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上4000点(全本)(2万字)(下)
文摘
2024-12-04 23:12
广东
前面写10篇“能不能上4000点”的文章,大概3万字。将内容做了删减,将次序做了调整,以及结构做了细化。如下2万字。目前大部分人判断这次是真牛,还能是延续一年的长牛。当然,也可能是疯牛。无论是真牛还疯牛,两个客观事实就是,其一,新产生了大量股民。为本来萎缩的股民群体增加了新鲜血液。其二,无论是疯牛还是真牛,会有大量的群体感受到被摧残。这种摧残,不只是货币上的可能损失,更有希望与恐惧的猛烈交替。也就是,赌场感。人一旦体验到赌场感,就经济的期许而言,一般性事务会突然没了兴趣。一个修佛的朋友跟我聊现在的股市,他非常担忧,经过疫情几年,很多人的精气神已经是严重衰减,正是邪祟比较容易进入的状态。股市就是一个巨大的赌盘。将把人抛得高高的让他散得更快。亏了就溃散,赚了就堕落。我初听不以为然,大家都苦了四年了,很多人都是坐吃山空。而客观的症结都在财富缩水。按照我对经济形势的分析,财富扩大的问题,指望不上产业,只能靠金融。没有安心的钱,只有乱心的钱。处境又如此不得拖延,请问,要如何办呢?我回问他。他反问为,“你确定财富的增多,特别是这种金融的财富,对大家一件好事吗?”对心学还算有点研究的我,这次不得不同意他的话。形势已经起来了,国家不能退缩,很多人也不愿意退缩,必须金融。那么,这个事情还有解决办法吗?他沉默了一分钟,说出来四个字,“文化建设”。西方文明是一步步赌过来的,而我们的文明一步步攒过来的。相对而言,我们面对风险的能力,没有他们那么强。这是文明体制决定的。相应,我们对艰难的忍受能力比他们强。“金融的扩大化发展,一定会带来道德的全部后退,以及文化的全面险情。”我想到金庸武侠《天龙八部》中有,功夫与佛法。功夫是自带戾气的,强一分,则戾气多一分,需要以佛法来化解。对应的,金融盛一分,文化的险情就多一分。需要以文化重建来化解。小平有一句话是很厉害的,因为经常说,所以被严重的低估了,“发展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金融扩大”确定是一种发展,而这种发展可能产生“文化危机”这个问题,解决办法不能是回头望,而必须是继续走。如何继续走,才能应对文化危机的问题呢?我能想到的方式只有三个,其一,教育,其二,心量。其三,社会性。教育。既然判断了未来金融扩大化的10年,并且是怒涛一样的凶猛,如果一定避不开,或者一定想主动靠近,就让自己专业一些。金融是一种货币算法。虽然里面参杂了很多人性成分,以及阶段性算法宕机,表现出了极大的非理性层面,但是,不能简单粗暴的将金融归咎于澳门赌场。金融的主要目的是给产业注入流动性,金融的主要运营是货币算法。可能附带了一些人性弱点放大器的副效应。但这个不是金融主要要介入的。以及,有些人看到了金融对人性弱点的放大,就反向设计“金融产品”,专门承接“人性的弱点”。将这种金融称呼为恶金融。所以,金融可以区分为两个类别,正金融与恶金融。正金融的恶是附带产生的,主体价值依然是正。而恶金融一开始就是因恶而生,并且只产生恶效应。比如前几年的P2P,恶金融遍地。最后导致极少想认真的做正金融的P2P公司,也被迫关停业务。劣币驱逐良币,在商业领域屡见不见,尤其是金融与文化。无善无恶心之体。向下引导总是容易过向上的引导。很多人对金融很懵逼,就是没有对正金融与恶金融去区分。所以,金融教育要就是回到正金融上来。具体而言,就是货币的算法,以及人性的波动。人性的波动,这个比较复杂,留待以后说。可以先从货币的算法开始。我问一个从事金融多年的朋友,怎么能够简单准确的理解金融,他说,“金融就是货币。将货币当成是一种特殊商品。商品就是供应链。”我的总结就是,金融就是货币的供应链。一级市场是二级市场的上游。而美联储是很多国家央行的上游。为什么美国加息或者减息,对全球金融市场有这么多的影响,就是它处于供应链的源头。说个难听的话,大部分人对金融的迷思是因为处于货币供应链的太下游。上游太多,它们任何一个任何一个动作,都可能传递下去,并且形成放大的效果。在下游者看来,岂不是就喜怒无常,全靠情绪。所以,对金融的理性理解,要从货币供应链开始。