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上4000点(全本)(2万字)(上)
文摘
2024-12-02 23:11
广东
前面写10篇“能不能上4000点”的文章,大概3万字。将内容做了删减,将次序做了调整,以及结构做了细化。如下2万字。
先说我的观点,可以上4000点。只是不会在一个节奏的暴力拉。应该会经历几个周期。年内上4000点应该没问题。散户们被“政策利好”搞怕了,股市的政策利好从来没有停顿过。历次都出了收割状况。这次会不一样吗。我都很久不关注股市了,对它的态度有点接近中国足球。对于中国经济从如今处境中走出来的,我的立场是两个字,“发债”。国债地方债以及企业债。通过债务强制灌入流动性。都说中国的国债地方债已经非常高了,所谓的高,是针对GDP而言。要知道,无论是按照评价购买力而言,还是按照GDP的统计项而言,中国的GDP都是严重被低估的。起码低估了一倍。反向也可以说,美国的GDP是严重被高估的。而低估与高估的合理性确实稳定的。原因只有两个,其一,美国经济是高度金融化的,而中国是低度金融化的。其二,美国是全球金融市场,中国是国内金融市场。总结起来就是,美国是高度金融化的全球市场,而中国是低度金融化的国内市场。从金融市场属性看,中美GDP又是准确的。中国经济的特征是,产业全球化强,而资产全球化弱。导致了中国资产在世界范围内被低估,以及在国内价格也被低估。这种低估是相对于美国资产而言。为什么资产价格很重要呢?资产价格高,发债空间大。资产价格低,发债空间小。发债是以资产为锚定的。过去中国发债是以房地产为主要资产锚定。美国发债主要是以股市为锚定的,这里的股市也包括债市。也就是以金融资产为锚定物。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下跌,导致发债困难。需要寻找继续发债的资产锚定。一方面要继续稳住房地产的价格,为继续发债站好最后一班岗,另一方面要扩大股市资产的规模,翻上一倍,就获得了对应额度的发债。我对市场经济的总结就是八个字,“资产入表,要素流通”。发债是扩大负债表,如果不想出现赤字,就得同步扩大资产表。股市上涨,就是资产表扩大。美国经济现在有两颗雷,一个是国债总量太高,利息太高,新债找不到人接手了。另一个就是股市价格会遇到下挫,让美国资产缩表,进一步加速了国债风险。对于美国而言,保股市就是保国债。对于中国过去而言,保房地产就是保国债。A股与纳斯达克,将成为中美两国金融战的新战场。据一些统计,全世界的热钱有20万亿美元。争夺这些热钱,会成为中国金融战的热点。有人大胆估计,这波会有5万热钱杀向中国。政府定格“救市”,会有两个担心,其一,几千亿资金下去,拉爆之后又回到3000点。钱被一些人瓜分掉。政府信用又被重创。其二,几千亿下去,上到了4000点,但是利益被没少数机构与集团吞掉了,没有惠及到大量散户手中。不仅要将股市拉起来,还让当收益惠及到足够多的普通股民。只有惠及到了普通股民,才能转化为社会消费。如果又进入到了机构与集团,只是成为了他们财富的数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政府这次救市的方式也很奇怪,放开机构与基金入世的口径,并支持机构将股票质押给银行,贷款出来,继续收购股票。结果就是,银行手上有了大量的股票。也是间接政府有了大量的企业股票。本来我认为国家会建立房地产方面的国储,没想到是先开始了股市的国储。想想也对,股市的流动性是远远大于楼市的。以及,通过股市的上涨,一者扩大了很多企业的资产量,可以打开“继续借债”的可能。二者给社会注入了经济发展的信心。前者是实打实的注入流动性,后者是注入信心,集合在一起来,就能让社会信心恢复过来。继而关于楼市的信心也会回来。通过股市来拉楼市。国储股市有了经验,可能会后续的国储楼市提供经验。通过国储来确定与维系资产价格,为国债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国储与国债,可能会成为一种中国式的金融方式。一旦股市的国储量建立起来了,就可以做两个放开,其一,放开境外资金的入场门槛,以及降低离开门槛。其二,放开国内企业上市的门槛,让更多企业从股市融资,而不是从银行借贷。美国股市的总市值是55万亿美元,中国股市的总市值是80万亿人民币。美国股市是中国股市的5倍左右。平常的日交易量也在5倍左右。国储机制的目的,就是要护持着中国股市的市值最少上涨到如今的3倍以上。如果实现,让更多资金入场,让更多企业上市,让企业市值上涨。足够多的企业,足够多的资金,足够大的市值,中国股市的波动性就降低了。