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蚕是指紧邻睫毛下缘一条约四到七毫米带状椭圆形隆起物,看起来好像一条蚕宝宝横卧在下睫毛的边缘。
定义:卧蚕实际上是眼轮匝肌的局部隆起,形成一条在下眼睑边缘的弧形隆起,形似蚕蛹,因此得名卧蚕。
特征:卧蚕通常呈淡褐色或黄褐色,与周围肌肤颜色相近,位于睫毛下方约四到七毫米处。在微笑或做出其他表情时,卧蚕会更加明显,使眼睛看起来更加生动有神。
卧蚕与眼袋的区别
位置与形态:卧蚕紧邻睫毛下缘,呈带状椭圆形隆起;而眼袋则位于卧蚕下方,距离睫毛较远,通常呈三角形或半圆形突出。
成因:卧蚕是天生的,由眼轮匝肌发达形成;眼袋则多由于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膨出等因素导致。
影响:卧蚕能增加眼部美感,使面部表情更加丰富;而眼袋则可能使人看起来疲惫、衰老。
卧蚕的解剖层次主要涉及眼轮匝肌及其相关结构。以下是对卧蚕解剖层次的详细解析:
眼轮匝肌是围绕眼眶和睑裂的环形平滑肌,可分为睑部、眶部和泪囊部三部分。其中,卧蚕主要由睑部的眼轮匝肌构成。眼轮匝肌对眼球有保护作用,同时参与眼睑的开闭运动。
卧蚕的解剖层次
皮肤层:卧蚕位于下眼睑的皮肤之下,这层皮肤相对较薄,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眼轮匝肌的轮廓。
皮下组织层:在皮肤层之下是皮下组织层,包含脂肪、结缔组织等。卧蚕的形成与皮下组织的分布和厚度有一定关系,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眼轮匝肌层:卧蚕的核心层次是眼轮匝肌层。在这一层次中,睑部的眼轮匝肌在靠近睫毛下缘处形成局部隆起,即卧蚕。眼轮匝肌的收缩和舒张会影响卧蚕的形态和明显程度。
眶隔层:眶隔是分隔眼眶内容物和眼睑组织的膜性结构。虽然眶隔层不直接构成卧蚕,但它对维持眼眶的稳定性和形态有重要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卧蚕的外观。
卧蚕的形成机制
卧蚕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眼轮匝肌的局部隆起所致。当眼轮匝肌收缩时,靠近睫毛下缘的睑部眼轮匝肌会变得更加明显和突出,形成卧蚕。这种隆起不仅增加了眼部的立体感,还使眼睛看起来更加生动有神。
我们都知道,卧蚕其实就是将下睑板部分的眼轮匝肌增厚,来达到一个衬托眼睛的审美效果。
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下睑板这个部位的解剖层次分为皮肤,皮下浅筋膜,眼轮匝肌,轮匝肌下脂肪,下睑缩肌腱膜和睑板。
但请注意,你对这些层次的理解,都只是存在于图谱上。
可一旦你在新鲜灌注的尸头标本上做过解剖实操,你就发惊讶地发现,实际上这些层次,在靠近睑缘的地方基本上都融合了。
打个比方,就有点像几张饺子皮,把边缘的地方用力按一下,这些皮不就都粘在一起了么,怎么能分得出层次呢?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操作不能纸上谈兵停留在理论和图谱上,而要考虑实际情况的。(所以注射医生一定要亲手去做一次面颈部解剖,你会发现与图谱有那么多的不同)。
那么,具体该怎么办呢?教你一招,方法并不复杂。
这个时候,其实你只要进针的位置,稍微深一些靠近睑板就可以。毕竟睑板是致密结缔组织,钝针和锐针都很难穿透。只要远离皮下避免丁达尔现象就可以,不需要太纠结层次走对了没有。
还要提醒一下,这个时候,你更应该注意的细节,其实是针尖开口朝向问题,无论是锐针还是钝针,都要朝向睑缘。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自然的卧蚕。否则在睑缘和卧蚕之间出现一条沟,不仅看起来很奇怪,想补救都很难。很多客诉也是由此而来。
小结一下,今天我们分析了为什么注射卧蚕不要去过于纠结层次,还教了你进针的位置和针尖开口朝向的细节。每个细节背后,都隐藏着解剖学的底层逻辑。
卧蚕的好处
提升颜值:卧蚕能显著提升眼睛的颜值,使眼睛看起来更加生动有神,增加面部吸引力。
表情丰富:卧蚕在微笑时会随着眼角自然凸起,形成自然的微笑曲线,使面部表情更加丰富和谐。
自然修饰:卧蚕能在一定程度上修饰眼部周围的细纹和瑕疵,使眼部肌肤看起来更加光滑紧致。
情感表达:卧蚕在笑时尤为明显,给人一种眼睛会笑的感觉,增强了情感表达的丰富性。
改善眼部状态:卧蚕作为眼睑边缘的肌肉组织,能增加眼部肌肉弹性,有助于改善眼部疲劳和浮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