17 世纪的荷兰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的重要起源地,至今400年了,其中是有大量的客观性的。个人有个判断,大部分国人,未来10年,无论你参与股市还是不参与股市,都需要对一些金融概念与金融逻辑有所了解。一者是因为你可能被拽进去,二者金融思维可能给你带来跨界的思考冲击。再说第二点,“心量”。心量是个佛家用户,个人很喜欢。它将心的价值具象化了。心量就是受得住。在这轮股市的疯狂中,无论是赚钱的还是亏钱的,都想感受到身体被抛到半空的感觉。既充满力量,又似乎无所抓取。佛家把其称呼为“心意的失衡”。领着几千工资的我们,看着一个涨停板,就把一个月工资给发了或者收了,谁过去又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心意踏空是大概率发生的呢。说一个朋友的事,初中毕业就出来闯荡,后来开始搞工程。以胆子大著称。几个乙方还在跟甲方磨,他已经带人入场干起来了。让甲方骑虎难下,也让其他乙方自动退出。这两年日子难过死了,别人欠他上千万,他欠别人小几百万。每天都在催债与被催债中度过。这样的日子放在旁人身上,一天都过不下去。他却可以倒床呼呼大睡。关于如何提升心量,那句话应该是最准确的,“凡杀不死你的,将让你变得更强大。”心量大小,还是要经受较大的困难经验才能确定。多少自认为心量大的高人,在指点别人的时候,办法一个接一个,还谈笑风生,真轮到自己,手脚都在发抖。个人对“高人”称呼的某些人,总是预设着不信任。知道这种成见不好,但是我深知人是要经过淬炼而成,并且据历史经验,样子越真的,里子可能越不真。心量是结果可知,而过程不可知。而在过程中,还是可以有所准备的。我的建议是,其一,保持生活规律。其二,经常锻炼身体。其三,看看大山大水。其三,读读古今历史,特别是战争史。很多搞金融的人,生活规律都很混乱。外部性的数字跳动,对神经的激活太激烈了。当年101指挥辽沈战役的时候,几天几夜没闭眼。大盘在剧烈的变化,怎么睡得下。金融滚动,生死攸关,价值观算什么,健康算什么。正因如此,才需要在“生活规律”上给自己制约。我有个判断,身体给精神提供了第一阶段的力量。青少年心理学家说,“强壮的孩子少自卑”。给身体力量,就是给精神力量。相由心生,也可以是心由相生。体育精神的匮乏,是很多国人,特别是知识工作者的特征。西方文明的一大优点,就是对体育精神的推崇。教员在1917年写了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并发表在《新青年》上。再说“看看大山大水”,心量不足是因为遭遇太小,多遭遇一点大的,心量就会被慢慢撑大一点。大山大水就是大自然中的大,大河原来是一眼望不到对岸的,大山原来是一块捅上天际的大石头。同样的,“读读古今历史,特比是战争史”,也是类似的“观大”的思路。为什么老人家遇事平和,而年轻人遇事鲁莽,就是观大的纵深不同。之所以你情绪稳定,是因为见过,或者间接见过。以天地之大,历史之大,来灌入金融之大,让自己面对金融之波动,多一丝平复的力量。最后说下第三点,“社会性”。之前多篇文章都有提到这个概念,以及专门文章也论述了。所谓社会性,就是通过社会关系的规模化与多样化继而可以提升对外发展的可能性。为什么很多人盯着股市来炒,一种可能性是认为只有这里利润最厚,这是较为优质的发展方式。另一种可能性就是缺乏足够多的关于发展的选择。财富机会太少。只能各种融资与杠杆,入场赌一次命运。大部分人对社会性的重要性是低估,对社会性的拓展相应就无力。最后抡起发展,只能在朋友圈里以及大家都在做的事上折腾。更好的发展是,去到朋友圈之外,以及刚刚萌芽兴趣的事务中。我经常表达一个观点,“互联网+高铁”就是社会性的发大器。最少将人的社会性发展提升了100倍。也就是意味着,人人可能都是超级个体。超级个人与普通个体有什么区别?前者发展机会充沛,后者发展机会匮乏。如果在里面有100个机会,依然选择了股市,那给你点赞。如果你面前只有一个机会,股市。那么局面就被动了。本来广阔的生命,被迫要加入背水一战。增强社会性,是我给身边朋友最为重要的建议。以及自己如此正在实践。金融时代气势汹汹,会将中国的财富格局重新一边。产业格局短时间看不到大变的迹象。而社会蕴含的巨大力量一定要有个去处。就只能是金融。对应的对文化的要求或者需求也正在起来。虽然我不确定更新的文化是什么,但是那两个肯定不是,其一,没有经过再实践与再转述的国学肯定不行。