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播报】2024年第 12 期目录

学术   2024-12-18 10:01   北京  





规划信息






规划研究


解析城市规划

张庭伟 [美]

【摘要】回顾1980年代以来美国规划界的转变,指出城市规划在外界经济政治变化中作出改变是国际普遍现象,只要固本守正,把握变化,城市规划不但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而且有更新的契机。新情况下城市规划需要进行更新式转型:既要固本,又要更新,但不会消亡。实现规划的更新式转型需要动态理解规划的本质、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变化,要善用新工具,更需要提升规划理念。

至深孤独:信息技术、日常生活与列斐伏尔的批判——兼谈信息时代的空间与规划

杨宇振

【摘要】亨利·列斐伏尔在1981年出版的《日常生活批判》第三卷中开创性地探讨了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带有一种历史转折时期的“灵光”和整体的问题意识。本文探析列斐伏尔对信息技术社会六个方面的分析和判断,讨论在这一状况下邻近性问题与规划的社会价值,最后探讨信息时代的空间与规划,认为要超越仅把信息技术当作实用技术,没有批判性就难有真正的创造性和质的发展。

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中国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

乔艺波  罗震东

【摘要】借助2001—2016年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集,运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中国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其中市域空间结构的多中心程度通过识别陆地扫描全球人口数据库,综合考虑各中心的人口、距离和面积计算获得,城市创新绩效由城市年每万人专利申请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且仅对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成立。在样本时期内,科教投入、人口集聚、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城市创新绩效,而投资驱动型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创新绩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支持城市规划实践中多中心空间结构规划的合理性,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点击阅读

公园城市规划的综合性景观途径探索——城市建成区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耦合发展的数字化规划方法

徐宁  王璞  张潇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网络完整与公共活力提升是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研究突破公园城市建设等同于绿地及非建设用地增量开发的常规思路,从综合性景观视角出发,提出发展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的耦合系统,并将其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全局性框架。在数字景观规划系列技术方法的支持下,应用ENVI、GTB、ArcGIS等模拟与分析软件,从结构、功能、需求三大层面对南京主城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进行识别与分析评价,构建了城市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耦合发展的综合性景观规划方法,旨在引导城市形态重塑与格局优化,实现公园城市高效集约发展,为公园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前提与实践支撑。点击阅读




年会报告


本土都市主义的概念模型及中国式规划前瞻

王世福  刘联璧  刘铮

【摘要】尽管“都市主义”作为思潮、概念和实践,广泛出现在城市规划领域,但始终缺少对其本身开展的系统性理论思辨。基于城市社会与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文献梳理与理论剖析,识别思想、行动与结果作为理解都市主义的关键视角,并结合城市理论、规划理论与规划方法的耦合关系,探索性地构建都市主义的概念模型,并应用于解读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国的本土都市主义以清晰的顶层思想引领、积极的规划干预行动与显著的城市化结果为主要特征。虽然形成了相当丰富的规划方法经验积累,但是城市理论与规划理论的本土化水平明显不足。进一步前瞻中国新型城镇化趋势与要求,提出本土都市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式规划概念,即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思想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结果导向、以空间治理为行动路径,共同致力于在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中国规划理论和城市理论。




继承与创新  [主持]王树声

多城:一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空间扩张的典型模式

高元  张富豪  李小龙  王树声





 遗珠拾粹 [主持]阮仪三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小河镇天井古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赵逵  徐博





年会学术对话

中国式现代化与城中村改造

叶裕民  仝德  李锦生  田莉  汪明峰  陈宏胜  冯长春  田光明  王世福  赵炜  李志刚

今天的建设&明天的遗产

王富海  张松  王军  周剑云  李百浩  金磊  张宇星  刘岩

城市更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杜雁  李金波  陶汝鸿  黄卫东  王嘉  唐鹏  许建国  赵燕菁
县域城镇化如何回应青年诉求

申明锐  李晓江  张京祥  田雄  孙新华  张梦洁  李志刚  陈前虎  宋维尔  刘亭





城镇化

人口迁居视角下的中国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的研究

钮心毅  朱艺

【摘要】使用百度迁徙数据测度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迁居形成的全国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选取春节前、平日百度迁徙数据,以全国地市为空间单元,将春节前与平日城际出行特征进行比较,从中分离出迁居人口分布、流向,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了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作用因素。研究发现,在人口迁居视角下,我国人口城镇化形成了南北分异的空间格局。南方是城镇化进程中迁居人口流动的高值聚类区,北方是迁居人口流动的低值聚类区。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得出了与“秦岭-淮河”线基本相符合的南北分异特征,这与我国社会经济东中西空间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人口迁居形成的人口城镇化南北分异现象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作用差异有关,也与南北方的省内城镇化进程差异有关。南方各地市的格局是由大规模的迁往三大城市群的跨省城镇化,并伴随着迁往省会城市的省内城镇化两者带动形成。北方各地市的格局是迁往三大城市群迁居的跨省城镇化、迁往省会城市的省内城镇化趋势均较弱而导致。点击阅读




空间研究

人本尺度街道空间品质对学童步行通学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

王晓歌  黄多多  刘晔  姚尧  向梨丽

【摘要】推动儿童通学出行沿线街道品质提升,有助于提高儿童体力活动水平,改善健康状况,促进我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我国建成环境对学龄儿童通学行为影响的研究不多,且多基于宏观尺度测度建成环境。本文基于2015年北京市综合交通调查数据,结合街景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识别影响学龄儿童步行通学方式选择的建成环境因素,尤其关注人本尺度的街道空间因素,并控制居住自选择造成的结果偏差。研究表明:道路可步行性和活力与学童步行通学概率存在显著关联,且社会经济条件更好的学童更有可能因街道品质提升而使用步行方式通学;控制居住自选择后,街道环境对学童步行通学概率仍有稳健的显著关联。研究结果可为街道品质评价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点击阅读

铁路站点地区空间形态特征及影响要素——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周希霖  郭子钰  熊智健  李传成

【摘要】铁路建设引发的时空压缩效应促进了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然而都市圈内不同铁路站点地区呈现出迥异的发展特征,其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的定量研究。本文选取武汉都市圈内铁路客站为对象,通过提取站点地区用地建成率、建筑覆盖率、高度、容积率等空间形态指标,利用类型学分析方法归纳了高速、城际、普速铁路引导下的站区空间形态特征,并对站区空间形态指标与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用地建成率与区县年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正相关,与站点距行政中心距离显著负相关;容积率与站点建成年数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生产总值对建成率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因素,较长的站点建成年数是站区外围圈层高强度开发的必要条件。点击阅读





生态规划

城市建成环境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其空间关系

郑殿元  黄晓军  祁明月

【摘要】城市内部地表温度的空间异质性受建成环境的深刻影响。为了深入揭示微观尺度下城市建成环境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其空间作用关系,以西安市碑林区为例,在30 m×30 m格网尺度下采用多源空间数据,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和空间统计模型等方法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碑林区地表温度空间集聚特征主要为“高-高”和“低-低”两种类型,在北部形成热岛区,东部形成冷岛区;(2)城市地表温度的增温因子为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NDISI)和建筑密度(BD),降温因子为路网密度(RD)、建筑高度差(BHS)和水体比例(PW),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有水体的低温区降温效果较差,在无水体的高温区较好;(3)城市路网密度和建筑高度差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性,在高温区更为显著;(4)城市地表温度在空间上存在实质性空间依赖性,在建成环境影响下局部与邻近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扩散效应。点击阅读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创刊于1977年,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百强科技期刊、精品科技期刊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