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好“行”|社交媒体中的城市特色公众感知:以广州为例

学术   2024-09-29 18:13   广东  
城市所传递的人文价值观身份认同是一座城市形象、文化和特点的塑造核心,利用网络数据强化的城市特色认知研究可以高效挖掘出具备代表性的公众认知趋势与城市环境特征,是人本视角城市分析的重要途径。

在此背景下,我院着力研究拟合城市公众认知社媒数据属性的技术路径,激活社交媒体数据中公众认知信息的潜力价值,以“广州”这一极具人文色彩的经典城市作为特色识别对象,挖掘网红化城市的真实IP形象,以期对广州城市文化IP塑造与人居环境活力更新提升等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与丰富补充。



01

一条众包式的城市特色分析路径


高贴合性的特色转译框架


对社交媒体而言,其所设置的交互表达功能可理解为一种投票机制,通过衡量用户发布的点赞或收藏等行为的频数,可看作公众对环境场景认可或是偏好的投票数。

本研究建构了一种认知众包的数字化问卷形式,利用与表征场景、攻略特色逻辑最相近的短视频类网络平台、体验攻略类网络社区等社交媒体数据,筛选出具备高认同性的内容素材,并提取高出现频次的特色要素,获得对城市整体互动感知的信息数据,进而分类进行统计与量化分析,最终归纳出公众视角下的城市总体特色IP。

高认同性的认知素材筛选:基于社交媒体对热度排名的动态浮动,研究在2023年通过多次热度识别筛选,选取“抖音”和“小红书”,搜索“广州”标签,选择“最多点赞”热度指标,选出排名前100的短视频及攻略,形成特色认知信息来源的基础素材库;并以“主题-集群-焦点”作为解析参照,从4个大类,16项中类以及具体小类中统计,展现出特色IP在总体主题的整体性、标签集群的组织性、高频亮点的标志性。


总体城市意象特色解析层次示意图


高精细度的IP要素识别:研究采用人机协同的判读途径,组建了多群体专业的判读团队,分别对于“抖音”短视频和“小红书”攻略进行特色IP要素的识别工作,通过“总览-精读-注记”,将素材中所出现、提及的特征要素进行标记与归类统计形成量化依据。


素材意象转译提取过程

(抖音与小红书)


综合特色要素记录表(片段)


“筑·食·乐·行”为主体的感知强度


分析中,利用数理量化与地信平台等手段,从强度、等级、分布等角度归纳出可阅读可展示的广州特色IP体系。建筑构筑(18%)与美食(18%)成为广州总体特色的最突出的两个集群,是理解广州最直接、最整体的特色意象性质。


广州城市特色性质标签强度雷达图


所有特色要素的复现频率共有1539项具体要素和5733次注记点数,对应具体强度的反馈,广州高频IP亮点形成“珠城地标+珠水连城+夜色影像+六大公共片区”的态势。


广州特色IP高频亮点


其中,最高的是地标广州塔,绝对高耸的塔式构筑与周边统领性的空间秩序,使其成为了公众心目中最典型的广州符号;广州的母亲河——珠江排在第二,这是云山珠水空间基因的浓缩体现;夜景拍照打卡活动也成为较明显的认知要素,体现了在夜生活、夜形象展示能力和丰富的景观及功能环境的留记意义。

公共空间占到了大量的比重,形成“六大公共空间片区”:沙面与太古仓充分发挥了优美景观与惬意餐饮的的结合优势;北京路、永庆坊则是品质提升卓有成效且内含广府文化的商街代表;海心沙依托广州塔、珠江新城的人流引力,成为观地标之景的绝对C位;东山口的抢眼既依托了东山洋楼的特色景观风貌,又与潮牌、文艺店铺相关,成为新的青年聚会目的地。


“主导·支撑·背景”交互的特色模式


研究通过SPSS以意象强度值对16项意象集群标签进行系统聚类,凝聚出广州意象特色的三大认知梯度,形成“主导—支撑—背景”的交互模式。

主导型IP是特色认知集群强度最显著的元素,表现广州城市环境特色的中心内核,以美食建筑两方面为凸显,美食板块可形成粤式风味、在地品牌、西式情调三类主题,建筑可形成商务新城、岭南都会、国际风采三类主题。

支撑型IP则多体现功能内涵,起到整体认知的烘托助力,集中于公共空间交通设施两大方面:公共空间主要体现在集聚市井烟火气的商业街道和营造美好景观的城市客厅为主,而交通设施则是环绕联通珠江两岸的交通要素和涵盖地上地下的立体综合交通要素。

背景型IP是意象阶层后部起点缀作用的要素,以丰富独立的环境形式完善了特色体系的版图,影响力较小。


广州城市特色IP圈层特色要素及主要特征


“双区双脉”的IP空间结构


研究通过利用地信坐标实现人工智能转化新视角下“众包式”认知地图,在空间聚集反应基础上,凝练出广州总体城市特色IP认知地图,形成“双区双脉”的空间结构。

“双区”分别是:以越秀、荔湾等老城区文化环境为内核的老城广府意象集聚区,和以珠江新城及“小蛮腰”广州塔等地标为核心的新城CBD意象集聚区,是公众对广州城市特色最为集中的意象感知区域,涵盖了最为突出的认知识别焦点。

