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ccess】区域统筹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升策略探索——以重庆市磁器口为例

学术   2024-11-04 11:29   北京  

【文章编号】1002-1329 (2024)增刊1-0101-09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819/cpr20241313a
【作者简介】
张圣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分会委员,重庆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刘静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成都分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加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高级工程师。

熊   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城市设计所主任规划师,高级工程师。

王海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城市设计所业务主任。

精彩导读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场所,其保护与更新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议题。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重庆市城市更新提升的重要示范区,目前面临着空间局促、权属复杂、交通混乱以及诸多限制要求等多重困境。在区域统筹视角下,提出了推动街区融入城市区域发展、精准施策解决重点问题、提升街区综合防灾能力及培育文化体验新场景的更新提升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合理配置城市区域内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有效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街区的有机更新。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区域统筹;更新提升;传承保护;磁器口

EXPLORATION OF STRATEGIES FOR THE RENEWAL AND IMPROVE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 A CASE STUDY OF CIQIKOU, CHONGQING 

ABSTRACT: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are important plac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isplay of urban history and culture. Their protection and renewal is a complex and multidimensional issue. Ciqikou, locating in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demonstration area for urban renewal and improvement in Chongqing. At present, Ciqikou is faced by multiple difficulties, such as cramped space, complex ownership, chaotic traffic, and many restri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renewal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blocks into urban regional development, solving key problems with accurate policies for implementation, enhancing comprehensive capabiliti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for the blocks, and cultivating new scenes for cultural experience. These strategies aim to rationally allocate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urban areas, achiev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utiliz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organic renewal of blocks.

KEYWORD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regional coordination;renewal and improvement;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Ciqikou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场所,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关键区域。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从关注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提质阶段转变,其保护与更新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议题,大拆大建、迁出原住民、整体功能置换的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未来的保护发展是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为前提,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参与的“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方式。作为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还应主动融入城区,从城市尺度进行整体思考,从区域统筹视角寻求其在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进程中的角色地位,探索更多元化的保护路径与更新方法。

1

概述

1.1  研究基础

“历史文化街区”概念的前身是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颁布,将“历史文化街区”正式作为一种专门的保护类型,使之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概念[1]。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历史文化街区”给出了明确定义,即“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2015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公布了第一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各地结合各自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区域特色,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对保护与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推动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研究实践从多方面推动了此领域的发展。在研究视角上,基于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文物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从有机更新、韧性安全、文旅融合、场景理论、气候适应性等不同视角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王承华等从微更新视角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应关注脉络修复、触媒带动和内生动力激活[2]。李悠然从文化创意视角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构建综合创新的方法[3]。赵小茜从文旅融合视角探索新时代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思路[4]。史文正等在社区营造角度下,通过公众教育与公众参与等方式研究街区的可持续自主更新[5];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围绕物质空间修复和社会经济关系治理两大方向开展,对街区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保护机制与更新模式、更新策略与措施等方面探索了不同地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方式。阮仪三等以案例研究方式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5种模式进行总结,并指出问题和方向[6];陈晨、杨亮等总结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各类更新实施模式,并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困境与展望[7-8]。廖开怀等以广州市为例对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与活化利用策略进行系统研究[9]。张昀等以实施了保护工程的11个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对保护更新投入资金情况进行实证并提出政策建议[10]。此外不同学者对哈尔滨道外、福州三坊七街、西安七贤庄、北京模式口、成都宽窄巷子、青岛四方路等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个案研究方式探索了更新模式和策略。

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践的研究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内容上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逐步多元化。以往研究更多是聚焦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范围内,从城市区域统筹视角下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和实践较少。而在城市尺度下,历史文化街区往往规模较小,由于历史文化资源分散,受街巷传统格局和风貌管控要求的影响,若只关注街区本身的更新提升,往往周期较长,投入较高,空间缺少灵活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这种情况就需要对城市区域交通、居住、就业、配套设施统筹考虑。

1.2  背景和要求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主城歌乐山麓,嘉陵江畔。20世纪80年代末,水路运输被公路运输大规模替代,磁器口的物资集散功能逐渐消失,街区逐步萧条。2001年沙坪坝区启动对磁器口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设计。保护规划的执行让磁器口历史空间得以传承,成为重庆主城区现存的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巴渝风貌片区。2006年11月,磁器口古镇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磁器口获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但是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景争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人车交通复杂,一到客流高峰日就容易出现严重拥堵。新老风貌失调,民居建筑私搭乱建,老旧建筑缺乏维修。商业业态以餐饮、零售为主,同质化严重,文化体验方式单一,人均消费不高。2018年,磁器口年游客量已达到1200万人次,游客密度是丽江和乌镇的8倍,景区严重超载。