盘子大了,不是几个机构可以操作的了。放远一点想,国储方式,也可以理解成制造业的贸易保护。之前对股市的保护是限制外资,太高企业上市门槛。如今是托底后开放竞争。说一个粗略的算法,如果中国股市去了240万亿人民币,就释放了160万亿的债务操作空间。取一个零头,60万亿。也足够让经济振奋10年。资产价格决定于三个因素,重要性以此排开,其一,货币,其二,信心,其三,经济基本面。有句口头禅,“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种表述是不准确的。股市到底是什么,或者说资产市场到底是什么,很多概念是浑浊的。股市的价值首先决定于区域资产价格的水平。区域资产价格决定于货币计价资产体系。强货币,区域资产就高。继而股市价格就高。中国科技企业喜欢去纳斯达克上市,因为那里的市值高。形成了一批中概股的企业。中美关系融洽的时候,模糊着成为了美元计价体系的资产。当美国开始脱钩中国,还是这些中概股,股价暴跌。原因就是美方将中概股的“美元计价资产”的标签撕掉。将它们还原为“人民币计价资产”。人民币相对美元而言,就是弱货币。弱货币就是弱资产价格。当年中国企业上市,首选纳斯达克,其次是港股,最后才是大A。香港股相当于美元计价资产体系的分会场。美国这几年的金融战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将中国资产从美元计价资产体系中剥离出来。造成中国资产的价格走低。第二个因素就是信心。信心就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未来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技术领先,其二是市场空间。美国的科技大厂为什么市值万亿以上,技术是领先的,且不受政治迫害。以及市场是全球的,不受长臂管辖。中国因为房地产金融问题,被欧美资本反复唱衰。又加上美国针对中国的科技战,长臂管辖等等,意图将中国科技锁死在中低水平,以及将市场锁死在中国境内。经过几年的科技战下来,美西方发现了两个尴尬的事实,其一,很多科技领域中国实现了弯道超车,尤其是新能源与通讯领域,已经领先了他们。其二,在美西方管辖弱的地方,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东南亚,中东,俄罗斯,金砖国家。中国找到了更大的市场增长空间。这些事实开始渐渐被国际社会所理解与接受。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所认可。最后说下经济基本面。疫情期间,美国经济基本面应该是很差吧,微软疫情前市值1万亿,疫情期间涨到2万亿。是什么样了不得的经营成果,让它翻倍了。到了2024年,市值破了3万亿。这其中起到大部分作用的是金融环境与金融操作。不是经济基本面。放了那么多水,需要找一个产业实体去寄生。产业体系与资产体系两个密切相关又相对独立的体系。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放大了它们的相关性,弱化了它们的独立性。所谓金融高度发达,就是金融独立性强。而我们采取的低烈度金融体系,也就是金融独立性弱,与产业体系的相关性强。这次政府推动巨量资金直接入场,可以解读成“促进金融体系相对产业体系的独立性”。理论上,不存在处于同一货币计价体系的楼市与股市价格对冲的情况。应该是在一个水系中。一起上涨或者一起下跌。在上一个二十年期间,股市只有楼市总市值的5分之一到6分之一。并且,楼市是从极低的市值,快速发展成庞大市值的。楼市的扩大,产生两大笔社会流动性,第一笔,土地出让金与房产利润。第二笔,以房产为锚定的债务扩大。这两笔流动性去到了两个地方,其一,社会建设。其二,产业投资。楼市在这四年期间,普遍价格下降了三折。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其一,击穿了很多资产负债表。其二,如前的两笔社会流动性没有了。对应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两个,其一,稳住房地产介入的资产负债表。其二,开发新的社会流动性。所需要的社会流动性规模巨大,不是产业盈利能够解决的,只能是大放水。这些大水,若不能找一个大型“蓄水池”存起来,就会淹没了农田。农田就是民生领域。疫情以来的这几年放水一直在弄,大多给了高新企业与大型企业。这么做有两个不足,其一,资金进入到了产业,导致资金的流速减缓。