“双脉”分别是:江生双城意象脉络,一条是沿着珠江串联东西的广州新旧递进之脉,形成广府老城、珠江新城双城相生的沿江发展连线;珠城主轴意象脉络,沿着广州新中轴南北延伸的广州新兴进化之脉,象征了广州现代化发展下新城繁荣之景。


广州市总体城市特色认知地图



02

四大新兴化的

广州城市特色IP特征


(1)三能级交互的广州城市意象特色体系

研究所得到的广州总体城市意象,形成了“三能级交互·在地性焦点”的IP构成体系。

主要以特色美食与建筑要素组合的城市意象主导核心,衔接起支撑性、背景性作用的相关特色主题,形成层层铺展的城市特色主体认知架构,并配合具体的广州塔、珠江、拍照打卡、沙面、北京路等标志意象集群作为特色识别标志,搭建起内外互动的广州特色认知体系,凸显了极具“广州性与人情味”的城市品位。


广州市总体意象特色体系示意图


(2)品质生活体验为认知触媒的特色变化趋势

城市特色的感知变化紧密贴合了时代发展的不同阶段,公众认知的核心相较以往阶级导向、政治导向、工作导向的模式有了更为欣欣向荣的内涵发展。

进入消费时代,强调功能内涵、文化精神、审美享受的体验场所成为了特色IP认知的主体来源,激活了与之紧密相关的商业、市井、文艺、娱乐等环境。例如,在认知广州国际风采的特色上,圣心大教堂、租界建筑群、东山别墅、大剧院等代表了国际水平与西式建构特征的地标建筑,使人们充分体验到广州全球城市的耀眼品质,促使更多打卡、留影、学习的意愿,展现了市民的热爱自豪。


广州主导环境感知的变化趋势图


(3)新兴要素引领的城市IP时代主题

与传统强调物质化的城市特色研究相比,空间意象逐步走向“虚拟转型”。

研究凝练出广州新颖的特色元素,凸显了数字经济的表现性,展示了未来城市的场景特征,尤其是以美食为代表的意象集群,成为公众认知广州的重要要素。而地铁轨交、网红打卡、潮流新品等也是比较突出的新兴意象,时代新兴要素崭露头角成为重要特色组成,给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丰富感知和优质的城市生活体验,创造出独特魅力的城市景观。


社交媒体中广州新兴的特色要素


(4)隐性资源缺乏利用与传统强势板块失语的形象塑造问题

公众视角下的真实特色反馈,可用于参考城市环境问题。

对广州而言,一方面存在大量隐形资源的缺乏真实感知。例如,作为形象展示和文化宣传重要抓手的“人文节庆元素”鲜被提及,热闹的春节花市都难以得到反馈;山水公园等自然意象多停留在背景层次,人民公园、东山湖公园、天河公园、麓湖公园等知名资源未能凸显IP效应,东西山系、南北绿廊的自然延续性有所欠缺,“云山珠水”走向“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自然格局仍有较大制约。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强势板块存在现实矛盾与探悉不足的情况。如上下九作为传统知名商街,却在社交媒体中一直不被推荐,落后环境、同质功能、宰客风气等影响了其正向感知的发展;又如,广州在大湾区交通枢纽塑造上略显“失语”,广州南站、广州火车站等尚未形成“城市客厅”化的门户体验集聚地,景观品质与功能体验缺乏维护。



03

启示与展望


此次研究以广州实证建构了一种应用社交媒体数据的众包式城市特色分析方法,体现了数字国土空间全程智治的新兴视角。

通过大量描述城市环境的视频或攻略中,无介入地获取了最具共识性的公众真实认知信息,凝练出新语境下广州的特色城市认知体系,也进一步挖掘出公众的环境反馈行为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价值,拉紧了研究者与公众之间的城市精神纽带,强化了公众环境认知的复合体系,为未来城市特色的识别与挖掘、公众感知的引导与利用,进行了较前置性的探索尝试,可同步与传统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拓展城市认知研究的网络众包方法。



供稿|城市设计策划所

图源|文章图片表格均来源于作者根据抖音、小红书图文数据整理绘制而成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广州好“行”|三条生态修复带,让南沙蕉门水道滨海湿地“颜值”大升级


广州好“行”|城央湿地、滨海岸线、原生森林......广州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了这些努力


广州好“行”|避暑不避欢,看广州“热夜”如何开启消夏夜生活



广州市规划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3年,具备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景观、岩土工程、工程咨询与管理6大专业,拥有34项甲级资质,兼具规划、国土、测绘三大甲级,是产学研一体的规划设计咨询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