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研究5:在社会性上做企业性(2200字)
文摘
2024-10-14 23:30
广东
在很长一段时间,关于企业是否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以及该履行多大的社会责任,成为很激烈的争论。如今,这些争论被企业估值构建给打破。从过去的企业盈利能力到附加上ESG。所谓ESG, 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其中的环境与社会项,在我看来,就是要扩大企业边界来理解企业。我划定了两个边界,社会性与企业性。社会性的外圈是社会。社会性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过度区域。也可以理解成包裹企业的组成部分。过去,社会性只是涉及到企业美誉度,如今纳入到企业估值中。也就是,社会性已经进入到了企业的财务模型中。文化产业因其的意识流比实体产业占比更大,也更容易形成社会性。判断某个打着文化旗帜的企业,到底是是文化包装企业,还是文化内核企业,最重要是看社会性的大小。社会性远于企业性的幅度越大,文化内核企业的属性就越重。在此处,再给社会性做一个定义,“意识的生产,溢出,以及流动”。说个多年前听到的故事。英国某个有想法的小伙子,在类似大众点评上注册了一个餐厅,PS一些图片。然后邀请朋友“到店”体验,然后将“愉快的用餐体验”分享到网络上。引来一些真实用来体验,被告知这是一个“虚构的餐厅”,但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大家纷纷配合,上传自己的用餐体验,打上高高的分值。最后拿到了那个区域的餐厅店的第一名。很多人将这件事当成一种营销事件,我则更愿意当其为文化事件。某个意识产生了,然后感染了另一个意识,不自觉向外溢出,最后流动起来。意识是什么,就是概念,构想,以及模型。跟一个远方的朋友谈艺术,觉得,艺术就是应该是不成熟。当你试着去探索一种风格,或者一种内核的过程中,怎么可能成熟。一旦成熟,真切的艺术性就弱了。艺术是反奥运精神的,总是去开创某种可能。建议她去做一个内容型账号,“艺术不成熟”,专访年轻群体的艺术工作者。近半年我一直在很多篇文章中激呼,“新商业是怎么回事”。在《西部世界》中,人造人的终点就是抵达一个“门”,穿过这道门,肉体就没留下了,“精神”就是收走了。新商业就是物质世界的缓慢扩大,以及意识世界的快速扩大。这个特征不只是描述商业领域,一切领域都在发生着如此的变化。所谓“扩大”,是感知的扩大,需求的扩大。每个人的感知与需求,都是与“匮乏”强相关在一起的。匮乏是现实存在,也是心理判断。早期可能是现实存在,而现实问题逐渐改善后,还依然会有匮乏感。渐渐的,匮乏可能脱离了对某个具体事物的对象,而是一种思维习惯与生活习惯。所以说,匮乏造成了需求,需求造成了认知。不同年代,不同群体的,匮乏感是不同的。继而需求不同,继而认知不同。为什么很多人理解不了新商业,新商业本质上是建立在“精神匮乏”的基础上。而旧商业是建立物质匮乏的基础上。不能修正匮乏感,就找不到需求项。正如我反复的表述那句话,乡村文化最大的短板就是农村人接不住城里人。农村人在物质匮乏端,而城里人在精神匮乏端,对不了焦。很多几个亿造的小镇或者小村,最后都荒草了,核心原因应该还是,在用物质匮乏的底色与设定,妄图做精神匮乏的事情。可能有人要说了,很多著名的景点,比如丽江大理等等,也是一种单调建筑的重复。它们经历了20年以上,已经由百万文艺男女一波又一波注入了精神匮乏的东西。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级的存在。如何才能落实精神匮乏?我的判断是,意志的清晰与坚决。延续文章前面的逻辑,社会性就是意识流。意识流产生意识世界。意识世界的主体是意识体。意识体是物质世界的实体的二次生成。一次生成是基于物质匮乏,二次生成是基于精神匮乏。意识体生于实体又具有一定能的独立性。在支持意识体的环境中,比如互联网,意识体的独立性会较好的呈现出来。意识体的独立性,成为意志。而意志的发展,在清晰与坚决两个方面。就以自媒体为例,我对自媒体的判断是,“想法即内容,内容即流量”。那想法是什么呢?想法就是立场。立场不是左右,左右之间。只有左右之间的立场才配称呼为想法。具备巨大的创新性与选择性。所谓内容,就是用逻辑来实证立场。将立场更加具体,就是意志。多数人的意志是模糊的摇摆的,用一些言之无物的口号撑着。意志的坚决,就是用逻辑走通它。这里为什么说是逻辑走通?记住我们论述的是意识世界。任何意志都是可以完成逻辑的通达,只要够坚决。有朋友聊天,怎么才能做好文化产业,我的说法是很惊悚的,“不要把自己当人,把自己当成鬼与怪。鬼与怪都是靠着气活着的。”横渠四句的张载站在就是气本论的倡导者。理学分为三派,气本论,理本论,以及心本论。近代的王夫之将气本论发展成了朴素唯物主义。个人比较倾向气本论。什么是气?个人的理解,物质的意识化,以及意识的物质化。是意识与物质的中间态的存在。要相信,有一种东西是介于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形式是非物质而实质是物质的。我暂时想不到比“气”更好的指代。粗糙的说,文化就是气本论。气后面跟到最多的是象,构成了“气象”。气象是气的扩展与物质化。气象为价值提供了方向与框架。与气象接近的概念,可能就是“大写意”了。所谓大写意,就是不像且真。甚至,越不像越真。所谓,文化产业起点就是找到自身的那口气。风起浮萍之末。这口气可能很小。顺着这口气的动态,逐渐转变成象。气象成了,文化就成了。文化成了,产业就随之成了。做一个实验,一篇文章一个微信群。一般情况下,微信群只存续24小时。只容纳200人内。只议论这篇文章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