不否定他们的虔诚,但文化是解决问题,解决当前绝大问题。过去行不代表现在也行。甚至,因为过去所以现在才不行。其二,没有经过中国化的西方现代哲学肯定不行。西方内部的学理都还没有争论出共识,各种门派众多。况且,中国的现实问题,以及文化历史,以及中西冲突等等问题,都是要西方文化不曾理解过的。如果你想成为西方人好说。如果你想继续东方,则不得不放弃拿来主义,诚恳面对现实问题,逐渐在解决办法中形成文化。所以,未来10年,不仅仅是金融秩序的重建,可能也会是文化秩序的重建。这是未来金融一项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甚至可能改变金融格局。欧美一些前言的金融机构,已经将这一应发挥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了。特别是量化交易。今天一个朋友跟我说,“要创建良好的金融秩序”。我马上表示不认同,“金融市场是无限制格斗”。法律之外的秩序几乎不存在,或者说法律的空子足够它钻过去。所以,金融市场要繁荣,监管一定要重。监管的目的,就是将无限制变成有限制。说个极端的描述,澳门赌场,就算让赌客待着镣铐上赌桌,他们也是不会拒绝的,只要公平,且可以带走赢的钱。美剧《亿万》中,美国联邦检察官对对冲基金老板的穷追猛打,权力范围大,手段狠。美国金融市场为什么能够繁荣,首先是它的监管规范严苛。过去中国股市为什么稀烂,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监管。企业将股市当成提款机,游资各种坐庄,监管人员愚蠢且贪婪,等等。跟中国足球有得一比。很多人为什么不认为这次可以长牛,只是一头疯牛,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过去这些结构性的劣迹斑斑。面对这些事实,我也无言以对。要重拾大家对中国股市的信心,对过去违规操作进行查处与惩戒,是必要的。徙木立信。如没有良好稳定严苛的金融监管,就没有可信的金融规则,怎么折腾,都只是冒险家的乐园,而不能成为具有广泛开放的可信市场。人工智能只有在规范与可信的市场中才能发挥作用。如今多是金融机构在使用人工智能,辅助他们投资决策。一者人工智能还不能完全独立决策,需要与人工结合起来。其二人工智能的复杂与成本,不是普通散户适应的。人工智能会增强机构的投资能力,让散户转投过来。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与普遍,迟早会出现或者已经出现了服务于散户的人工智能服务。技术发展方向性价值,永远是主体平权。亿万富翁用智能手机,贫民窟小伙子也可以用智能手机。可能会出现一个概念,“超级散户”。借助于人工智能来辅助分析以及辅助决策,甚至直接替代决策。你在游山玩水,它在买进卖出。散户之所以将资金给机构,无非就是缺乏数据处理能力。现在结合人工智能让散户具备了数据处理能力,就不需要走机构这条路径,而是直接投资。再把思路放远一点,散户资金有限,做不到分散投资对冲风险。可否弄一个“比特币式协议”,让全世界的投资者匿名参与“一个账号”中。这个账号由人工智能控制,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然后定期将收益或亏损返回给每个参与者。参与者之间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存在。我把它称呼为“匿名协同”。个人觉得,这样的金融事件,应该已经发生了,只是属于较为隐秘的信息,还没扩散开来。社会形态发展的两个逻辑,一个是中心化扩大,另一个是去中心扩大。这两个逻辑都在现实生活中疯涨。前者称呼为贝莱德路线,后者称呼为比特币路线。据说,贝莱德资产管理规模是10万亿美金。为什么比特币怎么受推崇,它是有极致哲学导向与政治导向的金融应用。我跟身边人表述的一个观点,“比特币不要买,但是比特币思想一定要学习。”楼市就是散户占据绝对主导的金融市场。说个上纲上线的说法,散户主导的金融市场,就是金融人民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关于股市的散户化还是机构化,我猜测,上面还是更愿意是散户化。