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调查监测①|测绘新质生产力,为荔湾规划资源管理聚势赋能!

学术   2024-11-05 20:03   广东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质增效并重阶段,规划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一方面,土地等资源要素供给趋紧,管控难度加大,同时居民对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升级,对规划质量和执行效果也提出了更高标准。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各界对规划资源管理数据、决策的透明度和可溯性也提出了新期待。

在此背景下,传统规划资源管理手段已日渐不适应新形势需求,亟需利用新兴技术赋能,升规划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满足多方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测绘新质生产力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成果,正在重塑规划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荔湾分院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以测绘新质生产力赋能规划资源管理的新路径,通过低空遥感、GIS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规划资源管理新体系,不仅提升了管理效能,也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测绘新质生产力如何支撑新型规划资源管理


提升精准监测能力

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等新兴装备可全天候、全覆盖地监测区域内的各类要素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行为。同时,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实现对海量监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大幅提升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驱动精细化管理

GIS技术提供了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有助于构建完整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动态感知和精细化管控。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成为各类规划决策的科学依据,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支持。


提高协同管理效能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各方可实时获取监测数据,协同开展规划资源保护,同时也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数据维护渠道。


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

传统的静态、被动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规划资源管理的需求。在建设工程规划放线验收方面,需要实时掌握工程进度和合规性;在违法建设监管方面,需要快速发现和及时处置;在耕地保护方面,需要动态监测土地利用状况等。同时,规划资源管理决策需要更加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建筑本体和环境信息、自然资源确权过程中的空间定位和权属信息等。
面对这些复杂的管理需求,迫切需要引入低空遥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建立全天候、全方位的动态监管体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规划资源管理向智慧化方向转型升级。


2

荔湾分院的探索和实践


 低空经济全域支撑规划资源动态监测

荔湾分院正在规划建设覆盖荔湾全域的无人机场网络,目前已在重点片区投入使用移动式无人机监测设备。
在无人机管控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系统可实现对辖区内自然资源、耕地保护、违法建设等要素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控。配备的高光谱相机和热成像设备能全天候采集高精度影像数据,协助监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类违法占用行为。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可自动分析航拍图像,快速识别变化情况,对异常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大幅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荔湾区无人机场布设方案及架构

图源:自绘


 GIS赋能规划资源动态分析、决策支持

依托GIS技术,荔湾分院以数据中台为基础,实现数据、分析和管理的全面升级。

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实地调查等多源数据,建立起标准化的空间数据资源池;利用空间大数据技术,开展多维度交叉分析,实现资源现状评估、变化趋势分析和利用效率评价等功能;建立空间标识与属性、权属等信息的关联机制,实现按行政区划、土地类型等条件的灵活查询统计。这些GIS技术赋能的实例,为规划资源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转型提供了精准的支撑


 构建规划资源数字全程协同机制

针对不同用户、业务及需求,荔湾分院推出“一个平台、多个应用”服务模式,推动规划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

时空数据平台采用统一数据标准和业务流程,从数据采集、处理到应用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相关部门可通过平台实时获取监测数据,协同开展各项规划资源保护工作。同时,平台开发了移动端应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和数据更新。后台的动态数据库不断汇聚和更新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规划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趋势研判,推动规划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时空数据中台助力全区数智化转型服务

图源:自绘


 测绘创新应用赋能精细化管理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针对荔湾区14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街道,制定一体化多源、多尺度的精准化数据综合采集方案,运用低空无人机遥感、三维实景建模、智能识别等技术,获取遥感影像、倾斜摄影、激光点云、可量测街景等基础数据,构建历史文化街区的三维实景模型。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对历史街区内的文物及风貌(构)建筑要素进行智能化识别和信息提取,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遗产风貌特征要素入库提供全新解决路径。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文物建筑保护状况,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荔湾区14片历史文化街区及无人机实景三维影像

图源:自绘


建设工程“多测合一”结合传统测绘与测绘新质生产力技术,荔湾分院采取“低空遥感+传统测绘”的“空地协同”测绘模式,运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获取实时高分辨率正射、倾斜影像,对测绘区域内的建筑物、地形要素进行现状测量,并将正射图像与生产的实景三维模型,作为建筑物分布示意图的底图和三维分布的展示,用于辅助地形图、平面图、立面图等成果图件的绘制,在保证传统测绘数据精度与质量的同时,减少复杂地形对勘测作业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效率。


传统测绘与新测绘技术相结合

图源:自绘


自然资源调查创新性地开展了荔湾区花地河、大沙河等重点水系的自然资源确权工作。利用高精度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河道及两岸空间立体化测绘,形成厘米级精度的三维地形模型
基于无人机航测和实地调查数据,建立了包含河道水系、岸线管控、绿化带、配套设施等多要素的确权数据库。以河流管理范围为单元,划定河道管理线,实现了空间坐标、确权主体、权属关系等信息的统一管理。

通过花地河、大沙河的确权试点工作,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为全区自然资源确权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


大沙河

花地河

荔湾区大沙河与花地河自然资源确权单元

图源:自绘


违法建设监管依托无人机巡查和AI识别技术,建立违法建设处置管理子系统。通过定期航拍和历史影像对比,智能发现相关违法线索,再通过人工筛查比对用地属性,过滤掉算法误判的线索。同时,运用测绘技术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确定线索的准确空间坐标及面积等信息,叠加相关规划图层进行空间分析,满足进一步执法要求。


违法建设智能监测

图源:自绘


耕地保护支撑荔湾分院创新推出耕地保护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形成全方位的耕地保护体系。
在用途管控方面,严格执行耕地“进出平衡”“占补平衡”,对需要改变用途的耕地,开展土壤耕作层剥离分析,并通过高精度监测手段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巡查监控方面,严格落实耕地田长制,从区级到村级建立三级田长责任体系,划分耕地管理网格,定期开展寻田工作,确保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在土地整治方面,通过耕地质量分类精确评估每块耕地的质量分布情况,积极推进全区成片连片正向规整优化,优化空间布局。
这些措施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保护耕地的长效机制,为荔湾区耕地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耕地保护专项行动

图源:自绘



结  语


规划资源管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运用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红利。

荔湾分院通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以新质生产力驱动规划资源管理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不仅能提升规划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更能推动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技术应用,完善协同机制,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供稿|荔湾分院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智“绘”林业调查守护绿水青山


量天测海绘就“陆海一张图”,我院开展海洋测绘调查赋能蓝色经济!


“广州鹰眼”助推城市从“治”理走向“智”理——我院以测绘新技术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规划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3年,具备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景观、岩土工程、工程咨询与管理6大专业,拥有34项甲级资质,兼具规划、国土、测绘三大甲级,是产学研一体的规划设计咨询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