城市问题,保证更新的可持续性。


(3)合理分配,保障各群体受益于城市更新


参考北京、伦敦和里约的例子,城市更新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住宅搬迁和社会边缘化。因此在落实更新政策的同时,需重视对部分群体利益的忽视以及不平等的分配问题,统筹利益分配,针对利益受损的群体予以政策倾斜,通过信息公开、合理制定赔偿制度、提升经济适用房住房比例、引导新旧住民融合、提供教育和就业机会等手段打造包容性城市。正视举办城市中非受益人群的客观存在,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



 相关注释:

[1] Sasaki —— 2008 Beijing Olympics

[2] 茹祥辉,郭春安——奥运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3] Yumi Yamawaki, Julia Tomaz——The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contribution to the urban legacy of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4] 尼尔·马蒂森/LDA事务所——伦敦2012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5] Archdaily —— design teams announced to create new public spaces for londons Olympic park

[6]  Gensler —— 2016 Olympic masterplan

[7] Luanda Vannuchi, Mathieu Van Criekingen——Transforming Rio de Janeiro for the Olympics: another path to 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

[8] 王晓微,于静,邱招义——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对北京建设世界体育中心城市影响的研究

[9] 知乎——首钢公园改造,六工汇 / 筑境设计+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

[10] Allies and Morrison—— London Olympic legacy



供稿|荔湾分院、佛山分院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体育强市小运动拉起大产业,看“活荔西关”解锁“体育+微景区”新场景


广州体育名城进阶史


百舸争流聚广府,文化强市看今朝



广州市规划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3年,具备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景观、岩土工程、工程咨询与管理6大专业,拥有34项甲级资质,兼具规划、国土、测绘三大甲级,是产学研一体的规划设计咨询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