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中国原创GKA引领创新,开辟研究型开发之路

学术   2024-10-24 17:35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在近期公布的最新第10版《内科学》中,首次将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作为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物纳入教科书[1],充分肯定其在2型糖尿病(T2DM)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多格列艾汀是中国1类创新的全球首个GKA药物,也是目前临床唯一可用的GKA药物,通过增强T2DM患者受损的葡萄糖激酶(GK)功能和活性,改善血糖稳态自主调节。多格列艾汀引领中国自主研发First-in-class降糖药物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近10年来一直坚持研究型开发,多项研究彰显中国原创力量。

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好了解并合理应用GKA,2024年10月19日,在第三届中国内分泌代谢专科联盟年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赵冬教授发表主题演讲“中国原创GKA开辟研究型创新之路”,回顾多格列艾汀临床研发历程,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证据进行解读。现摘取部分精彩内容进行报道,与读者共享。



多格列艾汀十年磨一剑:坚持研究型开发之路,中国原创稳打稳扎




自2012年首次在国内申报临床,至2022年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多格列艾汀的临床研发历时整整10年,开展了从Ⅰ期、Ⅱ期到Ⅲ期临床等十余项研究,覆盖新诊断和应用其他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广泛T2DM患者,并在上市后持续深化更多探索(图1)。其中,多项研究彰显中国原创力量,发表于国际核心期刊,引领全球GKA创新之路。

图1. 多格列艾汀十年磨一剑,坚持研究型开发


01

Ⅱ期试验发表于《柳叶刀》子刊:探索多格列艾汀临床剂量



2018年,多格列艾汀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于国际核心期刊《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被比利时糖尿病专家André J Scheen教授评论为糖尿病治疗的“新希望”[3]

多格列艾汀的Ⅱ期剂量爬坡研究由朱大龙教授牵头,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五剂量组平行的试验,共纳入258例T2DM患者,治疗12周[2]。结果显示,HbA1c水平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降低,其中多格列艾汀75 mg每日2次治疗组HbA1c自基线降幅达1.12%,较安慰剂组多下降0.77%,餐后2h血糖降低4.90 mmol/L,较安慰剂组多下降3.02 mmol/L。多格列艾汀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总体不良事件数量相似,无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基于75 mg每日2次治疗组在该研究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剂量被确定为在确证性Ⅲ期临床试验中的使用剂量。

02

Ⅲ期试验发表于《自然》子刊:实现糖尿病治疗“新希望”到“新一类”药物的跨越



2022年,多格列艾汀两项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同期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4,5],成为全球首个完成Ⅲ期临床的GKA药物。中国创新药物研究获国际学术界高度认可,美国糖尿病专家Klara Klein教授和John Buse教授同期发表观点性文章,认为糖尿病治疗又增加了“新一类”药物[6]

这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研究分别由朱大龙教授和杨文英教授牵头,探索多格列艾汀不同给药方案(单药和与其他降糖药联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中,SEED研究在新诊断T2DM患者中评价多格列艾汀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4];DAWN研究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T2DM患者中评价多格列艾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5]

Ⅲ期研究结果证实,多格列艾汀显著改善T2DM血糖稳态四维指标(图2):

显著降低HbA1c多格列艾汀治疗后HbA1c自基线降幅>1%,复合达标率(HbA1c<7%且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在单药治疗时为42.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时达44.4%[4,5]


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多格列艾汀单药治疗降低餐后2h血糖2.83 mmol/L,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时餐后2h血糖降幅达5.45 mmol/L[4,5]


减少血糖波动,提升TIR:多格列艾汀Ⅲ期拓展性研究显示,多格列艾汀单药治疗显著改善24h血糖波动,提升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至83.7%[7]


低血糖风险低:多格列艾汀治疗期间的低血糖发生率很低,单药治疗仅0.3%,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时为0.8%[4,5]