机构化就容易成为贝莱德资路线。利益被少数群体给分走了。社会主义对金融的要求有两个,其一,给产业提供流动性。其二,成为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方式。都机构化,还怎么再分配。在同样规则的金融市场中,散户怎么才能对抗住机构,我能够想到的方式有三种。其一,散户要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获得技术赋能。其二,散户要构建类似于“比特币式协议”,构建匿名组织。其三,政府对散户身份与机构身份要区别对待,比如,机构待上一定脚铐,散户可以不用带拳套等。政策要倾斜于散户。看到电视剧上一个桥段,朝廷派大员去赈灾,粮食在大员抵达的前三天已经到来,到时大员对外宣称,“朝廷的粮食还没到”。属下不解,为什么不马上开仓放粮。大员说,你现在放粮,他们就会嫌弃你的粮食不好,更是各种归罪。属下又问,什么时候放粮。大员说,死上百千人以后。只有造成某种绝望,粮才能顺当放下去。人性是复杂,群体的人性更是复杂的。当年香港回归的说法是,“马照跑,舞照跳”。当年香港也是从制造业起家的,随着金融的兴起,制造业就慢慢转移到了。小巨人从港府拿到地说好是做数码港,进军科技界的,最后变成了房地产项目。港人与大陆为什么始终隔阂着什么一样,核心原因就是那边是深入嵌套在欧美的经济体系中。港币是美元的代币,港股是美股的外挂。吃肉的时候是有的,挨打的时候更多。97年索罗斯狙击东南亚,不是中央在后面盯着,香港不知道有多少人跳楼。08年次贷危机中,香港是一个重要分销节点,承接了很多次贷金融产品,港人损失巨大。只是港人已经全然接受了金融游戏的残酷,富贵是命,破产也是命。在很多大陆人看来,香港的问题就是超级地租与房地产开放商,而大部分港人不这么认为。别人通过市场经济的规律创富了,那是英雄。两地的政经观差异真的是很大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是靠基本面,二是靠人性博弈。当你进入股市的时候,或者其他金融市场,问自己一句,是炒的到底是什么,是基本面还是人性博弈。人性博弈是博弈两个方面,其一,是跟其他人的人性博弈。其二,是跟自己的人性进行博弈。每一个都是充满了不确定与内耗。心思沉重。在前面的文章我就给金融下这样的定义,“金融就是货币供应链”。越说供应链下游,波动性越大。越是供应链的上游,波动性越小。如同股市的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的区分。但是,越是供应链的上游,对入局者的资格的要求越高。一般人一般资金是没办法参与的。越是到下游,参与门槛越低,到最后,只要有钱就可以了。再问一句话,你决定入市,是准备玩一波行情,还是会持续玩10年以上。如果只是玩一波行情就没什么好说的,围在大圆桌下,不断吹牌就可以了。如果是决定玩10年以上,每天这个吹牌,肯定会耗损元气的。得形成自己的买入卖出的固定原则。给自己确立规则,买定离手,不要关心牌桌,动不动就换牌。触发了设定的原则,就启动下一个动作。买定而不能离手,是我看到很多散户的状态。之前亲见了这样的例子,某朋友买了比特币,密码忘记了,到处找都找不到。眼睁睁看着涨起来了,又跌下来。有涨起来了,又跌下来。过程中,他在心理扇了自己无数次耳光。折磨够了,这个事就忘记了。后来终于找到了密码。请知情的朋友吃了一顿饭。问他,卖了没有。没卖,我要等涨到20个。这次“失而复得”让他顿悟到了一些投资的想法,就是四个字,“买定离手”。我们这些小散户,要说能够赚到钱,一定是大盘上涨,绝不能是人性博弈。而随着法币的扩大化放水,资产价格一定是上涨的,也就是大盘一定是看涨的。太关心短期价格波动,心脏受不了,也是绝难拿住的。身边一些但年自许“比特币信仰者”也都是在当时的高位如今看起来的低位抛售了。这个朋友现在也买了一些股,但基本都是加仓动作,不看盘。尽量不跟人议论股票的事情。巴菲特所谓的价值投资,做更通俗解的话,可以用“买定离手”。你认为它有价值,就拿下它,持有它,不要看短期的波动。再有价值的资产,都免不了短期的价格波动。但是长期曲线一定是上涨的。这个道理是个死道理,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什么能够遵守的人少之与少呢?