重庆市围绕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总体目标,集中力量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再升级,提出《重庆市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磁器口,明确提出统筹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加快推动磁器口片区提档升级。不同于以往“穿衣戴帽涂脂抹粉”的更新方式,在沙坪坝区政府组织下,开启了重庆市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以来第一次系统性、全局性的片区综合提升,打造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升样板工程。

2

现状及困境

2.1  磁器口现状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范围(面积6.99 hm2)和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23.67 hm2)。保护区内包含12条历史街巷,8处文物保护单位,2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处历史建筑,670处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图1)。周边3 km2范围内涵盖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景区(含“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康明斯发动机厂、金碧街、特钢厂(含兵工署第二十四兵工厂旧址)等,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图2)。 
 图1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范围
Fig.1  Conservation area of Ciqikou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资料来源:《重庆市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2020-2035年)》。

 图2  磁器口片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within Ciqikou area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2.2  街区更新困境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升是一个复杂多维的命题,不仅涉及物质空间改造和建筑翻新,更深层次地应注重社区的记忆、文化的传承以及街区发展的未来方向,主要面临三大困境。

第一,街区产权十分复杂,面临如何进行整体提升的难题。历史文化街区内政府持有资产仅8%,其他产权涉及个人、各类企业、团体组织等多种类型,分割严重,产权协调难度大,合作成本高昂,决定了不可能采取乌镇西栅景区统一运营的模式,需要协调众多业主的利益,达成共识的过程复杂且耗时。

第二,如何处理现代化需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矛盾。一方面是城市空间利用的冲突,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的空间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古镇防火和临江防洪要求,而历史遗产保护则要求限制对这些区域的开发,以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价值。另一方面是功能更新与历史连续性的矛盾,现代化需求倾向于追求高效、便捷的城市功能,而历史遗产保护则强调保持历史连续性,这可能导致在功能更新与历史保护之间出现矛盾。

第三,如何协调居民生活与旅游业发展的冲突。随着外来游客增多和商业活动扩张,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干扰,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交通方面,人车交通混杂,交通压力大,一到节假日,游客大量增加,就会加剧拥堵。其次是过度商业化,商业化往往伴随着租金上涨和生活成本增加,可能导致原居民被迫搬离,同样也侵蚀居民公共利益,片区缺少必要的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吸引力。

在有限财政预算和时间要求下,以上困境要想在磁器口街区面积狭小的保护范围内解决非常困难,通过区域统筹的方式,在更大范围内来寻求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是一条值得参考的路径。

3

磁器口更新提升策略

3.1  从街区到城区——推动街区融入城市区域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的存量资源类型和权属较为复杂,同时具有严格的保护管控要求,其本身能更新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只有充分关注到其对城市发展的战略价值,统筹街区内外资源,在一定区域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才能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和商业潜力。因此,需要从片区战略谋划、统筹更新规划、建立实施机制等方面构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提升路径。

3.1.1  立足区域,高位谋划角色地位

市委市政府提出扩容提质磁器口,和歌乐山烈士陵园景区整体打造形成优质资源的工作要求,为磁器口的高位谋划奠定的基调。在规划设计研究范围上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拓展到以“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磁器口片区”为主体的更大范围,同时联动周边居住区、老厂区、滨水区等资源,通过区域资源评价与对比分析,结合重庆城市发展目标与空间格局的认识,最终提出了“巴渝风貌传承与展示地、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西部创意产业新高地、重庆对外文化交往承载地”的目标发展定位,为片区的未来发展定下方向。

3.1.2  统筹片区,系统规划整合资源

把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构建“以体检为根、规划为干、专项为枝、项目为叶”的规划技术体系。“体检为根”,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街区城区共生共荣”的价值导向,运用城市体检方法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和诊断,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规划为干”,统筹制定片区更新的框架,通过系统施治推动片区综合提升。“专项为枝”,作为规划主干的延伸,在区域范围内就功能业态、交通组织、开放空间、城市风貌、配套设施等5个方面开展更新导则。“项目为叶”,面向更新实施,建立具体的项目库,指导片区更新实施。