其二,资金只在企业近距离范围流动,没有流到末梢。如同浇水,没有到根部。社会流动性匮乏,等不到资金从产业中慢慢流出了。只能直接浇灌到金融端。最好还是大众金融,参与的主体足够多,股市没得跑了。直接对金融市场放水是很危险的,弄不好就成了踩踏事件。产业放水是嫌弃流失太慢,而金融放水则要稳住流速。最好是滚水坝式放水。在章节中提到,“国储股市”,就是上游挖一个很大的池子。每次放多少水,有手感。没有国储,只是政策调控,就过于粗放,要么大,要么小。国储的意图只要高高举起,不一定要全部真实落下,就可以带动市场信心转动起来。在市场信心旺盛的时候,国储可以呆若木鸡。当市场信心受挫时候,可以稍微睁眼适当放一点水,收一点货。让股民们知道后面有个靠山在,不容易出现恐慌式逃离。让股民赚到钱是次要的部分,让企业市值扩大才是根本。企业市值扩大,信用会扩大,现金流也会扩大。大概率上会进入生产扩大的节奏。带动就业与消费。国储当然有能力拉到1万点,一共80万亿的盘子,10万亿下场就可以绝对可以控盘了,还有政策导向。但不能这么干。如今中国股市的上涨,只能是“回正逻辑”,不能是“泡沫逻辑”。我个人认为年内去到4000点是回正逻辑。超过部分,就要其他条件的支持。否则就容易陷入金融空转。其他条件主要是说两个方面的,其一,人民币计价资产体系的全球化扩大。其二,中国产业的全球份额扩大以及附加值的走高。前者是货币支持,或者是产业支持。4000点以后的走势,看两个支持条件的发展情况。未来五年中国股市应该都是长牛的。但不会是一口气,一定是滚水坝式的。前进三步退两步。金融更需要和平崛起。股市起来了,如果稳在了4000点上下,就可以优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可以逐渐将楼市的实际风险慢慢释放出来,然后楼市回到一般市场经济状态。楼市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更多是市场恢复正常。比如现在7折卖方,可能挂牌一年没人问津。降到6折,也没人问。如今还是七折,有人问,有人买了。但是不要指望去到8折。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房地产的矛盾》就说了,房地产的矛盾是资产负债表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让两者可以直航。那掉落的那部分资产负债表就交给股市来顶起来。我把这个过程称呼为“换表”。企业市值翻一倍,企业信用也会同步起来,对应的流动性也出来了。我把这个过程称呼为“增流”。换表+增流,就是我对现在股市动态的总结。抖音上经常看到有人转发米莱的一句话,“如果印钞票可以消除贫困的话,那么印文凭就可以消除愚昧” 以此来论证如今的货币放水是不对的。米莱那国家治理成什么样子,权威数据里面有。要抨击一个事情太容易了,找到一个看似合理但情绪满满的点就可以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印钞票真的可以消灭贫困。最近四十年,全世界找到一条经济发展新逻辑,那就是“国债”。造成了如今世界的普遍风险高位,这是滥用国债的结果,但并不能否定国债的必要性以及阶段性取得的经济成功。尤其是G7国家。以下就把1980与2019年做一个对比。美国1980 年国债比 31%,2019 年国债比100.81%日本1980 年国债比 50.6%,2019 年国债比198.02%。德国1980 年国债比31.5%,2019 年国债比60% 法国1980年国债比21% , 2019 年国债比104.96%加拿大1980年国债比 23.8%,2019 年国债比53.36%1980 年英国国债与 GDP 的比约为 40.3%,2019 年国债比160.02%意大利1988 国债比 90.5%,2019 年国债比136%从数据看得出来,都有很大程度的放水。放水就是米莱所言的“印钞票”。放水就是提升社会的流动性。放水有个度,当放的水最后进入到产业,促进了新资产的扩大,就形成了新资产与新负债的平衡。经济是有周期的,产业也是有周期的,当遇到枯水期。这个时候就面临两个选择,其一,不放水,让不健康的产业自然冷却,甚至清场。其二,放水,让它们度过周期。中国房地产本来在2011年就要降温的,因为面临美国的经济危机,被迫给世界注入流动性,又继续涨了十年,也可以看做放水了十年。大部分金融活动都是在放水过程中产生的。金融是什么,我曾经有个不算严谨的定义,“资产价格波动导致的货币集中”。资产价格为什么波动?大原因是货币供应量,小原因是产业版块的迁移。