据我观察,大部分投入股市的人,想赚的不是年化率,而是翻台率。股市中流行这么一句话,“跑赢大盘”。跑赢这两个字,是否有“过度操作”嫌疑。把人定在原地,蒙上眼睛,然他多转几圈,马上就丢失了方向。作为大部分的投资小白,把口号调整成“守着大盘”是否更合适一些呢。如果股市还有得玩,一定是迎来了中国的金融时刻,重现了美国的52年。从情绪主导到基本面主导。买只要几秒钟,卖也只要几秒钟。中间不用叽叽喳喳,更不用手脚并用。像个傻瓜一样入市。买定离手。把一切交给大盘。国内的投资群体,事实上已经分裂成两派,看多与看空。这个多与空,对象是整个中国经济,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各自虽然有理论依据,但个人认为,起到决定作用的依然是立场。前面写了篇文章专门论述立场与信心的问题,《关于经济的信心》。这个阶段的中国股市表现,与现阶段经济的基本面关系不大,而与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情况关系巨大。关于为什么可以涨到4000点甚至更高的逻辑,前面章节都有论述。任何逻辑都是辨证性,反向也是成立的。现实怎么发展,看得其中较力,有具体资金流动的较力,更有信心的较力。技术面的分析在这一次股市动态中,几乎不能说明问题。问题只有一个,政府对股市的介入与预期,能够像超级工程一样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股市是金融,金融是个系统,而系统是多种意志共建与制衡而形成的。超级工程再超级也只是工程,只要材料工法以及人工充分,总是确定性完成的。股市比某个超级工程是更复杂的存在。政府意志不一定可以转化为股市的意志。这一波,赌的不是经济,而是政府意志。平常对中国经济骂骂咧咧的那群人,这次同样是骂骂咧咧。平常觉得风景这边独好的群体,这次也会局面稳了。不要觉得立场之争很幼稚,社会运行的底色就是立场。具有普遍性的政经理论,只是用以包裹立场之用。一个我觉得是基本事实,但不一定准确的事实上,大部分中产以上的群体,都对经济发展普遍没有信心,甚至绝望。这种没有信心,不是因为生存问题。而是在经济生活中主导性越来越弱。个人认为,俞为什么拼命挤直播间,就是享受主导性的感觉。这种空洞的存在感,处于生存境遇的群体是难以理解的。重要性降低才是他们普遍丧失信心的根本。但是,他们这些人,手上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与话语权。这几年为什么社会风气普遍哀伤,大部分是这个群体发出的声音。不是要批判这个群体的表达,每个人都有权力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是要洞悉到,失去信心的客观面与主观面。如今是主观面放大了客观面。据我观察,大部分中基层群体,要么是没时间忧伤,得谋食。要么是干劲依旧,反正背负的东西也不多。甚至悲壮一点说,“对社会发展有信心是大部分人普通人的唯一出路”。没上岸的人,必定是希望河流开阔顺应的。我一直传播一个观点,时代转型通常会甩掉两代人,尤其是在上一时代功成名就的群体。货币只是一个过去的成绩,继续重要才是更为重要的心念。可以继续重要,就信心高涨。不能继续重要,就是怨声载道。以科学专业的方式表达出来。信心与否,已经成了一种意识形态级别的分歧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革命初级阶段,只能团结底层群体。不要指望家大业大的人跟着你走。等革命形势逐渐起来以后,会有一些那个队伍中相对弱小的群体靠过来。等革命形势进一步扩大后,那边过来的人更多。最后整体都过来了。在一般情况下,资源与信心成反比。也是掌握资源的人,在面对不确定时候越没有信心。反之,掌握资源的较少的群体,反而容易生出信心。这个现象用阶级论可以解释,用一般心理学也可以解释。信心更多的时候,是没有出路的出路。但凡有出路,都会表现出缺乏信心。有个梗是这么说的,“女人会影响拔刀的速度”。所以,只有两个主体意志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信心,一个是代表整体利益的政府,另一个是处于底层的大量普通民众。