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古城*

学术   2024-10-30 10:01   北京  

1

 古城概况

喀什,史称“疏勒”,是“喀什噶尔”的简称,意为“玉石之城”。喀什古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西南部的老城区,占地面积约3.6 km2,历史城区划定范围2.45 km2,常住人口3.17万人,主要居民以维吾尔族为主,其次为汉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等,为多民族聚居,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以维吾尔族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具有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人居环境和旅游经济等多元价值。1986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启动老城区改造综合治理工程,2015年喀什古城正式揭牌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新疆唯一的国家5A级历史人文景区。

▲ 鸟瞰图

2

   城池格局演变

喀什古城由于自然环境变化、政权更迭,城址几经变动。《汉书·西域传》详细记载了张骞所见的疏勒城。秦汉时期,其曾是西域三十六国的古疏勒国辖地,隶属西域都护府,盘橐城(艾斯克沙尔古城)为当时的宫城。唐代时其为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的疏勒镇,称“佉沙”,故址于今喀什市东20多千米处的汉诺依古城址,以莫尔佛塔为证。五代至宋朝,先后被喀喇汗王朝和西辽所管辖,于吐曼河以北建立其都城——喀什噶尔古城址。直至明代中期,喀什噶尔古城迁址吐曼河以南的“回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于古城西北修筑“徕宁城”。清道光八年(1828年)于古城东南10 km处,兴建“恢武城”(今疏勒县)。而后“回城”西扩与徕宁城连成一片。经过多次扩建拓城,逐步形成清末以艾提尕尔清真寺为中心的放射性古城格局。
▲ 喀什古城东门开城仪式
▲ 古城鸟瞰

3

  街巷形态与风貌特色

古城内现有99条街巷,街巷内部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古城既是景区又是维吾尔族居民的生活区。古城内的大多传统民居为土木、砖木结构,通常围寺而建、相互搭接、交叠有致,墙体夯土而筑,土坯墙小巧的尺度保持了民居朴素的外部特征。“过街楼”“半街楼”及鲜见的“悬空楼”,使传统聚居区成为不断生长的有机增长体。

(1)高台民居历史文化街区

高台民居历史文化街区又称“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其地处喀什古城东南端与吐曼河西岸之间的高40 m、长800 m的黄土高崖上,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公元九世纪中期,喀喇汗王朝修建王宫于高崖的北面、布拉克贝希泉以南的高地上,后洪水将南北崖冲断,南崖即为高台民居之所在。

▲ 20世纪70年代的高台民居
▲ 高台民居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充分利用了喀什特有的“色格孜土”,巧妙地结合地形变化进行房屋建造,以其细腻的质地和黏稠的特性,使生土建筑群最大化保留着原生态的历史风貌。遗址展示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 高台遗址原貌展示区

街区入口的标志性门楼结合了汉代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及维吾尔族木雕艺术的经典图案,代表着该街区是东方非遗手工艺创作文化的聚集地,集中了大量的传统手工艺作坊,生动地荟萃了喀什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样本。

▲ 高台民居入口门楼
(2)恰萨—亚瓦格历史文化街区
恰萨—亚瓦格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历史城区中部偏东,为喀喇汗王朝的王都遗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反映了喀什古城深厚的维吾尔族文化底蕴,是见证古城格局形成与变迁的关键地段,其中,历史悠久的阿热亚路,可追溯至疏勒国时期,全长600 m。“阿热亚”即中间有河的地方,是“巴扎文化”(“巴扎”意为集市、市场)的集中体现地,由花盆巴扎、坎土曼巴扎、木器巴扎、维药巴扎、花帽巴扎共同组成,由此深入汗巴扎美食街,街巷肌理特色鲜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

街区核心建筑“买买提的老房子”又称“巴依老爷的家”,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维吾尔族优秀民居,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注重庭院空间,为典型的“阿以旺”式民居。有厨房、卧室、粮仓、衣帽间、布匹间、地毯间等20余间,房间高低错落、渗透交融、层次丰富,是历史城区内活化利用较好的历史建筑之一。

▲ 民居院落
▲ 维吾尔族民居细部图1

▲ 维吾尔族民居细部图2

(3)艾提尕尔历史文化街区

艾提尕尔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历史城区西侧,其中,艾提尕尔清真寺为古城中心,艾提尕尔广场作为集散地,呈发散状布局。其周边围绕着大片传统民居建筑,商业特征鲜明,孕育着以商贸文化闻名于世的千年古街——吾斯塘博依。

▲ 艾提尕尔清真寺前广场
库木代尔瓦扎路也称职人街,作为古城南门的内通道,凭借手工艺品成为喀什古城的标志性街道。以维吾尔民间乐器世家、喀什最大的铜器世家、传统薄木蒸笼生产、木兰旋木、棉絮翻新等为街巷特色,沿街可欣赏维吾尔族精美的砖雕技艺。街区的艾提尕大巴扎、艾特莱斯非遗馆、喀什古城墙、彩虹巷、布袋巷、百年老茶馆等文化遗产点,同样记录着古城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

▲ 古董巴扎街巷

▲ 古董巴扎全景

4

  现存状况与保护发展建议

历经沧桑的喀什古城,按照“修旧如旧、原址重建”“一户一设计”的原则,已通过老城区保护综合治理工程重焕新生,古城原貌得以完整的保留,但在基础服务设施完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文化空间传承、社会经济发展、人居环境保护等方面仍面临着严峻挑战。现对其保护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基于历史风貌特征,梳理其文化价值。保护喀什古城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修复传统街巷肌理,延续古城历史文脉,提升文化展示与旅游服务功能,增设传统技艺体验传习场所。(2)加强对艾提尕尔清真寺、吾尔达西克清真寺、徕宁城、布拉克贝希泉等文物本体的日常修缮保养,对历史建筑呈现出的多元价值进行活化利用。(3)构建古城适应性强的防灾应急机制和形成安全有效的自救体系,并提升古城人居环境品质。(4)将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场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逐步形成沉浸体验式的文化消费场景。(5)定期为古城开展“体检”工作,合理应用历史建筑绿色化改造与风貌提升技术,完善老城区改造后的评估体系,提升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监测与管理水平。

▲ 历史风貌协调片区鸟瞰图

主持:阮仪三

图文

陈彦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研究生

任云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本文通信作者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20784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2JJD770054)。

部分图片由喀什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创刊于1977年,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百强科技期刊、精品科技期刊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