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其流行趋势不断加剧,对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肥胖不仅影响形体外观和生活质量,更与多种严重并发症紧密相关,涉及代谢、心血管、呼吸、消化、生殖、骨骼肌肉及精神心理等多个系统,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深入了解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并掌握有效的治疗与管理策略,对于临床医生至关重要。本刊特邀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飞教授,围绕这一议题进行深度探讨,以飨读者。肥胖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脂肪组织过度积累或分布、功能异常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疾病。据世界肥胖地图显示,2020年全球已有42%(约20亿)的成人存在超重/肥胖问题,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达54%(33亿)。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也显示,按中国肥胖症诊断标准[超重定义为体重指数(BMI)24~27.9 kg/m2,肥胖定义为BMI≥28 kg/m2],2020年我国超重和肥胖症的患病率已达50.7%(分别为34.3%和16.4%),是2004年的3倍,预计到2035年将达70.5%(6.1亿)[1]。肥胖人群常面临一系列慢性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并缩短预期寿命。据统计,中国超重患者中70.8%合并≥1种并发症,而肥胖患者中89.3%合并≥1种并发症(图1)[2];并且,肥胖程度越高,多种复杂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越高[1]。目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图1. 肥胖相关并发症在中国肥胖人群中普遍存在
1. 血糖异常:超重和肥胖症是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T2DM)的重要原因。肥胖程度越高,发生糖尿病前期和T2DM的风险越大。在肥胖症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T2DM的患病率分别为43.1%和23.0%[3]。2. 血脂异常:肥胖症患者常合并血脂紊乱,其中以甘油三酯(TG)水平增高尤为突出,且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此外,亦常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3. 高血压:肥胖症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可能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较非肥胖个体往往需要使用更多的降压药物,且合并隐蔽性高血压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人群。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超重和肥胖是NAFLD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其主要机制是脂肪酸在肝细胞内异位蓄积,引起局部炎症,从而导致肝细胞坏死。NAFLD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70.0%和75.3%[3]。严重者甚至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在BMI超过30 kg/m2的肥胖症人群中,OSAS患病率高达40%;且90%以上BMI超过40 kg/m2的肥胖症患者合并OSAS[3]。6. 生殖健康:肥胖症相关代谢紊乱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功能障碍的重要病因,肥胖症与PCOS患者不孕不育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等妊娠并发症发生风险增高相关。此外,肥胖症会引起男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异常。在中青年男性中,肥胖症患者BMI水平与血清睾酮水平以及精子浓度、形态、活力呈负相关,与血清泌乳素和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3]。7. 心血管疾病: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症患者常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等,使得心血管意外风险显著增加。8. 肿瘤:研究表明,BMI异常增高与结直肠癌、食管腺癌、肾癌和胰腺癌风险呈强相关性;此外,男性甲状腺癌、女性胆囊癌、子宫内膜癌和绝经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也随着BMI水平的增加而相应升高[3]。9. 精神心理异常:肥胖人群常因体型和外观变化及其躯体并发症,产生自卑、自责等负面情绪,部分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或双相障碍。10. 其他相关疾病:中心性肥胖是胆石症的高危因素,可能与肥胖症患者过多摄入高脂饮食相关;由于承重应力作用,肥胖症也是膝或骨关节炎、腰椎疾病等发病和疾病进展的主要风险因素。肥胖是2019年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的主要危险因素,预计到2030年中国超重/肥胖症相关的医疗费用将达到4180亿元,约占全国总医疗费用的22%[1],肥胖治疗刻不容缓。目前,肥胖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降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缓解或改善已合并的相关疾病和精神心理异常,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肥胖治疗有多种手段,主要包括: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在制定减重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心理预期,通过医患共同决策,综合使用不同手段,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推荐采取如下诊疗路径(图2)[3]。图2. 超重和肥胖诊疗路径
首先,肥胖症的减重目标应进行分层设定,需综合考虑肥胖症的程度以及肥胖症相关疾病的风险和程度:- 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可设定为在3~6个月内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
- 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以获得代谢异常和相关临床结局的更优改善。
其次,对于存在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临床医生需要制定更为具体的治疗策略。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并监测血压变化;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并控制饮食和血糖水平;对于骨关节炎患者,需要给予抗炎、止痛等药物治疗,并加强关节保护和锻炼等。肥胖之解:司美格鲁肽2.4 mg获批,减重同时带来多重获益近年来,减重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随着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物不断问世,减重效果也不断提升。其中,GLP-1RA类长效周制剂(司美格鲁肽)可通过作用于中枢降低饥饿感,增加饱腹感,降低能量摄入,改善饮食控制,进而实现减重。既往以中国人群为主的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2.4 mg显著降低肥胖症人群体重达12.1%[4]。同时,SELECT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2.4 mg除了有效减重,还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达20%,并改善多种肥胖并发症,如改善血糖、血脂,降低血压,抑制炎症[5]。此外,STEP研究也证实,司美格鲁肽2.4 mg显著改善超重/肥胖患者的生理和精神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图3)[6]。图3. 司美格鲁肽2.4 mg显著改善超重/肥胖患者的生理和精神健康
综上所述,肥胖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与多种并发症密切相关,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带来了严重影响。肥胖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并发症情况和治疗目标。GLP-1RA司美格鲁肽在肥胖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效果,为肥胖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通过科学认知和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健康体重和良好生活质量的双重目标。注:不同剂量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用于不同的适应证,本材料所提及的司美格鲁肽(2.4 mg)注射液的适应证均为适用于长期体重管理治疗的GLP-1RA周制剂。其具体适应证为:适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基础上对成人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初始体重指数(BMI)符合以下条件:≥30 kg/m2(肥胖),或≥27 kg/m²至<30 kg/m²(超重)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心血管疾病等。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内分泌代谢科学科带头人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常州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担任《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副主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审稿专家
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省市级课题10余项、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2项、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1项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 40(7): 545-564.
2. Chen K,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25(11): 3390-339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4; 23(10): 1237-1260.
4. Mu Y,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4; 12(3): 184-195.
5. Lincoff AM, et al. N Engl J Med. 2023; 389(24): 2221-2232.
6. Rubino et al. Presented at the European Congress of Obesity (ECO 2021) virtual meeting, May 10-13, 2021.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最新《国际糖尿病》读者专属微信交流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左边《国际糖尿病》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guojitnb),回复“国际糖尿病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