一个是责任使然,一个是命运使然。按照信心的不同,市场主体有四个群体,其一,政府。其二,巨大既得利益者。其三,较小既得利益者。其四,不得利益者。政府与不得利益者都是先天的信心者。而巨大利益者与较小既得利益者是缺乏信心者。信心的较量,就是信心者群体,要将较小既得利益者拉过来。以及,巨大既得利益者,要把不得利益者中信心摇摆的拉过来。这样的表述,像不像政治斗争中套路。我之前写过一句话,“一个人的唯心是唯心,一个群人的唯心就是唯物。”别问信心有什么物质基础,当信心群体的规模大了,信心就自然成了物质基础。产业是唯物论,金融是唯心论。说什么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太小看了金融的独立性。黄四郎说,“替身死了,我就死了。”美国为什么要必然救助以色列,因为以色列就是美国的替身。信心的较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称呼为“首战必胜”“根据地”“论持久战”。几天涨上去几百点,这就是首战必胜。就着国庆放假,战报在不断发酵。不怎么关心股市的群体也开始纷纷打听了。要承认,目前相信股市是牛市的群体,还是以情绪为主,多处于患得患失状况。另一些不相信的群体,反而是较为理性与坚定的。这是长期历史经验造成的。今天可以用几百点的上涨调动广泛的情绪,已是实属不易了。接下来就要用继续胜利形成根据地。让情绪多派变成理性多派,成为坚定的护市者。再经过二三轮的涨跌,就会形成两边的根据地。情绪转化为理性,就经得住突然的涨跌。容易转化的力量都完成了转化,接下来就是进入转化较为顽固的力量。随之也进入了“论持久战”阶段。比特币疯涨的时候,传统投资领域的大佬,对比特币破口大骂,称呼为人类有史以来的骗局。大起大幅之后,去到了更高位。这些大佬又表达,我的知识体系让我难以理解它。顽固的反对派,在相反事实出现后,他大部分不会更改自己的立场。还会继续表述危机正在扩大。章家敦坚持“中国崩溃论”20年,他总能找到更新的角度来支持他的判断。团结最够值得团结的人,胜利就自然抵达了。论持久战就是持续的团结。只是把中国股市看成中国股市边界内的问题,以及将中国股市看成周期连续性事件,就会落入到技术的分析。反之,如果将中国股市看成全球金融的重要事件,以及将中国股市看成周期迭代的巨大时事件,就会采用国运来分析。彼此看对方都是极其不爽的。这不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也不是一个全旧的世界。而是一个新旧剧烈交锋的世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世界殉道。1,为什么是5000人?最初的微信好友规模是5000人。用一个专属微信号连接这5000人,起码在过程上确保可以直接对话。所以,这个社群的总规模限定在5000人内。2,这个事情的价值有四个方面,其一,微信好友关系。其二,社群。其三,内容。其四,学习计划。所谓“微信好友”,就是托大言之成为灰鸟的好友是一个重要价值。3,社群。前期先用微信群来做,沟通及时。后期会上线一个简易小程序,一者发布给成员发布观点。二者让5000人各自加为好友。4,内容。前期灰鸟来做一些作为引头,形式有两个,一者公众号长文,预期300篇。二者朋友圈短文。朋友圈短文称呼为“今日金融话题”,也是作为社群当天议论主题。另外,每月会将长文与短文集成删减成一个月度白皮书。目前已经整理了过往一些金融相关文章做成了一个白皮书,称呼为《金融有必要11月期2万字》。入群可以领取。5,学习计划。默认加入“5000人计划”的都是有学习意愿与准备的。设置一个梗概的学习计划,一年时间5本必读书+15本选读书。读书的两个基本点,其一,结构化。其二,要自律。有这些基础知识准备,对话起来有了理解。少了鸡同鸭讲。5本必读书分别为西方金融史,东方金融史。马克思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以及哈耶克经济学。具体哪本,后续补充说明。(学习计划不是强制计划仅限于倡导)。7,希望在未来的一年,我们可以在金融这个议题上确实涨一些水平。其次,就着这个议题的交流,可以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