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好“行”|繁花岁月,重开生机——广州站地区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学术   2024-11-13 14:13   广东  

广州火车站作为南国交通的咽喉,承载了无数人的情感与记忆,见证了广州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随着大湾区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今的广州站将作为“五主四辅”铁路枢纽主站之一,打造为大湾区中心站,广州站地区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蜕变,承载着城市未来发展的重任。

日前,由我院支撑编制的《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及专项规划》顺利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在本次规划蓝图中,我们力求精微地发掘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旨在守护并传承这座城市的宝贵文化记忆,促进历史光辉与现代创新在此相交辉映、和谐共鸣。



1


穿越百年

广州站地区的前世今生


广州站自诞生起,便见证了华南地区乃至中国近现代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巨大变迁。广州站始建于20世纪初,前身为1910年建成的广州第一个火车站——大沙头火车站,作为广九、粤汉两条铁路动脉的客运枢纽,是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缩影,亦是华南地区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
20世纪后半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南粤,广州新客站(广州站)的建成启用犹如铺设了一条全新的大动脉,刺激了整个片区乃至城市的活力迸发,广州站片区亦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贸易集散地、外贸发展的“风向标”

21世纪以来,随着时代发展,广州站地区也遇到了发展空间有限、建设品质落后等问题,其所在的越秀区正积极通过打造“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等措施,迈开探索转型升级的坚定步伐,共绘发展新篇章。


广州站地区大事记

图源:网络资料整理



2


文脉印记

兼具精神价值与历史厚重


湾区门户,中国南部精神坐标


广州新客站自1958年5月获批立项后,经历了长达16年的波折与努力,于1974年4月12日建成启用,并正式命名为广州站。建成之初,前来参观的市民、团体乃至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广州唯一一台电动扶梯”“广州第一钟”直到现在仍是广州站的标志之一。广州站站场总面积12万平方米,设计能力为日发送旅客3万人次,有3个站台,7条股道,广深铁路、京广铁路等布局也相应调整起点改为广州站。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改革开放的春风引领务工大军南下,火车承载着他们的梦想抵达广州,广州站成为祖国“南大门”,率先传来开放之声。曾几何时,广州站地区是人们出行的重要场所,无数人在这里告别亲人、踏上旅程,也有人在这里迎接亲友、分享喜悦。现存的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珍贵记忆和情感,构成了广州火车站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怀。


广州站建成照片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林克明设计模型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大厅实景照片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广州站的建成催动了整个片区乃至城市的活力迸发。以流花湖为中心兴建起多个大型建筑,该地区逐步成为广州新的繁华区。1970年,广东省汽车客运站建成,随后,电报电话大厦、邮政大楼等公共建筑相继落成。1971年,第30届广交会重回中苏友好大厦举办,由国务院批准的“广州外贸工程”立项,东方宾馆、流花宾馆、友谊剧院、中国大酒店等一大批公共服务建筑陆续落成。


流花玉宇,岭南建筑先锋实践


广州火车站由著名建筑学家林克明负责总体设计,巧妙地将摩登风格建筑与岭南园林相融合,建筑外观轮廓简洁、雄伟庄重,带有一定的苏式建筑特征,同时,内部设计充分考虑了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东西分别设置岭南园林风格的庭院,不仅美化车站环境,还为旅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憩空间,是建筑的一大亮点。


广州火车站平面图


广州火车站区立面图

图源:《岭南近现代建筑(1949-1979)》


广州站与周边的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东方宾馆、流花宾馆、友谊剧院、国际电信大楼、广州民航售票大楼等现代建筑群组成了当时的新“羊城八景”之一,享有“流花玉宇”的美称。

这些建筑诞生于1971年由国务院批准的“广州外贸工程”,其建筑平面规整,立面装饰简单,呈现出来的建筑风貌具有时代的标志性。平面大都为矩形或L形,采用局部半围合的形式。立面开窗大小统一,位置整齐规律,屋顶为平屋顶,强调水平线条的体块效果。


“流花玉宇”建筑群历史照片

图源:网络图片整理




3


基因传承

留住城市文化记忆


站因城而生,城因站而兴。未来,广州站地区将通过三大规划策略华丽转身,成为城市文化的名片地标、老城复兴的重要引擎,以崭新面貌为大湾区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延续城市文脉,梳理历史遗产,形成3片文化展示区


广州站地区涵盖从唐到明清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多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资源,是广州多元包容、开放时尚城市魅力的写照,见证了广州城市建设成就,记录了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时期南下拼搏的青春时光,具备丰富的集体记忆。

规划延续“越秀云山,流花珠水”的历史发展文脉,充分挖掘现状34处历史文化资源、11处城市情感要素,通过流花路与广州历史中轴线串联和呼应,形成“一片流花风貌展示区、一片广州站文化展示区、一片红色革命展示区”,共同延续城市历史记忆。


广州站地区文化展示区格局

图源:《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及专项规划》


 穿越古今脉络,串珠多元场景,形成3公里历史路径


以南北向3公里的历史路径,串联3片文化展示区,超过30处文化体验场所/节点。
南段1公里,人民北改革开放之路。在流花广场,感受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和流花会展共同再现的“流花玉宇”主题街区:往北沿着人民北路,有流花主题文化元素景观的植入,有数字文创的展示,有友谊剧院与民同乐的城市艺术舞台,在流花宾馆感受改革开放的记忆,在兰圃中体验城中园的宁静。
中段1公里,新旧融合的广州站。广州站站南广场与草暖公园、邮政大院共同形成新旧融合的场所记忆:在草暖公园重新感受“草暖云昏万里春”,在站东综合体重温红色事迹,在广州站铁路博物馆,感受50年广州站的旅程记录与时代变迁。

北段1公里,三元里大街红色文化学习之路。这是充满红色文化气息的街道,保留着许多革命历史的遗迹和传承,通过参观纪念馆、陈列馆、广场和学习交流中心,深入了解广州起义的历史和三元里大街的红色文化,感受时代的革命氛围和英雄精神。


广州站地区历史路径规划

图源:《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及专项规划》


 重点保留“广州站”及“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十一个大字,延续广州站及站南广场的情感记忆


广州站自1979年开通广九直通车后,便是打开的祖国南大门,随之立起的“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八个大字是广州站的标志,更是无数国人心中对广州站的最深记忆。

本次规划提出下阶段枢纽设计应按照1974年立面(林克明先生设计)恢复广州站南立面,现站体作为南交通大堂与文化展示空间,重点保留“广州站”及“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十一个大字,延续广州站、邮政大院、流花宾馆围合形成的改革开放场所记忆,留住广州站情感记忆,并保证从站南广场望向十一个大字的视廊通透。


广州站南广场改造效果

图源:《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及专项规划》



供稿|城市设计策划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广州好“行”|社交媒体中的城市特色公众感知:以广州为例


广州好“行”|三条生态修复带,让南沙蕉门水道滨海湿地“颜值”大升级


广州好“行”|城央湿地、滨海岸线、原生森林......广州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了这些努力



广州市规划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3年,具备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景观、岩土工程、工程咨询与管理6大专业,拥有34项甲级资质,兼具规划、国土、测绘三大甲级,是产学研一体的规划设计咨询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