3.1.3  政府主导,建立多方参与实施机制

街区更新涉及区域内大量产权、空间、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需要政府进行主导、调度各方面资源共同参与,特别是通过片区统筹,使各主体达成一致,来调动社会资源和企业,运用市场化力量参与更新[11]。将磁器口片区划分成多个城市更新单元,在当地区政府的引导安排下,采用多种城市更新模式推进片区更新实施(图3)。非经营性项目如市政基础设施改善、生态开放空间改造、传统风貌民居修缮等以综合整治为主,政府主导,上下联动,提供财政补贴,引导市政公用企业、业主、居民等共同出资推动街区更新,提升地区价值吸引力。可经营类项目如磁器口后街和金碧街改造等以拆旧建新为主,政府招商,企业投入,采用改造运营一体化模式整体打造。现有厂区则采取有机改建类更新为主,政企合作,建设文创公园,对工业遗产进行活化利用。
 图3  政府主导,构建多方参与机制
Fig.3  Government takes the lead and builds the mechanism with multi-party participation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3.2  从混乱到有序——精准施策解决主要问题

磁器口入口区长期交通拥堵,内部街区人群拥挤,部分建筑和环境风貌杂乱是主要的问题。解决交通问题是从区域入手重组街区外围车行路线,以空间织补方式保护山水城整体格局特色,实现景区扩容提质。建立微更新方法体系,分“环境协调区——建设控制地带——核心保护范围”3个圈层,抓要素、有重点整治不协调建筑与景观,延续巴渝传统历史风貌。

3.2.1  功能转换整合空间

磁器口古镇自古以来就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山水城地貌,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为方便车行修建的磁童路切断了马鞍山与清水溪及凤凰山的联系,如今也成为古镇片区最拥堵的路段,致使清水溪水岸空间长期破败消极。

如直接采取拓宽车道的方式提高车行容量,拆迁成本高昂,还会引来更大车流量。通过区域交通流量分析论证,磁童路承担大量过境交通是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分流磁器口过境交通才是解决拥堵问题的根本。通过联通古镇外围的凤凰山隧道、局部拓宽劳动路,同时将磁童路车行道进行步行化改造(图4),改善提升滨水空间清水溪和凤凰溪水岸生态环境,联通支巷构建“马鞍山-古镇街巷-磁通路步行街-滨水空间”的步行网络,一方面完全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古镇片区,为居民和游客创造安全舒适的开敞空间,另一方面以空间织补方式扩大景区,整合周边功能板块,有效提升了景区容量,实现“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山水格局整体性保护修复,实现片区空间价值整合与功能提升(图5)。

 图4  磁童路步行化改造前后

Fig.4  Before and after the pedestrian transformation of Citong Road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图5  通过磁童路步行化改造,实现片区整体性保护
Fig.5  To achieve the overall protection of the area through the pedestrian transformation of Citong Road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3.2.2  建立“分类型、抓要素、塑节点”的微更新方法体系

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方式与大规模的重建或翻新不同,强调的是在改造过程中保护和利用既有建筑,更注重细节和功能性的改善,以及对现有环境的尊重和保护。这种做法有助于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城市的文脉,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

在磁器口建筑风貌整治中,分“环境协调区——建设控制地带——核心保护范围”3个圈层,除了原加油站失去功能后拆除新建外,不拆一栋传统民居,建立“分类型、抓要素、塑节点”的微更新方法体系,对建筑外观和环境风貌不协调的元素进行分类整理。环境协调区改造不合理的建筑立面形式,协调古镇风貌。建设控制地带清理杂乱要素,突出传统巴渝风貌。核心保护范围内以清洗、修补的手法对符合传统巴渝风貌的建筑进行保养。重要节点坚持使用传统的建筑技艺修护栏杆、石板路等历史环境要素。对墙面进行彻底清洁,整理各类管线,并对不协调的景观进行整治,以维护和突显历史文化景观,展现传统巴渝地区的特色风貌(图6、图7)。

 图6  “分类型,抓要素,塑节点”的“4大类+21要素”微更新方法体系

Fig.6  System of micro-renewal method with “4 categories + 21 elements” featured by classifying, grasping elements and shaping nodes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图7  不同圈层范围内不同类型更新方式实施前后示意

Fig.7  Illustration of renewal methods for different types within different circle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资料来源:笔者自摄自制。

3.3  从被动防御到韧性安全——提升街区综合防灾能力

提升防灾能力改善民生,不仅关乎居民的福祉,也是城市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磁器口古镇临江长期受洪水威胁,建筑密集长存火灾隐患,以保护历史传统风貌为原则,采用“人防+技防”的方式,结合街区周边设施条件进行综合施策,提升古镇街区灾险防治能力,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存。