金融市场大部分人赚到的钱,都是靠“多”,只是有极少人是靠“空”。之所以你可以做空赚钱,也是因为另一头是看多的。又继续得出结论,大部分金融活动都是集中在资产价格上涨的过程中。资产价格为什么上涨,要么是货币供应扩大化,要么是新产业发展。我一直反复表述一个观点,“金融的唯一正当性是给产业注入流动性。”除此以外的金融都属于金融空转。给产业注入流动性就是金融实转。金融空转是必然存在的,可以认为是金融实转的副产品。但在一些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空转逐渐占据主要市场。严格一点说,这样的市场就是金融殖民化的市场。也就是,通过金融空转获得了产业发展的绝大部分财富,以及对产业形成了控制。宏观上看,经济发展只有两个问题,其一,产业发展碰到了天花板,经济周期到了。其二社会财富的贫富差距不断的扩大。先说第二个问题,如何用和平的符合市场经济的方式,减缓贫富差距的扩大,甚至扭转呢?只有一个逻辑,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资产,并且让新的社会资产大部分去向“贫富差距”的贫端。那具体办法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创业板。创业板在这里是泛指,是支持新创价值的金融化。美国社会的社会福利跟欧洲比差远了,也是创造财富最凶猛的地方,但他的贫富差距还在可以接受范围内,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创业板很凶猛。所谓美国梦,就是美国创业板。这几年有人提中国梦,同样的,对应着中国创业板。所谓创业板,就是新创价值的金融化。金融化就是现期价值加时间杠杆,实现了货币收益的扩大化。走不通创业板,就走不通社会资产的新增项。走不通社会资产新增项,就走不通贫富差距的减缓。回头望,走不通金融扩大化,就走不通创业板。我的结论就是,金融扩大化与创业板直接相关。这也是我支持金融化扩大化最大的原因。具体创业板如何成为企业融资扩大的渠道,而不是卖企业的方式,则是运营层面的问题。财富的两个类型,资产型与股权型。资产型是相对恒量,相对稳定。而股权型则是有较大增量空间,以及相对不稳定。发展性社会,就是股权型财富为主而资产型财富为辅。股权型犹如社会财富的科举制度,给具备后来者留下了或者狭隘或者宽阔的上升台阶。资产型为主的国家,让民众感受到压迫。而以股权型为主的国家,民众感觉到社会的敞亮。金融扩大化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创业板的扩大。并且要以此为第一目的。金融实践中,那就是政府意志以及金融从业者以及外部形势的协同或博弈的结果了。如果不能推动创业板的扩大化,势必通过金融空转,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化。1,为什么是5000人?最初的微信好友规模是5000人。用一个专属微信号连接这5000人,起码在过程上确保可以直接对话。所以,这个社群的总规模限定在5000人内。2,这个事情的价值有四个方面,其一,微信好友关系。其二,社群。其三,内容。其四,学习计划。所谓“微信好友”,就是托大言之成为灰鸟的好友是一个重要价值。3,社群。前期先用微信群来做,沟通及时。后期会上线一个简易小程序,一者发布给成员发布观点。二者让5000人各自加为好友。4,内容。前期灰鸟来做一些作为引头,形式有两个,一者公众号长文,预期300篇。二者朋友圈短文。朋友圈短文称呼为“今日金融话题”,也是作为社群当天议论主题。另外,每月会将长文与短文集成删减成一个月度白皮书。目前已经整理了过往一些金融相关文章做成了一个白皮书,称呼为《金融有必要11月期2万字》。入群可以领取。5,学习计划。默认加入“5000人计划”的都是有学习意愿与准备的。设置一个梗概的学习计划,一年时间5本必读书+15本选读书。读书的两个基本点,其一,结构化。其二,要自律。有这些基础知识准备,对话起来有了理解。少了鸡同鸭讲。5本必读书分别为西方金融史,东方金融史。马克思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以及哈耶克经济学。具体哪本,后续补充说明。(学习计划不是强制计划仅限于倡导)。7,希望在未来的一年,我们可以在金融这个议题上确实涨一些水平。其次,就着这个议题的交流,可以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