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儿童友好城市研究面临的核心问题
自1996年联合国在第二届人类居住会议上提出“儿童友好城市”(Child—friendly City,CFC),历经27年其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学术界与实务界探索将“儿童视角”“儿童权利”“儿童需求”与空间研究、规划和治理进行深度结合。实践应用取向的研究成为热点,积极推动中国儿童友好城市成为人民城市理念下的最佳实践(图1)。
反观理论研究方面,始终是以1996年“儿童友好城市倡议”的提出为背景,依赖于该倡议和《儿童权利公约》中对于儿童友好、儿童权利、儿童友好空间等核心概念的定义,并将其预设为标准答案和前置为理论立足点。—方面,对于儿童友好究竟扎根于怎样的理论背景,兴起于怎样的知识基础,历经了怎样的研究历程,具有何种研究范式和研究意义,很少追根溯源。另—方面,相关研究仍依据传统儿童发展观和发展理论,缺乏对于前沿理论和新童年视角的引介,导致“儿童”转向“童年”研究范式 所带来的理论张力缩水,导致“儿童友好”概念的简单化和实践意义的局限性,难以激发新的理论增长点。因此,急需追溯儿童友好城市发展的理论源头,探究西方儿童友好城市的研究历程与演进分期,重新挖掘西方社会对于“童年观”最新的批判与反思。
2
儿童友好城市理论溯源
在此基础上,以儿童和童年为中心的研究理念逐渐从社会科学领域发展至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由此兴起对城市中儿童主体的关注;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作为儿童(童年)权益保护的共意性社会运动,成为全球童年研究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转向和外部启发的双重影响下,激发起规划学者对创建一个儿童友好城市的研究和实践兴趣,将儿童以及儿童与城市空间的历史关系纳入规划理论的探讨中,使儿童视角和儿童空间权利的缺失、儿童城市(社会)空间边缘化等问题得到关注,从而展开一系列带有价值重塑、角色反思和社会批判倾向的研究,弥补童年研究在空间维度的缺失。
3
儿童友好城市研究历程和演进分期
3.1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儿童与空间”研究仍然深受传统儿童理论和物质环境决定论的影响,研究聚焦在生物学层面儿童的弱势性和未成熟性下的空间需求,将城市中的游戏场地视为儿童认知发展和行为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只有少量的欧美(主要是英国)研究者受到童年研究浪潮和新童年社会学兴起的影响,尝试从空间视角描述童年生活和儿童地方经验,拓展儿童空间概念到更大尺度的城市环境。“以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非正式观察、行为地图和纪实摄影等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儿童在城市中的空间活动、使用方式和空间感知,关注儿童游戏场地的可达性、安全性和机动性对儿童的影响,以此重新审视传统的成人中心论的城市观。
3.2 20世纪90年代至世纪末期
20世纪90年代至世纪末期,进入儿童友好城市研究的初创探索期,空间研究和规划学者逐渐认识到应关注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围绕儿童权利视角下的空间话语和权力、儿童日常生活空间的探索(尤其是城市街道)展开探讨;通过对儿童和童年的具身性研究,讨论不同社会文化、历史脉络和空间形态下的儿童空间体验、日常互动和情感需求,并尝试以“儿童视角”进行批判性的全面审视,儿童独立活动性逐渐成为儿童友好城市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在方法论层面,从“以儿童为研究对象”转向“与儿童一起研究”,将儿童视为有权利和能力的研究共同体成员,初步探索了儿童参与的方法(图3~图4)。
3.3 21世纪至今
21世纪后,进入儿童友好城市研究的奠基发展期。这一阶段,儿童友好城市研究的触角已遍布全球,世界各地的学术研究交流日益密切,研究数量增多,呈现出多样化的理论探索态势。研究聚焦于“社会中的儿童”,核心议题包括“儿童友好城市治理框架与策略”(图5)、“儿童活动和日常生活空间规划”“童年、代际与社会空间”,和从方法论层面展开的关于“儿童权利、伦理与参与”的探讨(图6)。
资料来源:武昭凡. 《城市治理视角下的中国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6。
4
儿童友好城市分析框架演变
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儿童友好城市研究一直致力于理论化探索,大致对应于上述3个阶段的研究历程,呈现出3种基于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年龄—发展”“社会建构”和“社会结构”分析框架。
▲ 图7 | 儿童友好城市分析框架对比
5
启示:以童年视角作为儿童友好和全龄友好城市的关键
6
结语
儿童友好城市研究是全球童年研究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童年社会学、女性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空间理论的影响下兴起。20世纪70—80年代是萌芽酝酿期,20世纪90年代至世纪末是初创探索期,21世纪至今是奠基发展期。在演进的历程中,分析框架大致经历从“年龄—发展”到“社会建构”再到“社会结构”的演变。
在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上,未来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应抓住全球童年研究浪潮,将儿童友好视为透视镜般的理论集合(如“童年棱镜”),在继续完善深化当前已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重视“儿童”(Child/Children)到“童年”(Childhood)视角的转换,立足多种分析框架,拓展理论研究深度,提供基于“代际关系和世代结构下”的全龄友好城市方案。针对儿童友好城市的理论溯源、演进分期、分析框架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也只做了初步的梳理、尝试和探索,未来将以此为知识基础,挖掘不同地域特性下的儿童日常生活,重启空间的教化和自然特性,探索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全过程,实现“人”(童年)、“地”(城市空间)协调,以期为中国儿童友好城市研究和建设开拓思路。
原文介绍
《儿童友好城市的理论溯源、演进分期和分析框架——基于童年视角的全龄友好城市研究展望》一文刊载于《城市规划》2024年第7期,第111-122页。
【doi】10.11819/cpr20240713a
https://kc.cnki.net/detail/article?id=G/weqMdD4qv4vDjrCLdIlzy6t1cUKqO2u8/Ex4ngPK5PmwR59ER/iXXlD9t5p0vmxDpVb56UcnkTMiavcSi/rAdJg1NAFpawK9t+vEtxQROTHvuuHxum+4+aly89jl0XudNRLdoAsx7evBU94srEEHxlg8dBCaQezwcdWBJ8Wco29KZPGdWdjytvzJv8wDbkUgHT/xC63kNBsGS/sEB+FR4YrWlE7EcBjXiXmSqH+MAddE0qxG7FIVzqwvc9BOy/3Dnrom3Vs1yw/Yu7nqKRlzq0T/vRrgj78/4eqUtWZygheY3OT111Z3psd5D5p8h0QbAnKa9dTQ+IICYgH0AK73WDaYeZgo5liYwYQUOjL/LB7VuDccV5rfCdWF+229AFOYznWfdleVUsngzIINRt3w==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