3.3.1  结合地形制定防洪措施

古镇位于嘉陵江边,常年在7—8月份面临洪水威胁,如果按照城市防洪标准,需要在古镇外围筑起防洪高坝,无疑破坏了古镇背山面水的风貌特色。为延续丰富多彩的滨江生活场景,结合防洪水位线高程分布,分层引导不同高程位置的功能业态,10年一遇水位以下布置休闲广场、运动设施及临时摊位;10—20年一遇的水位线布置餐饮、零售、休闲娱乐功能;住宿、文化展示功能布置在20年一遇洪水位线上;居住主要在50年一遇水位线上。同时,联合磁器口街道办完善防洪应急疏散组织机制,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划定防洪风险区,根据实际地形地势制定具体撤离路线及地点。洪水来前商家提前撤出,更新项目增设高压水枪点以利于快速清淤,形成古镇临滨江空间“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弹性利用模式(图8)。

 图8  应对洪水威胁的适应性措施

Fig.8  Adap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flood threats

资料来源:笔者自摄自制。

3.3.2  采取适应性措施提升消防能力

针对古镇存在的火灾隐患,联合消防专业团队量身制订系统整治方案。在防火方面,通过利用现有的小巷划分出防火区域,并使用增厚、分隔的防火墙来替换传统风火墙。同时,对外墙涂料和电线材料进行升级,对老化的电路进行清理和整顿,对于餐饮设施则改用电力加热设备;在灭火措施方面,利用古镇背靠马鞍山地形高差,在最高点建立了高位水池以储备消防用水,并安装了9个消防水炮。利用古镇东侧的沙磁巷车库联通空间来改善消防通道不足问题,同时配置小型消防车来适应狭窄道路宽度,并加强了智慧消防和安全管理设施,实现了预防和灭火的有效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古镇的消防安全水平。

3.4  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体验新场景

文化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吸引核和灵魂。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提升意味着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现代文化的审视与反思,还意味着对未来文化的培育与展望[12]。磁器口街区更新通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板块,聚焦培育文化产业品牌,以“文化+”,拓展文化外延与创新,彰显地域文化特质,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3.4.1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聚焦文化产业品牌

通过产业协作与空间路径的联系,采用“文化+”的发展策略,推进“文化+旅游”“文化+商贸”“文化+创意”的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全域联动的产业空间布局[13]。依托磁器口片区内景区、社区、校区、厂区等多样化的空间资源和文化底蕴,以“文化”为核,强化文化旅游,拓展文创科创,培育文化博览。塑造“最民俗”——磁器口古镇巴渝民俗风情体验,“最文艺”——凤凰山文艺工作者聚集地,“最红岩”——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文化教育,“最创意”——继承特钢厂工业精神的创意产业园,“最国际”——康明斯厂文博中心等5个主题鲜明的文化功能区(图9),通过聚焦文化资源特色,培育文化产业品牌,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同时构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生态圈。

 图9  五大主题文化片区分布示意

Fig.9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areas with five major themes

资料来源:笔者自摄。

3.4.2  植入城市文化触媒,推动文化消费升级

通过沉浸式的表达,深入挖掘和体验文化旅游资源,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展现出新的风貌。“重庆1949大剧院”是为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量身定制的重庆首个大型实景式剧院,项目选址位于磁器口古镇外围西侧的空地内,紧靠歌乐山红色文化景区。剧目内容是以重庆磁器口码头为场景,用大胆创新的艺术手法和先进复杂的技术手段,在同一时间内从多维度构筑更立体的歌乐山红岩故事,让历史文化体验成为视觉上的震撼、听觉上的享受、心灵上的触动与情感的共鸣。《重庆1949》大型红色舞台剧受到了空前欢迎,一方面弥补了磁器口文化展演功能的不足,另一方面推动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从旅游市场到城市文化市场的升级和转变。随后沙磁名人堂、大同民乐馆、川剧馆、曲艺馆、青年艺术中心等文化功能空间开始在古镇内部和周边陆续出现,古镇内带有文艺元素的商家也开始增多,文化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图10)。

 图10  融入文化元素的新开店面
Fig.10  The newly opened store with cultural elements
资料来源:笔者自摄。
3.4.3  留白空间保留弹性,传承磁器口烟火气