图2. 多格列艾汀显著改善血糖稳态四维指标



探索不止步:多格列艾汀持续开展研究分析,深入挖掘机制及获益




01

Ⅲ期研究事后分析:多格列艾汀有效控糖的关键在于改善早相胰岛素分泌



多格列艾汀在Ⅲ期临床试验完成、成功上市之后,研究探索的脚步仍在继续。2024年2月,杨文英教授牵头的Ⅲ期研究事后分析发表于《糖尿病肥胖与代谢杂志》(Diabetes Obes Metab[8]。该分析共纳入SEED和DAWN研究中726例T2DM患者,采用胰岛素生成指数(IGI30min)和葡萄糖处置指数(DI)来评估早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分析多格列艾汀对β细胞功能的修复作用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多格列艾汀治疗组IGI30min改善与HbA1c降低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图3),安慰剂组则无此相关性。这提示,仅生活方式管理并不足以在β细胞功能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持续改善血糖控制,多格列艾汀对胰岛素早相分泌的改善是实现血糖达标的关键。

图3. 多格列艾汀IGI30min改善与HbA1c降低显著相关


02

案例报道:GCK-MODY患者使用多格列艾汀有效控制血糖



葡萄糖激酶(GK)作为人体重要的葡萄糖传感器,其编码基因GCK是常见的糖尿病基因。例如,GCK基因杂合失活突变主要表现为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GCK-MODY)。如何利用GKA进行精准治疗是未来临床应用的一个探索方向。2024年5月,纪立农教授牵头的一项病例分析发表于权威期刊Diabetes Care[9]。一例GCK-MODY患者随访8年期间,使用不同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DPP-4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起始多格列艾汀治疗6个月后有效且安全地降低HbA1c水平达1.3%。这进一步印证GKA通过增强GK活性来降低高血糖的机制及疗效。


安全性证据:多格列艾汀不良反应少,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肝脏安全性良好




目前,多格列艾汀的安全性数据多来源于临床试验。多格列艾汀单药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整体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类似[10]

由于该药主要经肝脏CYP3A4代谢清除,原形经肾脏清除<10%,故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尚未进行透析)服用本品时无需调整剂量[11,12]。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多格列艾汀对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轻微[4,5],提示其肝脏安全性良好。轻度肝损害(Child-Pugh A级)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暂不推荐使用[12]


结语




在全球争先研究的GK靶点上,中国研究者首次完成临床验证,使多格列艾汀成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GKA,卓越成就领先全球。十年磨一剑,多格列艾汀开辟研究型创新之路,多项研究彰显中国原创力量,持续验证并不断探索其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基于良好的降糖有效性和安全性,多格列艾汀已被2024《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2《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与保护临床专家共识》等多部指南及共识纳入[12],2024第10版《内科学》也将其纳入教科书[1],充分肯定该药在T2DM治疗中的重要地位。自2024年,多格列艾汀已纳入我国医保目录,可及性增强,为更多T2DM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葛均波、王辰、王建安主编. 第10版《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年7月第1次印刷.

2. Zhu D,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8; 6(8): 627-636.

3. Scheen AJ.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8; 6(8): 591-593.

4. Zhu D, et al. Nat Med. 2022; 28(5): 965-973.

5. Yang W, et al. Nat Med. 2022; 28(5): 974-981.

6. Klein KR, Buse JB. Nat Med. 2022; 28(5): 901-902.

7. Zeng JE,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25(10): 2878-2887.

8. Feng L,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4; 26(2): 745-753.

9. Zhao Y, et al. Diabetes Care. 2024; 47(7): 1140-1142.

10.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3): 245-250.

11. 多格列艾汀片说明书.

12. 《多格列艾汀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专家组.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3; 15(8): 703-706.

13.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 16(2): 147-189.

1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胰岛β细胞学组, 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6): 533-543.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最新《国际糖尿病》读者专属微信交流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左边《国际糖尿病》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guojitnb),回复“国际糖尿病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国际糖尿病idiabetes
《国际糖尿病》International diabetes-同步传真国际糖尿病最新学术进展,为糖尿病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