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湖北省宣恩县两河口老街*

学术   2024-11-11 10:24   北京  

1

 古镇概况

湖北省宣恩县两河口老街位于酉水河支流的龙潭河二级台阶上,是沈从文小说《边城》所述的白水河的上流,是宣恩县古盐道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街市集类建筑群,属于湖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两河口老街背山面河,西距后山100 m,南距红旗河100 m,北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家寨古吊脚楼群3 km,全长约300 m,公布保护面积2624 km2,由两条街道组成,原为明清时期“川鄂古盐道”沿线的小型商贸集场和驿站。1935年3月,红二、六军团转战宣恩,在两河口老街成立宣恩县苏维埃政府。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设于老街西侧的向学政老宅,红军驻军旧址设于老街其余建筑。
▲ 两河口整体鸟瞰1

2

   老街布局

两河口老街建于溪边的向阳台地之上,结合地形呈线型分布,属典型的山地形村落。老街以长条形河卵石铺成瓦背形路面,十余栋建于清末的古建筑两两相对,分立于街道两侧,大多数建筑保存较好。

▲ 街道俯视

村口空间依地势设计为一坡地台阶,具有较强的引导和标识作用。

▲ 街道坡地台阶

建筑入口空间通过略宽敞的阶檐满足赶集贸易、公共活动、晾晒衣物等功能。目前街面仍保存着许多老铺面和柜台。据现场考察和当地老人介绍,这里当年曾是川盐济湘、川盐济楚的重要驿站,过往盐邦和茶邦不用下马就可进行贸易和物物交换,可以想象当年的繁华盛景。

▲ 上行青石板梯步

3

  建筑特色

从平面上看,两河口老街的单体建筑空间以堂屋为核心进行布置,进入大门的第一个空间就是堂屋,堂屋正中设置祭祀用的神龛,堂屋左右上一步台阶后进入火塘屋,通过火塘屋往里面走则为卧室。从立体上看单体建筑空间以地面层为主要生活和贸易空间,底层为架空空间,二层为储藏空间。底层架空空间多用于圈养牲畜或者堆放杂物,其功能可概括为“人处于上,畜产居下”。

▲ 入口大门及堂屋

建筑为木构架穿斗式结构,临街或临崖设吊脚,吊脚端头雕刻吊瓜。前檐挑檐部分为双挑出檐,后檐挑檐部分为单挑出檐。大木构架形式有四柱六骑、五柱六骑、六柱六骑等类型。整体建筑风格以朴素简洁为主,立面通过带雕刻的垂花柱(吊瓜)、槅扇、透窗、木栏杆等进行装饰。

▲ 单挑出檐

▲ 双挑出檐

建筑维护结构主要为木板壁,木板壁由边框及板壁芯组成,边框使用榫卯拼结,板壁芯用穿带拼接(木板后面开一道或两道燕尾槽,然后打入木穿带)。

▲ 木板壁
建筑门窗古朴自然,形态不一,门主要分为六合门、对子门、单一门,其中,六合门是由六扇能开合的门扇组成的三对大门,被用作堂屋正门。建筑的窗根椐形式有木透窗和木板窗两种,木板窗常用于前檐或者堂屋两侧柜架之上,由四块或者六块木板组成一组,可拆可安,体现了建筑曾经的商铺功能。
▲ 木窗

4

  文化特色

两河口老街依山傍水,空间布局呈现线性分布形态,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极好地反应了土家族传统吊脚楼的内部特征及聚落形态,是研究武陵山区传统民居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两河口整体鸟瞰2

▲ 总平面示意

建筑本体及自然环境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完整性。建筑外部环境良好,满目青山,悠悠绿水,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建筑内部受干预程度较小,从建筑平面布局、穿斗式结构、小青瓦屋面、板壁、吊瓜、火塘等特色部分可以看到建筑的原形制、原工艺及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建筑既保留了鄂西地区民间建筑传统营造技艺,又能够与周边民族和地区相互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街道式前部吊脚的建筑形式。

▲ 穿斗式构架
▲ 吊瓜
土家族先民在宣恩县两河口老街生产生活,创造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土家薅草锣鼓。薅草锣鼓,又称山锣鼓、打闹歌、打锣鼓、挖土锣鼓等,是流行于武陵山区的劳动生产歌,是土家族、汉族薅草时节以锣鼓伴奏形式演唱的一种长歌,是劳动生产与音乐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此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八宝铜铃舞、宣恩耍耍等。如今在重要节日,两河口仍然保留着自己传统的民族特色和风俗。最有名的是土家长桌宴和摔碗酒。如有重要客人到访,居民会在街巷里排出一长列的餐桌,每家每户都献出拿手的几道菜肴,所有居民和游客们欢聚在一起,边喝边唱,共享盛宴。喝摔碗洒是很讲究的,主人敬客人酒和客人回敬、主人与客人互敬,都要一起干,美酒下肚,举起土碗,猛地往地上砸,体现土家汉子的豪情,意喻碎碎(岁岁)平安。

5

 保护建议

为进一步保护和活化利用两河口老街的建筑文化、商贾文化和红色文化,建议对现存的古建筑进行测量和评估,并结合周边环境进行治理一体化规划设计。另外,充分利用土家吊脚楼的可变性、可移动性,通过针灸式拆、迁、改等方式,再现两河口老街的日常生活场景、赶集场景、节日庆典场景,让外地游客体验两河口老街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
主持:阮仪三
图文
邵埌宇  匈牙利佩奇大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赵   逵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本文通信作者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22YJAZH161)。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创刊于1977年,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百强科技期刊、精品科技期刊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