自古至今,磁器口古镇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地方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活风貌使整个古镇充满“烟火气”。对磁正老街更新和磁童路步行化造过程中,尽量不迁走一个原住户和店铺商家,不改变街道空间尺度与格局,保留原有的社会结构。在磁童路紧邻老街入口区域刻意以留白的方式预留了活动空间。在节假日留白空间可以承载多元民俗节庆活动,扩展了原来古镇老街狭窄不能实现的功能,同时也从现代生活的角度传承了磁器口烟火气息(图11)。

 图11  磁童路步行化后局部留白空间的节日场景
Fig.11  Festive scene for the blank space left of Citong Road after the pedestrianization
资料来源:笔者自摄。

4

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特色鲜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且大多位于城市老城区内,区位条件十分优越,用好历史文化街区,对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无疑是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支撑性、稀缺性资源。以区域统筹的方式将历史文化街区与周边地区协调联动,既能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又能解决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求中面临空间不足、限制要求多的问题。通过精心规划和实施,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更新模式和策略,守护、延续地域文化,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推动区域协同联动,让历史文化街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和纽带,让地域文化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晨.“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生成、解读与辨析[J]. 规划师,2011,27(4): 100-103.

LI Chen. The Gener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cepts Related to“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J]. Planners, 2011, 27(4): 100-103.

[2] 王承华,张进帅,姜劲松. 微更新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J]. 城市规划学刊,2017(6): 96-104.

WANG Chenghua, ZHANG Jinshuai, JlANG Jinsong.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at the Micro-Level: A Case Study of Pingjiang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 in Suzhou[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17(6): 96-104.

[3] 李悠然. 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研究[D]. 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20.

LI Youran. Research on Landscape Desig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reativity[D]. Jinan: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2020.

[4] 赵小茜. 文旅融合视角下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探析[D]. 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22.

ZHAO Xiaoxi. An Analysis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Urb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D]. Guili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22.

[5] 史文正,张彧. 社区营造角度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以平遥古城县衙片区为例[J]. 中国名城,2023,37(9): 74-80.

SHI Wenzheng, ZHANG Yu. Research on the Regeneration of Historical Distri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Involvement: Taking Town County Block in Pingyao as an Example[J]. China Ancient City, 2023, 37(9): 74-80.

[6] 阮仪三,顾晓伟. 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J].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 (5): 1-6.

RUAN Yisan, GU Xiaowei. An Analysis About the Practical Patterns to Conserve the Historic Districts in China[J].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4(5): 1-6.

[7] 陈晨,谭许伟,由宗兴,等.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困境与展望——以沈阳市中山路为例[J]. 城市规划,2016,40(S1): 74-78.

CHEN Chen, TAN Xuwei, YOU Zongxing, et al. Dilemma and Prospect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 Protection: A Case Study of Zhongshan Road in Shenyang City[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6, 40(S1): 74-78.

[8] 杨亮,汤芳菲.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施模式研究及思考[J]. 城市发展研究,2019,26(8): 32-38.

YANG Liang, TANG Fangfei. Research and Consider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Model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Districts Renewal in China[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19, 26(8): 32-38.

[9] 廖开怀,刘利雄,朱雪梅,等. 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与活化利用的策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5): 1-7. 

LIAO Kaihuai, LIU Lixiong, ZHU Xuemei, et al. Strategies for Micro-Renovation and Activ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The Case of Guangzhou[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22, 29(5): 1-7.

[10] 张昀,相秉军,林铅海.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资金投入情况实证研究及政策建议[J]. 中国名城,2024,38(5): 36-42.

ZHANG Yun,XIANG Bingjun,LIN Qianhai. Empirical Study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Investment of Fund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J]. China Ancient City, 2024, 38(5): 36-42.

[11] 秦虹. 片区统筹破解更新难题[J]. 中国勘察设计,2022(11): 14-16.

QIN Hong, Regional Coordination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Urban Renewal[J]. China Engineering & Consulting, 2022(11): 14-16.

[12] 姜自凤. 城市更新视角下广州西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广州永庆坊微改造为例[J]. 今古文创,2022(29): 117-119. 

JIANG Zifeng.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Xiguan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Renewal in Guangzhou: Case Study of the Micro-Renovation of Yongqing Fang in Guangzhou[J]. Jingu Creative Literature, 2022(29): 117-119.

[13] 许维卿,陶文珺,李和平. 旅游商业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以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11.

XU Weiqing, TAO Wenjun, LI Heping.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Case Study of Ciqikou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C]//China Urban Planning Society. Space Governanc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2021 Annual National Planning Conference,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21: 11.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创刊于1977年,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百强科技期刊、精品科技期刊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